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籍华人蔡美儿的一本介绍自己育儿经验的《虎妈战歌》,引发了一场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辩论,誉之者认为"虎妈"式的严厉教育对过分崇尚自由、尊重个性的美国教育简直就是一颗"精神原子弹",贬之者认为"虎妈"式教育是对儿童的虐待和摧残,甚至说成是"中国母亲的悲歌、中国教育的哀歌"。笔者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教师,虽然对中、美教育孰优孰劣谈不上有什么高见,但是对这种"虎妈式教育"现象却是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2.
自“虎妈式教育”出现以来,社会各界对其正确性与归属问题众说纷纭。经探究,“虎妈式教育”是在文化、个人、社会三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下的产物,其与中国传统教育确有联系,但仍存在区别,二者不可等同。“虎妈式教育”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以及教养方式存在一定问题,但其蕴含的教育智慧不容忽视。“虎妈式教育”推动人们对家庭教育的思考,家长们应该从中吸取经验,尊重儿童,关注儿童的心理与自尊,并根据自身情况打造最适宜的家庭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罗刚淮 《班主任》2011,(8):62-63
前段时间,一位叫蔡美儿的华裔教授出版了一本书《虎妈战歌》,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使她们顺利进入哈佛大学的经验故事,在美国教育界引起轰动,并引发了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讨论随着《时代》周刊的参与达到了高潮,"虎妈"的故事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经由"虎妈"引发的家庭教育模式大讨论一出  相似文献   

4.
在上个月的本刊特稿中曾写到了引发全球性讨论,聚焦中外众多教育专家和评论者目光的中国虎妈事件(详情请见总第一百一十七期特稿《对孩子的教育:向东?还是向西?》)。殊不知,倘若仅仅只是东西方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别,中国虎妈的话题或许还不足以掀起全球范围的大讨论。确切地说,虎妈式教育的含义还可以更广一些,它泛指日常生活中针对孩子所实行的较为严谨、可以施加一定压力,通过长时间的训练以促使其达到预定目标即学业和个人素养达到完美状态的教育方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实践虎妈教育的地点可以是在家里,也可以是在学校中。它的类别既包括家庭教育,也涵盖了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小学生的教育,因为这个阶段的受教育者需要教师和家长提供更多的指导和示范,倾注更多的心力,让他们在学习文化知识之余也能学会如何处事。那么,就中小学教育而言,身处东西两个半球的人们是否也会像争论蔡美儿的虎妈事件一样,对各自的教育体制和方法产生疑问,有不同的看法和分歧呢?  相似文献   

5.
张烁 《教育》2012,(6):6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胡萝卜加大棒"是很多家长的惯用"伎俩"。尽管不时有"虎妈""狼爸"涌现,但不可否认,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大棒"越来越让位于"胡萝卜","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日渐深入人心。但"胡萝卜政策"该怎么用?让不少家长感到纠结。  相似文献   

6.
宋亮 《教育》2011,(13):25
在企鹅出版社的大力推广之下,中美的主流媒体都报道了"虎妈"蔡美儿严厉管教子女的无双故事。这个故事对美国人来说是如此离奇夸张,而在中国家长们看来,真的不算什么。在多数中国人看来,对孩子的管教自另有一套办法,为与"虎妈"叫板,中国媒体迅速推出了中国自己的另类家长——"猫爸",一个叫常智韬的人。家长热议"虎妈"和"猫爸"2011年早春,众多教育界人士就"虎妈"和"猫爸"的教育方法展开了讨论。他们的讨论着重探讨"虎妈"和"猫爸"走红的背景及原因。  相似文献   

