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998年第5届中国广播文艺奖一等奖精品节目中,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体的作品有5个,既有文学专题,又有戏曲专题和综艺专题:文学专题:湖南台《月光奏鸣曲——唐诗之旅》戏曲专题:福建台《夸不够的福建戏》山西台《每得梅花一段香》综艺专题:内蒙台《草原恋——一个文艺编辑的工作手记》山西台《父爱如山》同样的情形在音乐专题中也存在,如第一届中国广播文艺奖一等奖作品《大山恋歌》(湖南台)。中国广播文艺奖评奖活动始于1994年,评的是上一年度播出的节目。在前几届获奖作品中,虽然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体的专题节目…  相似文献   

2.
陈梦娟 《视听界》2007,(6):41-44
精品节目,是媒体节目品质的核心体现,也是国内媒体综合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因此,实施“精品战略”的理念与中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一直是相伴相随。对城市台而言,实施“精品战略”,既拥有贴近本土地缘文化的优势,更面临人才、资金、传播平台等多方面的瓶颈。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转型时期,在中央台和省台“强者愈强”的背景下,在中国广播电视业探索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时期,如何实施“精品战略”再度成为我国城市广电媒体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在1998年第五届中国广播文艺奖一等奖精品节目中,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体的作品有5个,它们是:文学专题:湖南台《月光奏鸣曲———唐诗之旅》戏曲专题:福建台《夸不够的福建戏》山西台《怎得梅花一段香》综艺专题:内蒙台《草原恋———一个文艺编辑的工作手记》山西台《父爱如山》中国广播文艺奖评奖活动始于1994年,评的是上一年度播出的节目。在前几届获奖作品中,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体的专题节目偶有出现,普遍程度和获奖档次都不如本届。广播系统的编播人员属于新闻系统,以社会信息的传播为宗旨。既然重在“传播”,那…  相似文献   

4.
节目创优工作,不仅能够展现一个电台制作播出的综合水平,而且能够带动其整体节目质量的提高,因此,各级电台都把节目创优作为精品战略,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纵观我省广播文艺近年来创优工作作取得不俗的成绩,在全国政府奖、“五个一”评奖中,都获得大面积丰收;省内各级电台创优水平也呈上升趋势。由于工作关系,我连续参加了河北省近年来的广播文艺政府奖的评选。从前不  相似文献   

5.
目前广播界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提到创优,人们总是将它与各类评奖活动联系在一起;谈到创优的成果,则会列举出一大串获奖的节目。有的电台在创优过程中还实施精品战略,专门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其目的就是为了在全国的广播评奖活动中获得好的成绩。更有甚,一些电台根本没有设置某一类型节目的栏目,为了使该项目在评奖中不会落空,  相似文献   

6.
杨敏 《新闻前哨》2014,(8):58-58
为了全面提高宣传水平,打造更多的广播电视精品节目,2013年以来,襄阳广播电视台在全台实施了节目“诊疗提升”工程,对外树立标杆作为学习追赶的目标,对内不断查找自身不足,并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使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7.
广播剧是广播文艺的“龙头”品种,是广播文艺大餐的一道“主菜”。如何精心烹调这道“主菜”,做成精品,不仅关乎广播文艺的节目质量,还直接关系到广播剧的市场走向。广播剧精品工程的提出和实施已有近二十个年头。从1984年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举办的“丹桂杯”大奖赛开  相似文献   

8.
有幸作为评委,参加了“江西广播电视奖——广播文艺”首届评选。经过全体评委的认真工作,从26件推荐作品评选出了三等奖以上的18个获奖作品。参加这次评选,感受频多。首先是感到,这几年我省的广播文艺有了较大的发展。这次参评的节目,不仅有省电台老大哥的精品佳作,还有不少地市县台制作的很有特色的节目。  相似文献   

9.
宜昌,是三峡工程和葛州坝工程所在地,其经济实力比之沿海地区尚有较大差距。但是,宜昌的广播电视人经过艰苦努力,在建设“五个一工程”,实施文艺精品战略的过程中,佳作迭出。从1994年起,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四届至第八届评奖中,每届都有作品入选,创造了五届共有7部作品获奖的骄人成绩。  相似文献   

10.
第五届中国广播文艺奖评选活动期间,我听评了全部参评的32个30分钟的音乐节目。将其略作归纳,觉得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反映现实,观照历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来自全国30多家电台的32件广播音乐节目,可以说是地方精品的荟萃。这些节目表现了不同的地域特色。从不同角度反映着历史和现实生活画面,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通过表现时代生活的主旋律,呼应听众的审美意识。其中很多节目成功地表现了重大题材,为这次广播文艺音乐节目评奖活动增加了厚重感。如以香港回归为题材的上海台的《交响乐东…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中期,正当一些俗不可耐的广播文艺节目大行其道的时候,一种与之迥然相异的节目形态开始出现在广播传媒,出现在听众的期待视野。它负载着广播界从领导到广播文艺从业人员的理念:确立并强化广播文艺的引导功能、审美形象;恢复和重建广播文艺被浅薄庸俗几乎侵蚀殆尽的文化品格。人们从其他领域移植了一个名词:“精品”,来涵盖这类文艺节目的共有特征──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致的外在形式。 几年来,尤其是首届中国广播文艺奖开评以来,一大批唱响主旋律,弘扬民族时代精神而又精美雅致的广播文艺精品涌现出来。这些精品节目对广…  相似文献   

