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月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 许由 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为人据义履方,邪席不坐,邪饍不食,后隐于沛泽之中.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不受而逃去.啮缺遇许由曰:“子将奚之?”曰:“将逃尧.”曰:“奚谓邪?”曰:“夫尧知贤人之利天下也,而不知其贼天下也,夫唯外乎贤者知之矣.”由于是遁耕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终身无经天下色.  相似文献   

2.
徐华 《现代语文》2005,(11):29-29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为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知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吾…  相似文献   

3.
一、《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相似文献   

4.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为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知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  相似文献   

5.
《新作文》2003,(27)
先生愚哉!先生愚哉!仆非先生世交故友,亦未有半面之缘,然每念及先生,思先生之举实为不智。仆未偿不扼腕叹息,情遂不可抑,乃有此书,幸先生一览之,则仆幸甚至哉! 向者闻先生之事:天雨坏墙,毁先生之家,子曰:“不修,则必有失矣。”邻翁亦如是言耳,先生竟放任不修,以有失焉。而先生何以竟智子而疑翁邪?先生之不智甚矣!天雨坏墙,非为异事,先生大可修之而后安,而先生竟不修,致有所失焉。斯已为不智。既有失,而先生不悔弃邻翁之先言,而竟智子疑邻,为天下百世之人耻笑不亦宜乎? 先生之子,与先生情近,先生之邻,与先生情远,情近而亲,情远而疏,亲而智之,疏而疑之,先生其不明事理乎?先生其不辨是非乎?先生虽物富而思穷乎?  相似文献   

6.
正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参考篇目孟子见梁襄王①,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  相似文献   

7.
【原文】 有人焉,视于无形,听于无声。以事其君,可谓臣乎?曰:否。杀其身以事其君,可谓之臣乎?曰:否。夫视于无形,听于无声,资于事父也。杀其身者,无私之极则也。而犹不足以当之,则臣道如何而后可?曰: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吾以天下万民起见,非其道,即君以形声强我,未之敢从也,况于无形无声乎?非其道,即立身于其朝,未之敢许也,况于杀其身乎?不然,而以君之一身一姓起见,君有无形无声之嗜欲,吾从而视之听之,此宦官宫妾之心也。君为己死而为己亡,吾从而死之亡之,此其私匿者之事也,是乃臣不臣之辨也。  相似文献   

8.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大而啸,苔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日:“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日:“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④,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  相似文献   

9.
送董邵南序     
燕赵①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耶?聊以吾之以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吾因之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②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③者乎?为我谢④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送董邵南序@韩愈①燕赵 :战国时七雄并立中的二个国名 ,唐代时均属河北地。 ②望诸君 :乐毅去燕之赵 ,赵封之于观津 ,号望诸君。 ③屠狗 :荆轲至燕 ,爱燕之屠狗者高渐离 …  相似文献   

10.
佝偻承蜩     
孔子适②楚,出③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④。仲尼曰:“子巧乎!有道⑤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⑥,累丸⑦二而不坠,则失者⑧锱铢⑨;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⑩;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11)也,若厥侏枸(12);吾执臂(13)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14)。吾不反不侧(15),不以万物易蜩之翼(16),何为而  相似文献   

11.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懼汝之不外饰也!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相似文献   

12.
痀偻承蜩     
原文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1)者承(2)蜩(3),犹掇(4)之也。仲尼曰:“子(5)巧乎!有道(6)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7)丸(8)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9);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10)掇之也。吾处(11)身也,若厥株枸(12),吾执臂也,若槁木(13)之枝。虽(14)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相似文献   

13.
佝偻承蜩     
庄周 《现代语文》2005,(1):26-26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平!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 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 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 蜩之翼,何为而不行!"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 人之谓乎!" --先秦《庄子》  相似文献   

14.
古之球迷必有空。球迷者,所以爱队迷球忘我者。人皆生而球迷者,孰能无爱?爱而不迷球,其为废也,终不得矣。生乎吾前,其幸也固多乎吾,吾喜之贺之;生乎吾其幸也固厚乎吾,吾恭之羡之。我恭喜者,夫知其年之先后生于  相似文献   

15.
熟能生巧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颌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耳。”康肃忿然曰:“汝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宋欧阳修《归田录》——译文:宋朝大臣陈尧咨虽然是进士出身,却是十分喜爱射箭并且技术不凡。一天他在自家门外练习,中靶的箭相当多,十支中有八九支射中,自己大为得意。环顾四周,发现一位卖油的老…  相似文献   

16.
[原文 ]送董邵南序① 韩愈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②。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③怀抱利器④,郁郁适兹土⑤,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 仁者⑥,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⑦,出乎其性者哉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⑧,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耶⑨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⑩。董生勉乎哉 !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11},而观于其市 {12},复有昔时屠狗者乎 {13} ?为我谢曰 {14}:“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 [注释 ]  ①选自《韩昌黎先生集》,文章题目有的版本为《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相似文献   

17.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刻舟求剑@张赛  相似文献   

18.
髑髅     
庄周 《现代语文》2004,(8):14-14
庄子之楚,见空髑(dú)髅(lóu),然有形,檄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于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卧。乎?”于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卧。夜半,髑髅见梦曰:“子之谈者似辩士,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庄子曰:“然。”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髑髅深矉蹙安页曰:“吾安能弃南面…  相似文献   

19.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  相似文献   

20.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①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②而反③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