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然 《新闻世界》2014,(3):174-176
昆汀·塔伦蒂诺的代表作《低俗小说》被认为是昆氏“暴力美学”的范本之一,它展现了昆汀独特的暴力美学——暴力的日常化和游戏化。本文通过设定类目,对《低俗小说》进行暴力内容分析,认为昆汀的暴力美学在《低俗小说》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一年前.发行商Take-Two依靠一款暴力游戏《GTA3:ViceCity》大赚了一笔,使得一个季度的净销售额达到了411亿美元。事实证明.暴力游戏非常符合现代青年的口味.于是它成为了众厂商的热门目标。Luxoflux开发的《真实犯罪:洛衫矶街头》(TrueCrime:StreetsOfL.A.)在这样的氛围中诞生了。  相似文献   

3.
日本暴力片     
《中国新闻周刊》2004,(8):71-71
《花火》北野武的电影中,暴力与血腥场面繁多,而且常常突如其来,令人不寒而栗。《花火》中有许多特有的静悄悄的暴力场景,但其中最成功的东西还是北野武的温柔和诗意。影片获得当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大逃杀》一部描写中学生杀人游戏的电影,被誉为日本暴力电影宗师深作欣二的代表作。它所涉及的暴力  相似文献   

4.
国产游戏《全网公敌》利用游戏媒介机制实现了对数字化生存中诸种暴力形态及其伦理问题的表现与反思。游戏通过黑客的角色扮演反映出窥私的暴力性,经由解谜机制促使玩家在批判性距离中反思公共审判的凝视性暴力与网暴的发生过程,而游戏的仿真性更折射出数字生活中隐私流动与透明性暴力。  相似文献   

5.
我最早玩的3D射击游戏叫《WOLF3D》。那时由于受到电脑硬件水平的限制,游戏画面的解析度还不足以表达动作的细节,更谈不上有多么血腥。尽管如此,我还是被它所营造的那种紧张、恐惧的气氛所深深吸引,从此难以自拔(为什么要自拔呢)。 后来我玩过《DOOM》、《毁灭公爵》,等等,渐渐地产生了对更暴力、更血腥的画面的向往。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QUAKE》——一部堪称3D射击游戏里程碑的游戏。一说到它我就不禁回想起那些战斗的日日夜夜……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有哪个厂商只靠一款游戏而富得流油?即使是EA也无法做到,只有Take-Two才能做到.光是《侠盗猎车手》(后文简称GTA)这一个系列就不知为他们赚了多少美金。从1997年的GTA到现在的GTA4,每一款都是玩家关注的焦点.并不是因为游戏突出暴力.而是Rockstar把暴力、赛车、现实完美结合,从而诞生出这么一款让人爱不释手的游戏.这次的《侠盗猪车手4:圣安德里亚》(后文简称GTA4:S)依然率先推出PS2版.销量比预想还要好.因此Take-Two马上宣布了PC版的移植工作。  相似文献   

7.
柯泽  黄海 《新闻前哨》2004,(12):38-38
大众传媒与娱乐有着天然联系。关于大众传媒的娱乐性,西方学者有过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论述。1967年美国实验心理学家威廉·斯蒂芬逊在《传播的游戏理论》一书中提出了"游戏说"。提出应该把媒介看作一种玩具,人们参与媒介就是为了游戏,从中获得愉快,因此媒介中充满了暴力、色情等低级趣味都是可以理解的,也不必不以为然。1975年社会学家赖特在《大众传播的社会学观点》一文中提出了新闻媒介的第四大功能.即娱乐功能,作为对拉斯韦尔媒介功能说的补充。媒介产业的娱乐属性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余晨晨 《视听》2016,(6):71-72
昆丁一直崇尚视觉和听觉双重感官暴力,他的电影对于暴力的表达别有一番风味。2015年昆丁的新片《八恶人》依然延续着血腥暴力的个人化的风格,又给观众呈现了一台完美的暴力盛宴。本文从"暴力美学"的角度分析《八恶人》中独特的暴力艺术审美。  相似文献   

9.
"双狮译丛"达尔文的梦幻池塘:维多利亚湖上的悲剧游戏的人:文化中游戏成分的研究阿姆斯特丹:一座城市的小传绕道去圣地亚哥花城出版社,2007"双狮译丛"新近收入的这四本非小说读物——《达尔文的梦幻池塘:维多利亚湖上的悲剧》、《游戏的人:文化中游戏成分的研究》、《阿姆斯特丹:一座城市的小传》、《绕道去圣地亚哥》——仿佛四条春光明媚的大路,引导着我们向荷兰这个遥远而潮湿、充满着郁金香芳馨的海滨国度行进。  相似文献   

10.
游戏类型:角色扮演 上市日期:2003年6月20日 《反三国志》是一套古装角色扮演游戏,同以往的古装武侠游戏比较起来,《反三国志》有它的独特之处,当然每款游戏都有其亮点,但《反三国志》从花絮野史中勾画出来的故事框架,是已往正统题材无法表现的。  相似文献   

11.
网络暴力游戏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暴力游戏是指利用TCP/IP协议,以因特网为依托,以荒诞的无理性原则的武侠故事、神话传说或军事冲突等暴力事件作为基本内容,并由众多参与者扮演虚拟人物同时参加的网络互动游戏。作为一种在线娱乐手段,网络暴力游戏诞生的时间不长,却成了网络游戏中最生猛冷酷的一族,以其独特的魔力,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  相似文献   

