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目前利用可再生资源制氢的主要技术,包括电解海水制氢、利用可再生资源电解水制氢和生物质转化制氢等,不仅对各项技术的基本原理做了介绍,也对各项技术的经济性和环境以及安全方面的问题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从热点主题的特征维度出发,基于LDA模型构建热点主题识别的指标体系,使识别结果更加清晰明确、具有更强的热点指向性,为热点主题的识别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研究方法]以中国知网2000-2020年我国制氢领域的期刊文献为数据源,利用LDA模型抽取研究主题;分析热点主题的影响力特征及关注度特征,并基于LDA的输出信息对其进行量化,从影响力特征维度和关注度特征维度构建热点主题识别的指标体系;最后通过指标计算确定热点主题并进行主题内容分析。[研究结论]以我国制氢领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了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技术、甲醇制氢技术、光催化剂性能及其制备、光伏发电制氢技术这4个热点主题。通过与共词分析法的对比,验证了指标体系对于热点识别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螺纹锁紧环换热器的独特结构,阐述这类换热器在装置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结合某厂加氢制氢车间螺纹锁紧环换热器E201的检修情况,分析了这类换热器在检修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天然气作为优质、洁净的工业能源,在我国能源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天然气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燃料,同时也是众多化工次产品的基础性原料。利用天然气制氢,存在成本低,规模效应显著等优点,研究和开发更为先进的天然气制氢新工艺技术是解决廉价氢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张跃兴  尤东江 《科技风》2013,(13):226-227
风力发电已经进入大规模商业开发阶段,水电解制氢技术已相当成熟,而风力发电—水电解制氢系统可以将两种绿色能源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文章对系统的研究现状、经济技术可行性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评估,并展望了该能源系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与海水淡化制氢基地的链合布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铭  刘贵利  孙心亮 《资源科学》2008,30(11):1632-1639
能源与淡水危机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在21世纪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因地制宜地利用风能条件,在我国沿海地区推行海水淡化,并进行海水制氢产业延伸是我国解决能源与淡水问题的突破口。论文在对我国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发展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的产业基础与技术可行性,以及利用风能进行海水淡化制氢的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提出“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制氢”产业链合模式;提出我国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制氢产业基地建设目标及相应的节能减排目标,即到2020年海水淡化制氢总规模达到600×104t/天,可节约原煤464×104t/天,减少排放二氧化碳876×104t/天。进而形成国四大海水淡化制氢产业基地的建设格局,即东北地区以大连为核心的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制氢产业基地,华北地区以天津滨海新区与曹妃甸工业区为核心的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制氢产业基地,华东地区以长三角沿海为核心的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制氢产业基地,华南地区以湛江与深圳市为核心的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制氢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7.
借助中国专利数据库,对有关石化制氢转化炉的专利文献进行了检索,系统地分析了国内专利文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不同申请人申请专利情况、技术的发展态势、主要参与者状况和专利布局情况,指出制氢转化炉专利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我国在该技术领域上的专利申请活动给出了客观定位。  相似文献   

8.
通过ISI网络数据库SCIE,对2000年1月至2008年8月期间生物制氢的相关研究的引文进行了期刊共引分析,并绘制了知识图谱.该图谱显示出此研究领域存在两大主流学术群体:群体1,其研究焦点为光合生物制氢;群体2,其研究聚集在发酵制氢.并指出了生物制氢研究的国际核心期刊,以期对相关研究和期刊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广东红海湾发电有限公司采用制氢设备的情况,制氢机投运三年时间所出现故障分析和处理方法,以及制氢机的维护保养工作.  相似文献   

10.
张金良 《科技风》2013,(21):123
氢气是氢冷发电机定转子冷却介质,冷却效率高。如果氢气纯度不合格,将会直接影响发电机使用寿命,给发电机带来潜在的危害。本文针对影响制氢装置氧中氢的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保证了发电机组经济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1.
《未来与发展》2013,(10):95-95
德国亥姆霍兹柏林材料与能源中心(HZB)和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UDelft)的研究人员联合组成的科研小组,成功研发出一种价格低廉的利用太阳能进行电解水制氢的方法,相关成果发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通讯》杂志上。  相似文献   

