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基因探索(十一):第十一讲 知识的变异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十一讲知识的变异运动 2000多年前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曾经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形象地揭示了万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这一客观规律.作为反映客观现实的知识绝非永恒不变,而是不断进化的.所谓知识的变异运动就是指知识的进化.  相似文献   

2.
知识基因探索(十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第十二讲知识进化机制及其规律 知识的遗传与变异是知识进化的表现.人类如果没有知识的变异,总在原地踏地,也不会出现今日之繁荣.任何事物都有来龙去脉,今日有昨日的踪迹,明日有今日的影子.继承与发展,遗传与变异,似乎是世界万物进化的一条根本法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应用知识进化的视角剖析开放式创新社区知识本身的创新演化规律,挖掘新知识的创新演化 逻辑。【方法/过程】融合知识遗传及知识变异的作用机制,详述知识进化的网络演变连接机理,结构特征,以“花粉 俱乐部”社区为案例,应用Ucinet 构建知识进化的网络图谱。【结果/结论】知识进化是用户间知识协同交互的作用 过程,同时知识进化是在遗传作用力以及变异作用力的双重作用下,不断创新知识结构,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为企 业提供源源不断创意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第十讲知识的遗传运动 前已述及,知识的遗传与变异是知识基因的主要特性之一.两者紧密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截然分开.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将知识的遗传与变异分开讨论.本讲主要探索知识的遗传运动.  相似文献   

5.
生物变异与进化是指生物体形态发生变化与自然选择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其中生物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条件,而生物进化则是生物变异的必然结果,但生物发生变异与进化的根本却都是寄托于基因突变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基因突变既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又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对于生物形态变异与不断进化发展具有极大的驱动作用。对此本文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针对基因突变的性质及其对生物变异与进化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基于企业知识系统的生息特征,以进化生物学的视角,结合系统理论的相关原理,分析企业知识系统演化的机制。探讨了企业知识系统演化的动力,指出企业知识系统是围绕着变异、选择、扩散与传播和保持四个阶段螺旋上升、不断循环,从而实现自身的演化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达尔文曾经称自己的进化学说为“渐变论”。因为一种生物进化到另一种生物要经过长期的历史过程。生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异,但也并非所有的变异都能生存下去,只有那些适应环境的变异,经过一代一代积累遗传下去,才能形成新的物种,促进生物的进化。然而,生物进化是渐变还是突变,这是自达尔文进化论诞生以来就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第七讲知识DNA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功能是系统结构的外在表现,而结构则是功能的决定因素.既然知识基因是知识遗传与变异的最小功能单元,那么,这一最小功能单元又是通过何种结构形式来实现其功能的呢?前已述及,知识基因具有四大特征:稳定性、遗传与变异性、统摄性和定向控制知识进化的能力.然而,知识基因要想实现这些功能,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奏效的,必须形成并附着于更大的机体,在结构上形成充分的能量,方能实现知识的遗传与变异,达到控制知识走向的目的.本讲将重点阐述由知识基因构成的更大知识机体--知识DNA.  相似文献   

9.
知识在组织内的不断进化与更新是企业适应动态变化的外部环境的前提条件.本文以模拟企业知识进化过程作为出发点,利用生物进化论及遗传算法等理论对知识进化的机理进行剖析,通过深入挖掘组织内部知识进化的本质过程,总结了影响企业组织知识进化的时间与空间二元因素,并通过深入调研3家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实际困难来检验模型的有效性,最终希望能为学术界知识进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也争取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给予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寻找基因分工的过程 进化在分子层次上是怎么发生的,这是科学家们一直感兴趣的问题。我们知道,进化的内因是生物个体的变异,而变异又是由基因突变来完成的。于是科学家们猜想,在分子水平上进化应该是这样一种过程:基因在自我复制的时候产生变异;变异使得生物体原初的功能分化,原先只需一个基因完成的功能,在变异之后需要几个变异基因联合起来才能完成了;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知识创造的本质和规律,采用二分法将新达尔文主义和拉马克主义两种观点予以融合。在此基础上,根据生物进化原理,围绕知识的类基因特性对知识基因、知识进化的选择、重组和变异以及知识进化与环境的关系进行解释。研究结果表明:纯粹的知识创造主要是新达尔文式的演化,体现知识创造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和不可控性。相对应地,知识的复制、流动等过程则具有更多的拉马克现象,带有明确的指向且结果可以被预测。知识基因的选择、重组和变异是知识得以被创造的根本原因。知识创造的方向受到环境的影响,知识创造的动力源于知识主体对环境的学习,新知识能够对环境进行改变。  相似文献   

