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传媒微语录     
《新闻实践》2012,(2):77-78
“人人都能成为媒体,还需要专业媒体吗?”有人提出了疑问。实践证明,回答是肯定的。如今,一家媒体独家占有信息越来越难,独家报道的内涵也已经发生新的变化。同样的新闻事实,如何判断新闻价值,从什么样的坐标和角度考察新闻现象。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报道并呈现给受众,无不考量着新闻人的独家视角、独家分析、独家解读。面对媒体竞争,做有思想的新闻应成为人民日报报道高出一筹的基本途径。从共享的新闻资源中寻找独家视角,用有思想的深刻解读帮助国内外读者观察世界大势、关注中国发展。人民日报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2.
提起舆论监督与新闻真实。业内人士多从媒体从业人员的自律方面论述。诚然,当今媒体间的竞争空前惨烈,媒体从业者为抢发新闻,追求轰动效应,失实报道时常见于报端、电视。但对于行政干预较多的中国媒体,行政部门的开明对于减少新闻失实,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于舆论监督。媒体要客观公正,官员也要有点承受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肖慧 《新闻窗》2009,(3):44-4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去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后,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高度关注财经新闻和经济资讯,读者对经济新闻的需求越来越大,具备专业素养的财经记者成为国内各大媒体急需的稀缺资源。那么,媒体从业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财经记者,为读者带来具有深度和有趣味的经济报道呢?我认为,拥有专业知识素养,同时能以简练流畅、浅显生动的文字将经济新闻说清楚说明白,使之得以“有效”表达,这两个要素,  相似文献   

4.
记者在同一新闻事件的采访中,如何挖掘出不同的新闻,做到同一新闻不“同质”,在新闻落点、引导舆论上,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呢?这是新闻竞争的需要,也是读者对所关注的主流媒体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对新闻采写的操作者——记者,采写“习惯”上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新闻从业人员的数量急遽扩张、年轻人的面孔越来越多,这是媒体发展和社会信息流通加大的需要,但这种变化来的还是快了些.仓促了些。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跟不上媒体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是当前的主要问题。现在我们的记者们需要哪些必备的素质呢?  相似文献   

6.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是关于新近事实变动信息的记录,首要任务是帮助人们消除对世界的不确定性。因此,新闻必须真实地、客观地反映事实,真实性是新闻的核心。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环境、条件、结果等基本事实,乃至有关人士的年龄等微小的细节,都应准确无误。因此,新闻从业人员应该具备准确观察世界,向人们提供可靠的、可以查证的事实的能力。这就要求媒体工作注重科学精神,加强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用求知、求真、求是的“科学之眼”来观察世界。一个好的记和好的编辑应与科研工作一样老老实实地对新闻事实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得出真实的结论,而绝不能不顾事实,哗众取宠。  相似文献   

7.
当前,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这种新闻竞争越来越多地变成了选题差异化的竞争,变成了对同一题材独家视角、独家判断和独家表现形式的竞争,变成了谁提供的新闻产品更能满足读者需求的竞争。因此,各家媒体越来越重视报道的策划。  相似文献   

8.
杨洪连 《新闻通讯》2011,(11):54-55
新闻策划其目的在于充分挖掘和展现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选择最适当的时机.运用最恰当的方式推出报道,以求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最大程度地实现新闻传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闻策划的目标是树立媒体形象、产品形象,改变读者习惯,创造读者需求,营造媒体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而媒体从业者的全员策划,应当吃透新闻传播的特点和操作规律,结合媒体的需要。通过新闻事件向受众传递信息,引领舆论,打造影响,树立形象,使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相似文献   

9.
徐强 《记者摇篮》2004,(12):41-41
早晨起来,打开报纸,读者时常会发现不同媒体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不仅内容上有差异,而且渗透的观点也不一致。特别是对于重大社会经济文化现象的报道,往往不同的记者有不同的报道视角。  相似文献   