12.
氢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生物制氢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已成为当前一个研究热点。许多细菌在厌氧条件下发酵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同时产生H2。本文选择了来自同一活性污泥样品的3株有较高产氢能力的发酵细菌,采用生化和电镜技术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观察比较,并进一步比较研究了在不同pH值条件下,它们产氢量、细菌生长量、液相发酵产物组成的变化和差异。获得了三株产氢菌的单位体积培养基最大累积产氢量,提出了纯培养生物制氢的最佳条件,为混合培养生物制氢强化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I0010-I0010
<正>[导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杨金龙教授研究组最近提出了一种新的光解水催化机制,使得利用红外光进行光解水制氢成为可能,为今后利用太阳光所有频率的能量铺平了道路。中国科大提出光解水制氢新机制利用红外光进行光解水制氢成为可能■最新发现与创新科技日报讯(记者吴长锋通讯员曾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化学与材料  相似文献   

14.
电解槽在电解水制氢技术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氢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以其作为载体的氢能经济早已成为国际上的热门话题,如何获得大规模的廉价氢源是实现氢能广泛应用的关键。电解水制氢作为目前最为清洁的制氢技术,是走向氢经济的最佳途径。电解槽装置对电解水制氢性能的好坏有着重大影响,本文着重介绍了碱性电解槽、聚合物薄膜电解槽及固体氧化物电解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现状,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下,微生物燃料电池以其独特的高效、清洁、适应性强的优点而得到人们青睐,并成为当前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系统论述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综述了其在产电、制氢和产甲烷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未来的研发工作。  相似文献   

16.
生物乙醇重整制氢是氢能绿色供应的重要途径,其采用可再生能源为原料,运用成熟、高效的化工工艺,积极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生物乙醇是已被广泛应用的化石燃料替代品,随着纤维素乙醇技术不断进步,生物乙醇生产不再受限于淀粉基原料。目前,生物乙醇重整能够以制氢和生物乙醇已有的产业化成果为基础,实现与现有氢能产业的快速链接。然而,乙醇中碳碳单键的存在对制氢催化剂开发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钯膜反应器生产水平的显著提高又为制氢设备小型化和在线应用创造了机遇。未来,生物乙醇可通过加油站供应,氢气随产随用能够避免储运的安全隐患,生物乙醇重整燃料电池车有望在产业化的过程中实现对燃油车的无缝替代,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可再生能源制氢与氢能动力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再生能源制氢与先进的分布式氢能动力系统相结合,可以解决可再 生能源能流密度低、不稳定、不连续、随时间、季节和气候等变化而变化等难题,是21世纪 世界能源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重点阐述了太阳能半导体光催化分解水制氢、超临 界水生物质催化气化制氢和新型氢能动力系统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7,(10)
本文提出了一种光伏热管一体化电解制氢系统,系统可以同时的输出氢能和热能。通过分析可以知道光系统可以取得很好的氢能转换效率和热转换效率。同时对参数的优化可以获得更好的系统表现,是一个很有推广意义的太阳能综合利用形式。  相似文献   

19.
核能综合利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核能是满足能源供应、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之一。核能发电在技术成熟性、经济性、可持续性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同时相较于水电、光电、风电具有无间歇性、受自然条件约束少等优点,是可以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的清洁能源。目前核能主要用于发电,只有少数反应堆应用于核能供热和海水淡化。随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第四代核能系统技术逐渐成熟和应用,核能有望超脱出仅仅提供电力的角色。文章围绕核能的综合利用,从高效发电、核能制氢、海水淡化、核能供热和高温工艺热利用的角度,分别阐述了核能综合利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最后展望了核能在未来构建多能融合的复合能源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水电解制氢设备工艺流程及常见故障排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QDQ2-1型水电解制氢设备的工作原理与工艺流程,并总结了常见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