12.
这一年,Videndi旗下子公司雪乐山和暴雪大作频繁,《半条命2》、《魔兽世界》,这两款游戏几乎掩盖了其它游戏的光芒。最近,终于让我们看到了另一款大作《地面控制2:离散任务》(Ground Control 2:Operation Exodus),时隔4年,二代终于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3.
全光谱战士     
这一年,Videndi旗下子公司雪乐山和暴雪大作频繁,《半条命2》、《魔兽世界》,这两款游戏几乎掩盖了其它游戏的光芒。最近,终于让我们看到了另一款大作《地面控制2:离散任务》(Ground Control 2:Operation Exodus),时隔4年,二代终于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4.
哈利·波特与密室(中文版)游戏类型:魔法冒险 容量:1CD 上市时间:2003年1月 《哈利·波特与秘室(中文版)》根据英国小说家J.K.罗琳的名著《哈利·波特》第二部改编。 《哈利·波特与秘室》仍然是一部结合了角色扮演和动作冒险的游戏,并且在游戏的操纵和界面风格等方面也保持了与  相似文献   

15.
半条命2     
当闲言碎语再度兴嚣坊间(事实是它好像根本就没有清淡下来过),《半条命2》和那些叫评论作者们思维枯竭的第一印象,让我们觉得现在是有必要在即将来临的风潮之前做个总结和回顾了。我们希望能够让你们都了解到,在刘览上亿的文章,搜刮各种尽可能的信息,当然了,你也可以把这一篇随意翻翻了事,但希望我们能帮助你对游戏能再度有个切实的认识,而不是拿各种小道消息毁了日后可能难得的游戏体验。众所周知地,《半条命》是目前为止,在大多数平台上也已发售的最受人欢迎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它将多种游戏元素前所未有地结合在一起,把知人心弦的故事融到之前庸俗不堪、一味暴力的同类作品中,并且依借这一特点将游戏事件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嵌合其中,这些使它成为了游戏玩家目前为止所经历最为难忘的一次体验。正因为这一诱因,《半条命》不仅成为了最为流行的游戏,并且借此激发着所有人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无数的作品试图模仿《半条命》的成功,让它们在《半条命2》问世之前延续人们对这一出色作品的回忆,除了游戏本身,Valve给人们提供的还有自由的MOD技术支持,因此衍生出了诸如《反恐精英》、《胜利之日》、《团队要塞》等独立的出色作品。和它们一起,《半条命》所构成的,已经远远不止一款游戏和它的分支作品那么简单。尽管不想使用文化或者现象这样的字眼,但是《半条命》还是成功地在这许多年内保持了作品常胜不败的地位。与此同时,Valve正苦于数着大面额的票子,忙着应付源源不断地生意,并且,开始着手为他们的滚滚财源找一条前景光明的大路。但是,为了能够正式地把《半条命2》这个人们翘首以盼的续集作品做出来,他们首先要创造一种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技术,一种能够实现这种梦想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成人向国产动漫《画江湖之不良人》中的暴力场景进行了内容分析,以探究其暴力图景。研究发现,该国漫中暴力场景呈现以下特点:暴力内容与实施暴力人物较多,暴力手段易得;暴力实施方女性角色突出,受害方正面人物居多,暴力双方熟人关系较为显著;暴力场面血腥真切,偏不正义行为居多,幽默化暴力行为较为突出;暴力行为满意度高,暴力结果呈现缺失。  相似文献   

17.
随着《合金装备3:双蛇》、《分裂细胞:明日潘多拉》发行日期的临近,国内可能会掀起一场“间谍” 浪潮。提起间谍游戏,就不能不说1999年Eidos发行的《神偷》,它那独特的玩法让人耳目一新,但2000年发行的《神偷2》却让人大失所望,开发小组LookingGlass Studios 随后也被解散。4年后,Eidos把开发权交给了刚完成《杀出重围2:无形战争》的IONStorm,同时也把游戏正名为《神偷:死亡阴影》(Thief:DeadlyShadows)。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青少年网络暴力游戏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传播学的"涵化理论"、社会学的"社会学习理论"、心理学的"网络成癃理论"为基础理论,以广州市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青少年玩网络暴力游戏的状况.研究发现,网络游戏中的某些暴力倾向影响着青少年的现实观,导致了青少年一定的暴力倾向;青少年沉迷网络暴力游戏的程度越深,崇尚暴力的倾向越大.  相似文献   

19.
2004年4月9日和5月25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国家广电总局连发两道“通知”,对红色经典的改编问题进行规范。时至今日,经典的改编仍然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一个焦点。《人民日报》今年2月25日发表一篇题为《不要“游戏”红色经典》的短文(作者:侯文学),针对某地准备斥资百万将小说《红岩》开发成游戏《“小萝卜头”的故事》一事,对红色经典的游戏化问题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20.
张子怡 《声屏世界》2022,(3):121-123
随着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应用,网络游戏在网络空间中形成虚拟世界,网络文化渗透到人们的生活.文章将电影《失控玩家》的情节和现实生活相联系,从年龄跨度、传播广度、精神深度三个层面分析技术推动游戏娱乐化且不断深入大众生活;从完美主义、英雄主义、暴力主义三个角度分析受众为在虚拟世界得到满足而对游戏上瘾的原因;以《集合啦!动物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