7.
"虎妈式"教育再次掀起中西教育观念差异的大讨论,甚至一度成为不少人倍加推崇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就中国独生子女一代颇受诟病的"小皇帝"、"小公主"式的教育方式而言,"虎妈式"教育似乎有其值得借鉴之处。但细细思量,尤其回望并体味自身的成长和受教育经历,对其便多了几分批判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文静 《教师》2011,(33):5-7
在上个月的本刊特稿中曾写到了引发全球性讨论,聚焦中外众多教育专家和评论者目光的“中国虎妈”事件(详情请见总第一百一十七期特稿《对孩子的教育:向东?还是向西?》)。殊不知,倘若仅仅只是东西方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别,“中国虎妈”的话题或许还不足以掀起全球范围的大讨论。确切地说,“虎妈”式教育的含义还可以更广一些,它泛指日常生活中针对孩子所实行的较为严谨、可以施加一定压力,通过长时间的训练以促使其达到预定目标即学业和个人素养达到完美状态的教育方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实践“虎妈”教育的地点可以是在家里,也可以是在学校中。它的类别既包括家庭教育,也涵盖了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小学生的教育,因为这个阶段的受教育者需要教师和家长提供更多的指导和示范,倾注更多的心力,让他们在学习文化知识之余也能学会如何处事。那么,就中小学教育而言,身处东西两个半球的人们是否也会像争论蔡美儿的“虎妈”事件一样,对各自的教育体制和方法产生疑问,有不同的看法和分歧呢?  相似文献   

9.
宋亮 《教育》2011,(13):21
"虎妈"蔡美儿的故事经过中美两国媒体广泛报道,在中美同时引发热议,其原因却完全不同。在美国,"虎妈"是另类妈妈,从书名就能看出来。出版商强调的是"虎"和"战斗"。在中国,吸引读者的不是"虎妈"的"虎",而是她人在美国。"虎妈"冒犯了美国文化美国人对"虎妈"的态度,多数是文化、制度和宗教隔膜带来的不理解造成的,在这种不理解的基础上,多数美国人对"虎妈"的教育手段持不认同,甚至是谴责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基本问题年年相似年年同,但是,2011仍有一些令人难忘的重大事态,刻画出强烈的年代特征。一是"虎妈狼爸"的教育。美国华裔教授蔡美儿的一本《虎妈战歌》,使得"中国虎妈"风靡世界。而后,又有鼓吹"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的"中国狼爸"登场。其  相似文献   

11.
张美玲子 《教育》2011,(13):19-20
美国华裔"虎妈"的教育模式在中外引发教育讨论,上海很快出现了"猫爸"进行现身说法。两类家长的不同教育方式和风格,在媒体上引发了一场关于"虎妈""猫爸"的媒体大讨论。引发国际媒体热议"虎妈"蔡美儿的书在美洲、亚洲和欧洲几乎同时出版,书名不同,却值得推敲。美国版本的书名为《虎妈战歌》,中国版本叫做《我在美国做妈妈: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德国的版本则为《成功之母》。有媒体认为,中国出版商把它当成育儿经来卖,抱着一种学习借鉴的心态;德国版书名比较中性;而在美国之所以叫做《虎妈战歌》,更像是一种挑战,而且这个时候出版"不是巧合,是操作"。就在该书在美国发行之时,2010年年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09年第四次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调查结果出炉,第一次参加测评的上海学生在65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一。这次的PISA结果震撼国际,更让美国坐不住了:他们自己的学生成绩几乎在中游水平。美国在线杂志《石板书》认为,中美青少年成绩的对比让美国暗淡无光。《纽约时报》援引里根政府时代教育部官员切斯特·费恩的话说,他又有了当年苏联抢先将人造卫星送入太空时美国人的震撼感。"虎妈"确实刺痛了美国人的神经,《洛杉矶时报》把她的书描绘为"像病毒一样蔓延"。  相似文献   

12.
各方声音     
《中国教师》2011,(7):10-12
<正>尹力教授:"虎妈"采取的十分严厉的教育方式,是基于她独特的"虎理"的,主要有这五个方面:一是严厉的中式家教比宽松的西式教育更优越;二是魔鬼式训练是成  相似文献   

13.
美国华裔女教授蔡美儿教子感悟的书近日引发热议。虎妈主张的严厉教育观点在美国据说获得一定认可,有人甚至反思美国式教育是否失败。但更多报道是美国不少公众反感这种教育方式,认为以牺牲孩子幸福为代价换来成功不可取,对孩子不可以成败论英雄。国内家长们也表示,虎妈不是中国妈妈的主流,反对虎妈教育观出口转内销。  相似文献   

