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界对“人的价值”有“属性说”和“关系说”两种对立的观点,本文认为“属性说”立足于人的内在价值的角度,体现的是人作为自然存在的属性;而“关系说”则立足人的外在价值,体现了对人和社会存在属性的肯定,二者统一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价值即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理解。马克思的自然观与消极的自然保护观,传统的自然开发论皆不同,其阐述的是自然与人的统一的观念。人们应该扬弃自然保护观,自然开发论,追求“实现了的人道主义”和“实现了的自然主义”,促进人和自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文中简称《手稿》)中提出了“内在尺度”的观点,这引起了中外学术界一直以来的争论.本文认为“内在尺度”是人的“内在尺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人的“内在尺度”具有的特征,从而进一步阐释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体现的真正的人——有自由的、有意识的、实践的人.  相似文献   

4.
本着重考察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借用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观”,解读出马克思“自然与人应在对立统一中和谐发展”的唯物主义辩证自然观;重点阐述了其主要内涵应是“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二的本质统一,分析了其四个基本特征:即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性、客观物质性、劳动中介性和社会历史性,并揭示出其丰富的理论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资本论》里,资本不仅是个历史范畴、哲学和经济学范畴,资本也是一个生态学范畴。从生态学的角度看,资本在本质上既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同时也是能够带来剩余产品的使用价值,是二者的辩证统一。资本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在人与人的经济关系上,资本的职能就是资本对劳动的利用和剥削;在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方面,资本的职能就是资本对自然的利用和剥夺。从长期来看,资本的本质和职能存在文明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马克思早期关于“人本自然”思想的基本观点,认为马克思前瞻性地揭示了人与自然世界的本体涵容和现实统一的和谐关系,克服了传统唯物主义本体论与认识论之间的矛盾和局限性,为当代哲学确立了生活实践的认识论原则。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受到了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抽象劳动的能动性和费尔巴哈人本学的影响,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出发,论证了人的类存在和对象性存在。强调了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本质的统一。由于对异化劳动的考察规定和结果,马克思最终将社会实践与人的类本质联系起来。认为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劳动或实践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构成了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黑格尔的著作中,“劳动”是个体主体性确立的核心,也是维护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天平,这与古典经济学实质趋同。黑格尔关注“市民社会”却极少谈及“资本”,但这并不意味着黑格尔不懂古典经济学。黑格尔的资本观和劳动观密不可分,是一种哲学的劳动价值论。黑格尔认为,资本是绝对精神的环节,与古典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的辩护形成共谋关系。马克思对黑格尔资本观的批判,揭示了资本的历史性、哲学性、社会性等特征,指引着“劳动”主体的现实复归,显示了古典经济学和德国古典哲学对马克思哲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理解。马克思的自然观与消极的自然保护观,传统的自然开发论皆不同,其阐述的是自然与人的统一的观念。人们应该扬弃自然保护观,自然开发论,追求"实现了的人道主义"和"实现了的自然主义",促进人和自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社会存在"范畴经历了<莱茵报>时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时期、<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以及<共产党宣言>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时期的形成、演进和最终确立的过程.正确理解这一范畴的关键在于:社会存在中存在主客体关系;社会存在和实践的内涵是一致的;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中把握社会存在的内涵.理解这一范畴对于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即历史唯物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化自然”命题曾以其特有的新鲜感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理论热情,问题在于究竟怎样理解这个例题的真正涵义。考察“人化自然”命题要从理解和把握异化劳动逻辑的二重性入手。从马克思《手稿》的逻辑思路来看,“人化自然”是作为异化劳动逻辑的自然前提给予的。这个命题内涵着合理性与虚幻性的二重特征。从审美关系和人生价值的抽象意义来说,应该承认这个命题具有最高的合理性,然后这种合理性所展现的美好图景仅仅存在于哲人的头脑之中。在历史的和现实的生活中,则从来未曾出现过人自身与自然界之间的完全和谐与统一的状态。“人化自然”命题之所以存在二重性特征,归根到底由于马克思当时还没有完全走出人本主义历史观的思想基地。  相似文献   

12.
“现实的人”作为唯物史观的前提,内在地包含着人、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马克思的“现实的人”概念凝结了人和自然、个体和类的最简单、最基本和最普遍的关系,是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的有机统一,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石,与一切旧的人学思想划清了界限,在马克思的新世界观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全部人类学哲学理论赖以出发的存在论基础,是从人的自然存在到人的社会存在,人的社会存在在本质上是人类的生存关系的存在。马克思人类学哲学的存在论基础既不是物质,也不是实践,而是人在物质生产和社会生产关系中通过人的历史运动而实现的社会存在。只有把握这一点,才能从根本上理解马克思在他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上奠定的人类学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实现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统一一直是学术界关注而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费尔巴哈的“感性”的批判改造,从感性实践的人的对象性活动的角度,实现对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重新理解,天才地作出了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在本质上是“一门科学”思想论断。马克思“一门科学”的思想蕴涵着实现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统一的理论基础。基于人和自然辩证统一关系基础上的感性及其实践生存论,是实现人的解放、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融共进的逻辑起点与归宿。  相似文献   

15.
在经过系列调研及深入发掘学校文化的基础上,我们将门头沟地域资源优势和学校的办学理念有机结合,提炼出“山谷文化”的学校文化特色. “山谷相生、自然天成”的理念文化 “山谷相生”蕴含着自然与自然的关系,山与谷相生相依;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师生在学习自然的过程中了解自我、了解社会;蕴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校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共同体,互助共进,教学相长. “自然天成”既是顺应教育的自然规律,充分挖掘每个人的天赋才华,又是后天的教育引导和个人的自然累积,通过内外因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虚怀若谷品自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自然天成之境.  相似文献   

16.
对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而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应被简单理解为一种功利主义原则,而是一个涉及“自然属性”与“道德属性”之间关系的元伦理学问题。运用元伦理学的分析方法研究这一问题,一方面揭示出马克思伦理思想作为一种“批判性伦理学”的方法论本质;另一方面也凸显出马克思伦理思想所追求的“道德客观性”主旨。在此意义上,对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研究乃是一种“元伦理学”。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社会存在”理论不同于海德格尔的“共同此在”观;海德格尔轻视人的“社会存在”——“共同此在”问题;传统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也存在诸多局限性;多元共生主体彼此之间的对话与冲突成为新世纪的主题,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交往实践观的提出。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需要,也是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8.
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自然保护主义”和“人类中心论”分别以消极地保护自然和人类整体之长远利益作为终极目标。而“天人合一论”则认为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相依的内在的辨证统一的关系。今天,我们应从中吸取思想营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思想以生产劳动为基础,内含着主体的对象化和自然的非对象化。“物质变换”的过程是由能动的主体——人发动的,人是“物质变换”过程中的主导性因素。但是,人的主导性因素的发挥却是以自然的基础性条件为前提,即“物质变换”的“主体向度”始终是寓于“自然维度”之中的。并且,马克思从主体和自然的辩证统一以及主体与自然、主体与主体的当下“裂缝”中找到了正确对待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行为尺度。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这样写道:“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马克思的“人化的自然界”,强调了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性。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中校长谈话》中,也谈到了道德教育中。引导孩子对周围自然界“人化”和把道德真理“物化”的问题。本文试介绍他的“人化”与“物化”道德教育思想和对我的教育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