10.
记者是什么? 记者是现代不同媒体从业人员的统称。 记者的社会职责是什么? 记者的社会职责是为所供职媒体提供新闻。 记者的自身素养应该怎么样?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2015,(2):129
2015年1月27日世界媒体峰会首届全球新闻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新华社社长蔡名照出席颁奖仪式并讲话。蔡名照说,世界媒体峰会全球新闻奖秉承"真实、客观、卓越"的宗旨,涵盖多种媒体业态,鼓励各国新闻从业人员提高专业水准、追求卓越品质、勇于创新变革,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公益使命。此次获奖作品,让我们看到种种社会现象和热点事件,引人入胜、令人震撼,体现了媒体同仁对现实重大问题的敏锐视角和持续关注,对新闻职业精神的坚守,对先进传媒技术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新闻从业者把新闻本身处理得生动活泼,新鲜及时,与众不同,就能在与别家媒体竞争的过程中,体现出优势。新闻要鲜活,首先体现在导语上;而导语要鲜活,则不得不在新闻由头上下工夫。那么,什么是新闻由头?一般认为,新闻由头,又称新闻根据、新闻依据,是新闻发布的依据或契机。指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或事实的出处,是一个事实之所以成为新闻的根据。它可以是最重要的事实,也可以是次重要的事实,还可以仅仅是新闻的来源,但必须是说明最新动态的事实。如何寻找新闻由头呢?以下针对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的不同特点分而述之。(一)…  相似文献   

13.
张曦尧 《记者摇篮》2006,(11):43-43,64
真实、正义、公开、平等、理性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准则,充满激情、敞开良心、尊重自由、甘于牺牲和时刻保持清醒是新闻健康发展的保证,这正是媒体作为第四种权力的基础。一些对媒体的不信任和批评,相当一部分是由个别媒体人员个人价值观和个人喜好的偏差导致的,媒体权力会因为媒体从业人员放弃对媒体价值的坚守而沉沦。因而,时事编辑在每天面对大量的国内国际新闻进行选择的时候,应该时刻记住时事版面不是体现个人兴趣的阵地。一、新闻倾向与个人倾向所谓倾向性是指人们的阶级立场和政治观点在言行中体现出的方向。新闻倾向性是指新闻工作者在…  相似文献   

14.
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各种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作为新闻从业人员,需要有强烈的新闻敏感,迅速判断事件的新闻价值,挖掘典型人物的精神内涵,做社会讲步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10月19日,《新快报》记者陈永洲因涉嫌损害企业商誉的罪名被长沙公安局在广州跨省拘捕,由此引发了国内学界和业界的竞相声援。但随着10月26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陈永洲在看守所承认自己受他人指使发虚假报道的视频,使得整个事件舆情发生逆转,媒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开始声讨陈永洲及其所工作的《新快报》,由此也引发了对于媒体从业人员职业操守和媒体舆论监督职权的讨论。针对这一事件,笔者窃以为可以从新闻专业主义所要求的真实、平衡、客观和独立几个原则来予以考察,从而反思西方的新闻自由主义理念在我国新闻传播中的实  相似文献   

16.
赵秋实 《记者摇篮》2004,(4):23-23,58
导语不是对新闻简单的总结.不是笼统地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它是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事实和亮点.它将新闻关注集中到一点上。好的导语体现的是新闻事件中最有意义的和最有新闻价值的要素。导语写得精彩.就能抓住读者,否则读者就溜掉了。  相似文献   

17.
深度报道:网络媒体的一抹亮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苹 《青年记者》2006,(12):80-81
网络的快速、海量、即时等特点,其它媒体无法比肩,但是媒体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新闻多少的竞争,而是新闻事实的挖掘方式、角度、广度和深度的竞争.受众不仅要知道新闻事实,还想知道事实之间的联系,事实与人之间的联系,事实背后的事实是什么?正是满足了受众的这些需求,纸质媒体,这些曾被预言会被网络取代的“旧”媒体仍然焕发着勃勃生机,对此,网络媒体没有漠然视之,有些已经积极应对,进行突围,办起了网络深度报道栏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深度报道在纸质媒体上的分量越来越重,它的出现和逐步繁盛,绝不是偶然的,是纸质媒体与网络媒体竞争的扬长避短的举措。但深度报道也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有些深度报道过“深”,以至“深”得让读者看不懂,显得很死板,读者不愿意看,使发行量下降,宣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让深度报道活起来,成为新闻从业人员面临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9.
新闻报道真实性与时效性的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媒体一直以客观、真实地向公众传达信息为己任,其影响力辐射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然而在当前新闻业竞争空前激烈的态势下,在新闻资源同源化和新闻报道同质化日趋普遍的今天,一些传媒一味追求第一时间报道、抢占市场份额不惜违背新闻报道原则,以牺牲新闻的真实性来换取时效性,媒体在新闻事实不明朗或尚未发生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20.
李劭强 《新闻窗》2009,(1):54-55
在媒体实践中,时评其实就是对新闻事实的评论。而新闻事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小概率的事件,正因为其发生的概率低才能够满足新闻价值的需求,从大量的平淡信息中“脱颖而出”,成为记者眼中与媒体上所谓的新闻。因此,时评在很多时候可以看成是对小概率事件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