14.
虎妈观点     
嘉艺 《教育》2011,(13):23
美国版的《虎妈战歌》于2011年1月出版,书中的教育观点涉及到了"圈养"和"放养"孩子的讨论,蔡美儿以自己家人的亲身经历诉说了其中的苦与乐,失与得。这本书引发了全美对"虎妈"观点的讨论:比如教育中的严格要求、居安思危;替孩子做主;忍耐换未来;不允许孩子试错;要求孩子顺从,遵守规则。"虎妈"的观点升级为全球话题。替孩子做主蔡美儿在《虎妈战歌》一书中引用中国的一句老话——富不过三代:第一代华人奋斗立足在美国,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传统教育方式,省吃俭用,投资下一代教育,因此第二代华人往往能成为美国社会的精英,而到了第三代,由于第二代华人不再坚守中华传统的严格教育,第三代华人就难续辉煌。为解除这一"魔咒",蔡美儿决心做一名"虎妈",用中国传统的严格教育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成就第三代华人的辉煌。  相似文献   

15.
正近一段时间媒体颇为热闹,"虎妈"刚去,"狼爸"又来,报刊杂志报道和评论连篇累牍。对于这种虎狼式严酷的教育方式,社会舆论形成鲜明的两极:家长趋之若鹜的热捧与专家深恶痛绝的批评。二者都不否认这样一个基本事实,虎妈成功地将女儿训练成艺术人才,狼爸将四个孩子中的三个送进了北大。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对孩子严格要求并伴随斥责和体罚。这种方式好不好?面对同样的事实,从不同的角度,常常能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6.
家长认同谁     
何年 《教育》2011,(13):28
企鹅出版社对"虎妈"进行的商业化炒作会很快过去,但是对"虎妈"的思考会长时间留在中国家长们的心里。每个家长面对自己的孩子时都会自问:"我要做‘猫爸’,还是做‘虎妈’?"一系列政策和现实情况显示,中国官方反对"虎妈"支持"猫爸",家长则是心向"猫爸"却效仿"虎妈"。家长口头声讨"虎妈"青年女作家六六前不久当上了家长,这让她也关注了"虎妈"。看完"虎妈"故事,六六发表了这样的言论:"《虎妈的战歌》的作者蔡美儿的大女儿是学钢琴的。我猜她一定不知道朱丽亚音乐学院所有的窗都是封死的,原因是那里的自杀率太高。学音乐的目的是什么?是领会音乐的美妙,还是为了出人头地?我相信牛顿、贝多芬、莎士比亚这些人取得成就的原因,肯定不是为了满足母亲的需要。"北京男孩王越的母亲是"猫爸"的支持者:"如今风行‘赏识教育’,父母不可能严厉起来。"从儿子小学开始,她就对其进行赏识教育,这位母亲是典型的"猫妈"。  相似文献   

17.
《成才之路》2011,(6):98-99
《虎妈战歌》引发"咆哮",教育风近日,网上热炒的《虎妈战歌》引发众人的争论,如同几年前刮起的"哈佛女孩——刘亦婷"热风一样,引发众多家长的追捧和效仿,同时也引发了中西国家教育理念的争论。在《虎妈战歌》书中,蔡美儿给孩子规定了十不准,比如  相似文献   

18.
《教育》2013,(19):16
杨晓敏7月1日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指出:为了让子女出人头地,也为了打破华裔富不过三代的"魔咒","虎"式教育在华人圈中走红。近日,华裔小说家黄锦莲的新书《虎儿反击》问世,围绕华裔"虎爸""虎妈"的讨论又一次炸开了锅。耶鲁大学法律系华裔教授蔡美儿便是一位著名的"虎妈"。  相似文献   

19.
2014年,曾经因为《虎妈战歌》一书而闻名的"虎妈"蔡美儿的二女儿,像四年前她的姐姐一样,考上了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似乎再次印证了虎妈教育方式的正确。不过,同一年,在加拿大,亚裔"虎妈"比奇的女儿詹妮弗却因雇凶谋杀自己的父母而被法院宣判无期徒刑。与蔡美儿一样,从越南移民到加拿大的哈恩和比奇夫妇,列女儿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从四岁起就让她练习各种溜冰、钢琴、武术、游泳等特长,而且在学业对孩子严格要求,这导致了詹妮弗在拿到B这样的好成绩都不敢  相似文献   

20.
要刊速递     
《天津教育》2011,(3):2-2
美国《华尔街日报》和大部分媒体关于“虎妈”的报道都有断章取义之嫌——蔡美儿在书中并非提出“中国式家庭教育更好”这个观点,而只是坦诚地写出她与女儿在中、西方教育方式上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