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歧义结构与歧义结构的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一个歧义结构与另一个歧义结构组合的情况.本文考察了4个歧义因素:词语多义,结构层次不同,结构关系不同,语义关系不同.4个歧义因素的组合矩阵有16种可能性.分析了16种歧义结构与歧义结构的组合可能性的歧义情况.由分析得到结论,歧义结构与歧义结构组合有3种结果:歧义倍加,歧义部分消除,歧义完全消除.导致这三种结果的原因是:语义的全面相容性,语法的全面可组合性;语义的部分相容性,语法的部分可组合性.语义或语法的全面制约性.  相似文献   

2.
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认为句子不仅具备线性结构,而且具有等级结构。对句法结构有不同的理解就会产生歧义,通过成分分析来分析句子结构和成分,句子的内部结构能够清晰地展示出来,歧义也会很容易发现,并能从结构上解释歧义。语义在体系中和语流中相互搭配构成组合关系,改变结构也会改变语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中名词+名词结构是一个具有潜在歧义的抽象格式,从歧义产生的原因上看,该歧义格式有词汇歧义、语法组合歧义和语义组合歧义三类,该歧义结构的意义优先理解与名词的依附性、名词的语义特征、常规语义组配、词序、象似性、使用频率和背景知识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中"名词+名词"结构是一个具有潜在歧义的抽象格式,从歧义产生的原因上看,该歧义格式有词汇歧义、语法组合歧义和语义组合歧义三类,该歧义结构的意义优先理解与名词的依附性、名词的语义特征、常规语义组配、词序、象似性、使用频率和背景知识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组合歧义消歧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先概述了组合歧义的分布和特点,然后对现有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最后借鉴各种方法,提出决策表加学习的消歧算法。  相似文献   

6.
指人名词与指人名词的某些组合会产生歧义。本文从指人名词的小类入手,指出该歧义结构的两种类型,探讨了哪些指人名词在该结构中出现时会产生歧义,并分析了两类歧义结构歧义产生的原因,最后给这两类歧义结构提供了分化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 歧义现象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语言学家在运用各种手段尤其是西方的语法理论分化汉语组合歧义的过程中, 提出并发展了小类词、语义指向分析理论, 逐步完善了层次分析、语义特征分析、变换分析, 引进了“格”语法、配价理论和语用学中的焦点预设理论, 推动了语法研究中的语用平面研究,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汉语语法理论的可论证性和解释力向纵深发展, 从而显示出歧义分化研究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语法研究的突破口———歧义 ,吕叔湘先生曾在《歧义类例》一文中说“歧义的产生或者由于同一片段可以分成几种结构 ,或者是由于这个片段之中有一多义成分”。这一多义成分的范围较广 ,既包括口语多义成分产生的歧义 ,又包括书面语多义成分产生的歧义 ,书面语歧义又可分为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 ,组合歧义中有些是由于词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本文讨论的就是由这种读音不同、词类不同、词形相同的“还 (huan)”和“还(hai)”所造成的歧义格式 (下文讨论中 ,分别将还huan和还hai简称为还 1和还 2 ) ,并就“还 V”格式所产生…  相似文献   

9.
组合原则     
组合原则是逻辑语义学的基本原则,表现为函项的思想和句法与语义的对应.就构造逻辑系统而言.组合原则是一种方法论.作为延伸到自然语言形式语义学的产物,组合原则起到一种核心灵魂的作用.组合原则在理论层面和应用领域皆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结果.自然语言违反组合原则的实例主要表现为歧义现象、语用因素和句法与语义不对应的情况,这正是调整组合原则的适用条件从而促进形式语义学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10.
句法歧义是英汉语言运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主要是指由句子成分的不同组合方式而产生的歧义。本文简要地从多层修饰结构、语义结构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结构歧义进行分析,并分别列举了典型的句子结构。英汉语造成歧义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在相同的结构中,英语比汉语易产生歧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