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化在全球化下得到了发展。一方面,全球化的"去地域化"加强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另一方面,全球化强化了"地域化",让各种文化得以展现各自的民族性与本土性。在全球化的最典型表现——经济全球化下,文化与经济呈现出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的一体化趋势,促进了文化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本文论述了"五四"先驱们在这场运动中是怎样以极大的热情与理性,探索中国的前途与全球化的关系、中国的民族性和中国文化与世界的关系、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与世界革命的关系,并指出了在此方面所存在的不足,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在这方面的探讨对于我们今天参与全球化的进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远古以来的客观历史实在。每一民族文化都有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和独创性。"民族性"是文化的基本属性之一。任何文化一旦失去了"民族性",与他种文化"融为一体",那就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文化渗透和政治、经济、军事上的侵略一样,始终是帝国主义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到来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帝国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鼓吹"文化全球化"。我们必须批判和抵制"文化全球化"的论调,积极有效地应对文化帝国主义的挑战,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使中华文化继续显示出无限生机和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浅谈高等教育的全球化与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全球化是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如何避免全盘西化,保持民族性,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高等教育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成功经验,但是如何继承本国优良的教育传统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全球化已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促进当代文化繁荣发展的同时,全球化给民族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民族文化应当适应全球化潮流,立足本土,在坚持民族性的同时博采众长,不断创造新的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与民族性--对全球化研究中一个焦点性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化本身潜在地包含着单一化和同质化的危险 ,由此引起了民族主义的反弹 ,以致反全球化浪潮此起彼伏。民族性是一种远比全球性更具根源性的力量 ,脱离民族特殊性的全球同质化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作为文化的内核和灵魂 ,哲学是最能体现全球性与民族性张力的一种文化形态 ,从而成为文化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两种不同诉求之间争辩的焦点 ;同时 ,分析和评论了中国哲学界关于“中国哲学的合法性”的争论。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带来了世界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全球化时代文化具有民族性与互补性的特征 ,这两大特征在高等教育领域表现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人类天生具有审美探究心理,包括审美求异心理和审美求同心理.审美求异心理要求中国文学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应努力保持民族特色,给世界其他民族的读者以新奇感;审美求同心理则要求中国文学在弘扬民族性的同时,以世界其他民族读者所熟悉的艺术形式消除其审美理解的障碍,唤起他们的审美兴趣.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内在地制约了中国文学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交融互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文化全球化成为了讨论的热点。文化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标志,更是全人类达成某些共识的必要途径。文章立足于文化民族性的界定、产生、意义以及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对文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深刻内涵和不断推进进行了初略思考。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中国当务之急是追寻和营造适应全球化的精神家园,应摆正中国于文化精神全球化时代所取的位置,以重申和固守日常道德为基础,力求全球性与民族性的和谐统一,凸现主流意识形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入世后 ,而对全球化更直接的波动 ,仍应加强民族主义道德建设。全球化下的中国民族主义道德应包括有全球化意识 ,吸纳古今中外民族主义精华 ,应为现代化的发展全力服务。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正迅速重新界定经济关系与民族主义。包括资本和劳务在内的垮境贸易已经把全球化带到朝鲜半岛,它把早期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民族主义维度转变为以族群为基础的(ethnicity—based)民族主义维度。韩国的经验不仅仅表现出资本和劳务流动全球化的各种过程和限制,还揭示出表面上无边界的经济关系会产生新形式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3.
从经济全球化角度来看,世界经济远非真正的具有全球性;在全球化进程中不能将民族主义一概视为抵制普遍性、维护特殊性的工具,因而认为阻碍了世界体系的发展。我们应将发达国家的强势民族主义和发展中国家关注本地区利益的、防卫性的弱势民族主义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语境下,华语电影开始在世界市场上被选择和接受,实现了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的对话和接轨。然而,中西方对华语电影两极化解读现象依然普遍存在。鉴于各国电影通过达到国际性而实现民族性的成功经验,华语电影的"民族性"特质的强调需要被重新审视和反思。  相似文献   

15.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民族主义在国际关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当今以民族——国家为世界体会的基本构建单元之时,作为与民族——国家相伴相生的民族主义,不断冲击着、改变着当代国际关系。置身于复杂的国际关系之中的民族主义,又受到国际关系和国际社会结构的制约和影响。国际关系和全球化成为民族主义消长的舞台。民族主义与当代国际关系构成一种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各国间的相互竞争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民族主义这一历史产物,在政治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三个领域不断发生变化。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民族主义处于低潮,多民族国家内部民族分离主义问题突出。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必须在遵守贸易规则和坚持经济民族主义之间保持平衡,经济民族主义将伴随全球化进程长期存在。西方国家的文化输出更多采用经济方式和平地进行,而发展中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民族主义的任务,是在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如何保留和弘扬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对大学生影响较大的一种社会思潮,民族主义中的非理性因素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及民族的振兴带来了很大挑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民族主义,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自我培养,引导大学生树立起理性的民族主义观.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要求,更是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在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的影响下,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浪潮共同作用下逐渐兴盛。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是近代中国民主主义捍卫民族尊严、民族独立的继承和发扬,但同时不断得到完善,对作为多民族国家的中国在社会稳定和发展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同时民族主义也是一把双刃剑,它要求我们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理论要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引导其向健康理性的一面发展,为实现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复兴而服务。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做指导,对当代民族主义进行理性的研究,结合全球化趋势对当代民族主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The authors, one from China and on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present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discursive fields of citizenship education as composed, in large part, of the discourses of nationalism, globalization, and cosmopolitanism. The framework is illustrated by examples from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these examples is largely influenced by the discourse of nationalism. The discursive fields are fractured, context-specific, and dynamic. In conclusion, the authors call for awareness of how these discourses operate, and propose that the discourses of globalization and cosmopolitanism merge and strengthen within citizenship education. The effect could be a new citizenship education that is responsive to the current needs of local and global democratic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不仅不是文学民族性消亡的导因,相反,倒常常是文学民族性得以发展和提升的契机。因此,我们应该以理性的心态欢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而不应该把全球化视为妨害中国文学健康发展的灾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