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安徽教育》2010,(3):36-36
<正>本刊讯2月6日,2009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颁奖会在北京举行。安徽师范大学经管学院2006级经济学专业陈向勇同学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并获得由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提供的"新东方自强奖  相似文献   

2.
2006年9月,在首届"我与祖国共奋进—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中,毕业于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现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的全芳芳和浙江省另外三位学子一起获得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许多师生这才知道,那个见人总是笑眯眯的宁波女生全芳芳,有着坎坷而又自强的人生经历:父母离异、母亲远嫁、父亲因病去世,在一个又一个打击下,她靠贷款和打工完成了3年的大学学业,其间没有向学校提出任何减免学杂费的要求,还婉拒了昔日老师的资助……  相似文献   

3.
“我从来没有觉得低人一等,相反我很自豪,我比同龄人更懂得自强与珍惜!”这是山西大学大三学生刘思琪参选“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一段感言。失去了亲人,没有经济来源,身负上一辈留下的数万元债务,这一切,只能由一个女孩子来扛。两年来,为了养  相似文献   

4.
2011年五四前夕,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主办的2010年度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颁奖仪式在湖南师范大学举行。本次寻访活动从2010年12月开始,据不完全统计,共有1072所学校参与本次活动,7727人报名。经过校级、省级推荐及专家委员会推选等环节,共产生  相似文献   

5.
自强的幸福     
尹颖尧  王斌 《大学生》2012,(Z1):26-27
在清华大学老12楼,记者见到了大四学生方子文。之前,只知道她来自贫困家庭,2010年、2011年两度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2010年还被评为清华大学十大"自强之星"。在清华大学,国家励志奖学金竞争相当激烈,她却两次获得,"自强之星"更是极高的荣誉,记者不由对她的经历产生了好奇。在近一个小时的采访中,记者的这个好奇终于得到了满足。  相似文献   

6.
刁雅琴 《大学生》2013,(9):24-25
正说起刘星,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的本科生几乎无人不晓,同学们最先联想到的一定是他爽朗的笑容,还有那一连串的职务和荣誉:班长、党支部书记、分团委副书记、学校优秀党员、优秀学生干部、社会工作一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201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等。这样一个男孩,似乎成功、快乐就是他的标签,然而一切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7.
我校原本是一所十分落后的农村薄弱中学,有“垃圾堆”之称。其主要表现为“一乱,二低,三差,四多”,即学校管理混乱,教师素质、教育质量低,生源、校风、办学条件差,师生失败体验、师生流失、学生违法犯罪、教师从事第二职业的多。为了改变我校的薄弱面貌,我们自20世纪90年代初就围绕“自强”二字开展改革试验。一、坚定师生“自强”信念不少薄弱学校很多时候都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办学的客观条件,认为不改变办学条件就无法改变学校。为此,我们首先引导师生坚定“自强”的信念:一是坚信培养师生“自强不卑,自强不息”的心理品…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提出“文化自信自强”的概念,文化自信自强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支撑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青年大学生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关键力量,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是思政课的使命。文化自信自强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文化自信自强,要从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夯实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主渠道、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三个方面入手,以更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相似文献   

9.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要义。在现实性上,文化自信自强不仅体认着民族成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意涵之主体认同,而且固基着其“五个认同”归属确证之价值自觉,其传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价值滋养,弘扬于革命文化之精神赓续,发展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内涵熔铸。基于民族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代场景出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民族精神中厚植文化自信之历史根基,在弘扬革命文化、赓续红色精神中夯实文化自信之精神底气,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践行时代精神中激发文化自信之内涵活力,既共演着文化自信自强价值理路的实然面向,也基于实践论域澄明着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现实进路。  相似文献   

