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传芝 《山东教育》2007,(7):118-118
母亲大字不识一个,三个子女,两个生活在县城,一个远在海南。母亲留在了老家,和退休的父亲承包了几亩地,一直侍弄着。用母亲的话说,种地又不费事,要不整天在家闷得慌。勤劳惯了的母亲哪里是在种地。分明是竭尽所能为子女减轻负担。分明是借忙碌解脱对子女的思念。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了解了杭州流动人口子女的在校生活、心理健康、家庭生活,并针对流动人口子女的教师、学校和流入地政府提出了不同建议。  相似文献   

3.
珍惜现在     
我在一个深深的思索中生活,更在一种迷惘的生活中思索。生活是什么?我无法回答。匆匆的我无法为匆匆的生活下一个匆匆的结论,生活;没有定义。然而你若问我怎样才能过好生活,我想我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珍惜现在。  相似文献   

4.
谭海美——这株打工族子女中骄人的小花,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不同凡响的生活经历,向我们诠释了当代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城市农民工子女,以其自身的影响、自身的威信、自身的能力,同样可以生活得幸福、生活得充实、生活得有滋有味!人类的共性在于:都有起码的求温饱、求安乐、求立足于社会而不被淘汰的生存愿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同的人选择了不同的手段、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式,当然,其归宿也不一样。谭海美——这位值得我们为之赞美,为之骄傲的农民工的女孩,虽处逆境,但不悲观,不气馁,敢于正视困难“、触摸”困难并挑战困难,以其稚弱的…  相似文献   

5.
一件与我们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物件,可以让我们看到很多,想到很多。它既是一个人生活中的必需,又是某种情感的见证;既能引起我们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也能启示我们对未来生活的把握。一把钥匙,既能打开家门屋锁,又是连结子女与父母的情感与心灵的纽带。它把人与人、家与家联结在一起,使子女与父母之间情更浓,意更深,使家庭更和谐,社会更美好。  相似文献   

6.
从陶渊明和农民的交流、与故友的联系、对贫困生活的无奈、对孤独的理解以及对子女的教育等方面来论证陶渊明后期隐逸生活的另一面,在其幸福生活的光环下来指出他的不和谐。  相似文献   

7.
丁勤 《老年教育》2006,(8):26-27
子女对老人不孝,原因有三:(1)攀比心理。许多事实证明,越是子女多的老人,出现子女不孝的可能性越大,原因就是子女之间互相攀比,不是比谁对老人孝顺,反而比谁对老人不孝。(2)依赖心理。子女多了,子女之间有某种依赖心理,也就是平时说的“踢皮球”。有人针对这一现象感叹地说:“一个儿子是个儿,两个儿子半个儿,三个儿子没有儿。”(3)嫌弃老人。有些子女看到父母老了,病也多了,不能帮助自己做事,反而给自己带来许多经济、生活上的负担,进而嫌弃老人。  相似文献   

8.
侯洁 《老年教育》2007,(5):60-60
癌症诊治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幸接连降临同一个家庭,丈夫刚刚得了肠癌,妻子又被诊断出乳腺癌,连子女也难逃癌症威胁。虽然不排除家族性遗传因素,但不可忽视的是,他们共同生活的家庭环境促成了这种“巧合”。[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生长在医生的家庭,在自己成家后懂得在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和科学,即使在物质匮乏,牛奶鱼肉等限量供应的那几年,我们也天天为孩子们用豆腐粉打浓浓的豆浆,排队买猪棒骨熬汤喝,让他们吃得香长得壮。如今大人孩子的生活条件好得多了,家长们却时时地为子女的一日三餐发愁犯难。我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今天就说说早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力图从城市农民工子女即城市第二代移民,生活在城市却缺乏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又远离了对原来居住地的乡土归属感,从而形成了目前的边缘人心理状态的分析,并对社会各界和家长如何更主动地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从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人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鲁洁先生的生活论德育思想是建立在其对道德和生活关系认识的基础上的。道德源于生活,道德内在于生活之中,道德的学习要通过生活进行,道德为了生活。生活论德育的目的就是引导人生活的建构,其建构起来的是一种更好的生活、一种更全面和更丰富的生活。要使人成为自觉的生活建构者,就要引导人关注生活、反思生活、改变生活。生活论视域下的道德...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座谈交流,对480名浙西南农民工子女进行了调查,探讨了浙西南农民工子女城市生活技能培养的状况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一是农民工子女城市生活技能薄弱,主要表现在自理、自学、自护、自律、自强五种技能偏低;二是不同民族、生源地、年级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生活技能培养中有着显著差异,不同性别、专业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生活技能培养中没有显著差异;三是在影响生活技能培养的因素中,学校环境、教师、家长、社会及技能教育背景对农民工子女的生活技能培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大妈今年68岁,早年丧夫,自己含辛茹苦抚养5个子女长大成人。如今子女都分居各处,王大妈与小女儿在一起生活,帮着小女儿看孩子、做家务,小女儿也非常孝顺。“天下父母疼小儿”,王大妈总觉得随小女儿生活,小女儿花费多,便要求其他子女每月付给她100元作为赡养费。谁知,这个小小的要求却在子女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哥哥姐姐们认为,每人每月负担母亲生活费100元,母亲把这400元贴补小妹妹,还要帮她看孩子、做家务,太不合理了。于是,都提出要将妈妈接到自己家中,一是可以不必支付赡养费,二是可以让母亲“发挥作用”。请问:王大妈及其子女的做法合适吗?  相似文献   

14.
古升高 《广西教育》2014,(17):37-37
初中数学可以说是小学数学和高中数学的一个衔接点,是小学数学的提升,是为高中数学的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小学数学更强调生活与数学应用的结合,高中数学则更关注数学的理论性。初中数学作为过渡,必须将生活实际和数学理论知识相结合,这样才能实现有机统一,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父母必读》2009,(5):144-145
我们要反省家庭中的互动模式,想办法创造更有吸引力的家庭生活,把老公“黏”回来,而不是让他从一个虚拟世界躲避到另一个虚拟世界。  相似文献   

16.
流动子女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体,流动子女闲暇生活之问题不仅事关其自身发展和城市适应,也关系着城乡融合与社会和谐,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个“大”字。它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比其他学科有更大的范畴,更多的内涵和更强的综合性。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它是一个庞大的母系统,这个母系统又有若干个子系统构成。在这个庞大的系统中,我们有“从心所欲”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只要不破坏这个系统的“矩”。语文学科一个更重要的特点是,它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息息相关。它源于社会生活,一旦离开了社会生活,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所以语文教学不但可以活动于课堂,更需要活动于社会之上,  相似文献   

18.
学生数学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但生活也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营造出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这样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有一个更明确的起点,有一个更利于领悟的环境,有一些更鲜活的资料.当学生依托于生活背景来深入探析数学本质规律的时候,往往会事半功倍,达成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认为写作技巧的本源在生活,并探讨了生活蕴育写作技巧的原因,主张写作学习者不仅要向写作前贤、向书本学习写作技巧,更要研究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写作技巧的滋养。  相似文献   

20.
在作家梅尔的笔下,法国小镇普罗旺斯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地域名称,更代表了一种简单无忧、轻松慵懒的生活方式,一种“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闲适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