12.
王雪梅  游洁  杜桦 《现代传播》2001,(3):126-129
《新时期广播文艺创作与发展研讨会》由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系和北京广播学院广播文艺研究所发起并主办,2000年 11月 25日至 27日在北京广播学院隆重召开。与会者有来自广播文艺创作一线的编辑、导演、基层管理者,来自广播文艺事业领导岗位的领导者和来自广播文艺教育战线的教育工作者等共70余人。在三天的会议时间里,大家围绕广播文艺发展与媒体竞争、广播文艺观念更新、广播全球化和本地化、广播文艺经营、精品节目与广播文艺评奖、广播文艺教学等主要议题,就当前中国广播文艺事业发展中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深…  相似文献   

13.
林惠丽 《视听纵横》2008,(4):105-107
戏曲同广播的“联姻”由来已久,广播一直都是戏曲传播的另一个重要舞台。广播的戏曲节目精品创作也一直是广播文艺创作的一个重要领域。但随着电视、网络等多媒体传播的逐渐加入,广播作为戏曲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也在传播形态、传播意识上也做出了许多尝试性的革新。从2003年戏曲故事《第一次亲密接触》获中国广播文艺创新奖以来,我们宁波电台在这些年的戏曲节目创作中,一直都在体现这种创新。  相似文献   

14.
统观我们广播文艺,特别是广播文艺精品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没有创新,我们的作品就会流于平庸,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优秀艺术作品。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把我们的广播文艺不断地从一个层次带向一个更新、更高的境地。创新是我们广播文艺的灵魂,是广播文艺保持青春活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试论广播《综合文艺板块》节目丛林一次全国性的广播文艺评奖在羊城落下、帷幕,这为几十年的广播历史开了先河。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这一瞬间,而在于未来;不仅仅在于评奖本身,而在于它给我们留下的思考和启迪。下面,结合这次评奖,就综合文艺板块的界定、内容、编排、...  相似文献   

16.
张群 《声屏世界》2008,(11):52-52
要正确认识“精品战略”,首先要正确理解精品生产和节目创优之间的关系。节目创优是精品生产的前提,精品生产则为优中之优。因此,在抓好“精品战略”的规划过程中,既要有节目创优的规划,又要有精品生产的规划。只有抓好节目日常的创优,才能抓好精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17.
现在有些地方的电视台平时的节目质量并不高,一年下来没有几个节目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奇怪的是每到评奖的时候,他们总有几件获奖的作品。这些“精品”到底是怎样“冒”出来的呢?原来,每到评奖之前这些电视台就集中有关领导和业务骨干对已制作播出的节目进行筛选、修改、整理、重新包装甚至重新制作。并且邀请上级领导和有关专家(他们大多是评委)亲临指导,以便评奖时好通过。可见这些“精品”不是生产出来的,而是泡制出来的!泡制“精品”到底该不该?首先要看这种做法的利弊所在。节目评奖是作为鉴定“精品”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乘坐“大篷车”的感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月里的第一个星期天,有机会在青岛收听了青岛人民广播电台的大型直播综艺节目《星期天文艺大篷车》第226期。听完一期节目,第一个感觉是,做为一名广播文艺工作者,我十分敬佩青岛台文艺中心“大篷车”节目组的同仁们。人数不多,每周一次,每次200分钟,坚持226期,太不容易了。一期节目共设9个栏目,假日欢歌、直播小品、唤起昨日的歌、影视文化窗、精品风景线、典雅音乐厅、戏曲名家名段、名家名星风云录、娱乐宫.从栏目设置上,不难看出这个节目的整体框架和编导者的意图,从形式上力求多样化,从内容上力求丰富多彩.在200分钟的节…  相似文献   

19.
刊中刊     
《视听界》2000,(5)
1 实施精品战略,精办名牌节目、名牌栏目。名牌节目是精品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实施精品战略必须抓牢创名牌这个关键。《海门新闻》、《海广新闻》、《金色大地》、《海门警方》是海门广播电视台主要的自办节目,也是本地受众最关注的名牌节目,属重头  相似文献   

20.
广东顺德人民广播电台是县级电台,台内专职新闻记者、编辑只有5人,近年来频频获得广东新闻奖的各等奖项,小台是如何出“精品”的呢?“台小”意识强。顺德面积只有806平方公里,却穿梭着20多个广播频率的电波,一个县级小台要想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就一定要强调新闻立台。而要使新闻“立”得住就一定要实施两个战略:一是新闻本地化,二是新闻精品化。如果精品意识不强,即使是具有天然亲和力的本地新闻也不可能做好;如果节目淡而无味、听众流失严重,就无法成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力小”多学习。顺德台购买、订阅大量新闻专业书刊,让采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