10.
戴季陶在对日本神权思想、日本国民性格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判断“日本侵略中国之必然”;面对日本的侵略,戴季陶从日本的军事实力、当时的国际关系等角度进行了深刻剖析,得出日本必败的结论,进而提出具体的应付之策,即中国自强论。他的中国自强论的背后蕴含了“以信仰动力论为理论指导、以自我保存论为前提、以经济发展论为根本路径”的深层认知框架,从应对中日关系及主义信仰等角度来看,戴季陶的中国自强论及相关思想具有一定的现代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东西部5所大学的878名大学生进行施测,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自强状况。结果表明:(1)当代大学生的自强意识处于中上水平,其中社会取向自强意识显著高于个人取向自强意识;(2)总体而言,重点大学学生的自强意识显著优于一般大学学生,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大四学生的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自强意识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学生,从总体均分来看,大学生的自强意识呈现出一种U型曲线的年级发展趋势;(3)成就动机、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是影响大学生自强意识的三个因素,其中成就动机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父母养育方式则对自强意识产生间接影响,而家庭环境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寻求祖国“自强”之策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物质接触”“制度借鉴”和“精神交往”三个阶段。但不论是处在哪个阶段上的仁人志士,都不约而同地将“兴学养才”、发展教育视为祖国救亡之道、富强之本,并由此对封建传统教育进行革新,使之走出中世纪,进入近代化。  相似文献   

13.
自强”思潮是伴随着“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而形成的自强自立、振兴中国的新思潮。它萌芽于19世纪40年代地主阶级经世派林则徐和魏源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经过太平天国农民阶级领袖和洋务派的发展,以19世纪七八十年代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提出的“变法自强”、“振兴”中国为标志而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4.
李鸿章为什么倡导“自强”?这是评价洋务运动究竞是爱国还是卖国的一个中心问题。本文就李鸿章为什么倡导“自强”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一 李鸿章在倡导“自强”,建立沪、宁、津等近代化的大型军事工业时,是如何认识当时的形势的?这是在探讨李鸿章倡导“自强”的目的中首先要碰到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目前某些文章由于引证的材料不妥,而得出一些不当的结论。他们引证的奕诉的一段话:“臣等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害也;俄国址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患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主,肢体之患也。  相似文献   

15.
自强与守弱     
古往今来,人人愿意成为强者,但真正成为强者的并不多,难在认不清强与弱的关系。“恃强不强,守弱不弱,自强在守弱”。据此提出了以守弱求自强的人生道德修养的命题。  相似文献   

16.
<正>主题内涵“自强”是指自己努力向上,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对个人而言,自强是自我成长的必然途径,是克服困难的必备条件;对集体而言,只有自强才能摆脱对外界的依赖,探索出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之道。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易经》中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语,清华大学还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培养一代代学子成长成才。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要秉持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两年来,笔者在所教的400余名学生中进行了“自强工程”尝试。“自强工程”的精髓是:用“爱心点燃希望之火”.即努力创新,发掘、激活学生的潜在动力,使其以超前的热情、干劲,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18.
李欣 《河南教育》2014,(11):71-71
<正>胡利朋,1989年2月生,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学生,先后被评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诚信自强之星"、河南省"诚信自强之星";获得2012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年度提名奖、2012年"感动中原"年度人物提名奖、2013年河南省"第三届省直十大道德模范"等,被媒体、网友和同学们亲切称为"坚强哥""创业哥""新青年"。胡利朋出生在农村家庭,先后失去父母的关爱,爷爷去世后,只有盲眼  相似文献   

19.
郑观应的《罗浮待鹤山人诗草》洋溢着变法自强思想,他用诗歌凸显“古今之变局”论和“春秋战国”说的历史观和时局观,作为亟言“变法宜决断”的依据,他在吟咏中所表达的变法自强思想,始终把“改科举”、“设学校”、“育人才”放在首位,在主张“练兵将”、“制军器”的同时,强调“决胜于商战”。其又一特色是明确主张进行以改官制为中心的政治改革,并有抨击“专制”、向往“民权”的吟咏。“此际朝廷求变法,可如俄日合经营”,郑的这种心声与维新派同调,但他缺少实践维新的献身精神和主体意识,故只是维新论者,还不是维新派。  相似文献   

20.
河洛星辰     
如今,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增强自身竞争力成为大学生日益关注的话题。然而在古老的河洛大地上,在这块演绎过十三朝兴衰、记载过河图洛书传奇、传颂过太学精神的土地上,一颗颗璀璨的星辰正在冉冉升起。他们或自强不息,或开拓创新,或执著追梦,用汗水和奋斗铺就了美丽的人生之路,引发了新一轮的“追星运动”。本期刊中刊“河洛星辰”由洛阳师范学院策划并承办,它结合学校的“十佳百星”评选活动,展现了大学校园里的自强之星、创新之星、教学之星、实践之星等校园明星的成长轨迹,对大学生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