12.
康鑫  刘强 《科学学研究》2016,34(12):1856-1864
知识进化是组织对自有知识存量进行评估与创造加工,不断增强知识活性以满足组织知识应用和创新需要的动态过程,知识动员则是提升知识进化效能、缩减知识进化周期的有效手段。以高技术企业为例,构建以知识动员为自变量、知识进化为因变量、知识基为中介变量和知识隐匿为调节变量的分析框架,探究知识动员对知识进化的影响路径。实证结果表明,知识动员对知识进化产生正向影响,知识隐匿在知识动员与知识进化之间起部分负向中介作用,知识基对知识动员及知识进化的关系均有调节作用,即强知识基企业较弱知识基企业更容易取得知识动员的效果、化解知识隐匿对于知识进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陈浩义  王敏  王文彦 《情报科学》2012,(10):1566-1571
在企业技术创新系统中,伴随着物质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知识的流动,知识在企业技术创新各环节的流动过程中处于不断的进化之中。本文以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的流动分析为切入点,借鉴生物进化理论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进化的要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进化机理和进化维度。  相似文献   

14.
王延中 《科技通报》2013,29(2):184-185,188
研究了基于遗传算法和差分进化计算的入侵检测系统中的特征选择技术,差分进化计算在变异过程中并未考虑到适应度大的个体,同时存在过早收敛问题,而遗传算法需要很多的迭代次数才能收敛.针对以上缺点,结合模拟退火算法对差分进化的变异过程进行改进,同时设计合理的适应度函数,使得该算法收敛于最优特征子集.经过Lincoln实验室入侵检测系统评估数据集合MIT' 1998测试,改进算法与差分进化算法和遗传算法相比,具有良好的收敛性能,并且收敛特性稳定.  相似文献   

15.
知识生态系统进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梳理了知识生命周期与知识进化的研究内容,分析了知识生态系统进化的内涵、特征、阶段与影响因素,探讨了知识生态系统进化的协同、平衡、文化选择、竞合等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以复杂网络为背景,研究在网络动态变化下的知识转移博弈行为.构建了基于复杂网络的知识元进化博弈模型,对整个博弈进化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并求出了稳定进化策略.研究发现,初始博弈策略的选择对知识转移网络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知识元“转移”策略博弈方比例的升高,网络连接数增多,均衡状态实现得越快.研究为知识管理实践者主动构建知识转移网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魏铮  屈艳 《科教文汇》2012,(28):182-183
进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人们进化而来的学习和动机偏差如何影响学生学习的能力。科学等知识对人所生存的世界做出一定的解释,并一直在积累。人们通过对这种积累的知识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客观发生的事物。人们的相对原始的认识与积累下来的抽象知识有一定的距离。那么就有一定的心理机制能够使人们理解这些理论.并创造新的知识.进化而来的生物能力和不断积累的抽象知识之间存在着距离.进化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就是填补这段距离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马占春  宁小美 《科技通报》2012,28(10):155-157
针对EA(evolutionary algorithm)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局部收敛和收敛速度慢的缺点,结合云模型的优良特性,提出了基于云模型的路径规划算法.本算法采用正态云算子在路径池中进行进化和变异.进化过程中出现跨代精英路径时说明靠近了较优路径,就可以缩小进化范围,同时还利用了往次进化过程中的优化结果,来保证最终结果的准确性.仿真实验证明,本算法不但提升了进化速度,同时提高了路径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正人类天生就爱运动,这是因为人类从原始人进化到现代人的历程中离不开运动。科学研究表明,运动可以使人更聪明,运动可以使人更快乐,也就是说,运动可以改变人的大脑。人脑在运动中进化爱运动是我们的天性,这是由祖先遗传给我们的基因决定的。从200万年前智人出现的时代开始,到1万年前的农业革命以前,每个人都是狩猎采集者。那时的生活特征是:剧烈活动  相似文献   

20.
虚拟企业知识创造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知识进化在虚拟企业知识创造中的动力作用,探讨虚拟企业知识创造"场",并借鉴野中郁次郎的知识创造思想分析虚拟企业微观层次的知识创造过程,构造基于知识进化视角的虚拟企业知识创造模型,详细分析和论述虚拟企业的知识创造机制和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