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互联网时代,食品产业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基于互联网的颠覆性挑战,这一变化对高校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互联网+"新常态下食品产业人才的需求变化角度入手,分析食品专业现有课程与互联网时代食品产业对人才需求的差距,提出重视"食品+"思维、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全国性食品专业竞赛、培养"食品+"人才等人才培养建议。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工程教育脱离产业需求,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如何定位和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是工科高校改革面临的关键问题。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例,深入分析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基本素质,构建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追求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以实现地方高校特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信息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目标,提出“分流分层培养”的人才培育模式,并以湖南农业大学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为例,探讨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模式、培养对象4个方面实施创新教育人才培养工程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在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煤炭类高校为煤炭行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然而,受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清洁能源推广以及煤炭行业"智能化、少人化"发展趋势等因素的影响,煤炭行业对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准确把握现阶段我国煤炭行业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系统分析了我国煤炭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实施"订单培养"等矿业类高校优化人才培养的思路和建议,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高等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区根据交通信息学科与技术的发展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的新要求,并进行了交通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探索。通过提出和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和定位、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方案、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管理与运行机制,最终形成了有利于多样化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该体系建立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满足交通信息类工程人才的需要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给高职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高职人才的培养也着适应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方向自我改革着。食品加工、生物医药、动植物养殖和疾病防治等新老产业已向高职人才培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李松  陈文 《华章》2012,(23)
本文通过对文化产业动漫类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转变目前文化产业动漫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建议.通过人才培养模式转变,高等学校能够真正地为社会培养出其需求的动漫人才,为动漫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做好农业类高校食品专业人才的"输出"建设,即供求相应下所培养的人才为社会所需,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问题。本文从食品类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考量农业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措施,对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及食品类专业存在的价值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船舶行业发展对轮机工程领域人才需求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轮机工程专业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层次以及多元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定位的培养模式,界定了不同类型人才对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的培养标准,提出了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两类人才的分类培养机制。实施后该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素质、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就业供不应求。文中所提出的轮机工程专业多元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定位,可为具有行业特色院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国家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新能源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和人才培养的迫切性。论述了常州大学光伏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工程人才培养案例:充分利用所属区域的光伏产业优势和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改革工程教育模式,在培养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工程人才方面大胆探索和实践,取得较好的培养效果。最后,结合自身情况,提出工程教育的进一步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目标,食品原料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应用性很强的重点基础课程,本文分析了应用型人才的特征,论述了在食品原料学课程中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及应用前景,并详细分析了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带来了更多的高技能人才需求。为更好地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效衔接,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文献分析法、观察法等探讨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衔接的体制机制,以工程教育为抓手,从侧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实训模式、落实“三融”教育、推动工程教育发展等方面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衔接。  相似文献   

13.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是工科类高校教育目前面临的重要任务。本章分析了工程类大学生工程意识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卓越工程师"工程意识培养应通过改变授课方法、改变人才培养中课程设置、提供有利于工程能力培养的实践环境、构建高水平工程型师资队伍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在学校提倡新工科、食品工程认证的形势下,为达到培养食品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建立食品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食品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的基础条件,示范基地的建设符合新工科建设要求,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的情况,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在技术融合的推动下,原有产业发生产业融合。技术融合是多种技术融合与生成,改变了原有知识体系,产业融合后的新兴产业需要跨学科专业、理论与技能一体化的复合型工程人才。高校要针对产业融合对新型工程人才的需求特征,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只有在合适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培养出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的工程人才,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6.
大力增强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高职教育与现代产业链要素具有内在关联性,实现产业链、专业链和人才链的紧密对接和深度融合可以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机制。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主动适应工业4.0人才能力要求的必要性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产业链、专业链与人才链内在关联性,探讨产业链与专业链对接的策略和途径,提出双链融合背景下信息技术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科技进步有力地促进了工程技术发展,工程技术发展又为科技进步提供了强大支撑,同时也对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都不同程度存在着重理论、轻工程实践的问题,所培养的人才还不能适应工程技术现代化的需求,应进一步改进。本文在分析我国工程类应用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对研究生层次工程类应用人才特征与能力要求进行了研究,并对该类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全面分析江苏省工业机器人行业人才需求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匹配性情况,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调研了81家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本体制造类、系统集成类、生产应用类企业及15所高职院校,系统分析了江苏省工业机器人产业人才需求现状和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并对两者之间进行数量上和质量上的匹配性分析。研究发现,江苏省工业机器人产业仍将持续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人才供需存在结构性矛盾,机器人专业产教融合的深度不够;在此基础上,给政府部门、高职院校和企业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兴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发展,目前机器人工程等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存在教学资源不足、培养模式单一以及课程内容陈旧等问题,无法满足国家和产业发展对高素质新工科人才的需求。因此,湖南大学机器人工程专业立足国家战略和前沿产业需求,致力于培养多学科交叉型创新创业人才,提出了“三轴支撑—两链融合”的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该模式自实施以来,在机器人工程领域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的应用成效,可供国内外高校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为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电气类工程技术人才,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链接,提出了电气化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方案。该平台系统实现学生工程实践型—创新型—高级复合型人才的阶梯式培养模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培养能力,从而形成了一套科学完备的高级工程型人才培养方案,可作为相关专业教师和学校人才培养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