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报告文学是新闻和文学结合的产物。作为新闻,它必须保持新闻的客观真实的本质,以写实为本;作为文学,它又与其他样式的文学一样,在写作中必须运用想像等形象思维的方法来增强文学性。但报告文学创作中的想像是再造性想像,本质上是一种对客观事实的“还原”,而不是虚构,因此它也是写实的。报告文学的想像与写实应当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2.
传统新闻理论排斥或不接受新闻写作中的文学艺术手法 ,单一的白描手法已远不能满足现代丰富多彩的新闻表现需求。而从新闻和文学的渊源、中外理论探索以及新闻写作实践来分析 ,新闻的文学性是一种必然存在和现实需要。新闻写作可适时借鉴文学中的表现手法 ,使新闻报导具有可读性 ,从而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闻与文学都属于社会现象,但二者却是两个不同的范畴。本文从新闻作品与文学作品的内容入手,通过分析二者在内容上的异同,得出"新闻是再现真实的生活,对真实生活的一种‘复制’,文学是从艺术的角度来反映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的‘提炼’"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一报告文学是兼有新闻性和文学性双重特性的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是新闻和文学有机结合的产物。其新闻性要求它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它的文学性又要求它运用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充分调动种种艺术手段描绘环境、渲染气氛、记述事件、  相似文献   

5.
萧乾是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蒙古族作家,同时也是记者、翻译家。作为欧洲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全过程的唯一中国记者,他深入二战并用其文学性语言进行了深刻的报道,使国人更真实客观地了解战争的全貌。本文拟从萧乾的文学作品入手,通过对萧乾在欧洲的战地报道分析,论证萧乾文学观和新闻观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新闻与文学这两个看似不同范畴的概念,其实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常常被新闻报道所借鉴;另一方面,一些新闻报道的事实也常常成为文学创作的素材。新闻中不但具有文学性,而且文学性也使新闻具有了更高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后期,在西方国家和中国相继出现了运用文学写作手法写作新闻报道的风潮。以美国为先驱的"新新闻主义"和中国的"散文诗新闻"是最突出的代表。"新新闻主义"主要运用小说的写作技巧来书写新闻故事,"散文式新闻"却是借用文学性散文的写作手法来创作新闻报道。二者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8.
文学话语不同于科学话语和日常生活话语,是具有文学性的文学话语。文学性即是指文学的性质和文学的趣味,文学性体现在文学话语的联系与构造之中。文章通过内指性体现出的文学话语的诗意逻辑、曲指性体现出文学话语的表现功能以及阻拒性体现出文学话语的陌生形态,分析论述了文学化语的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新闻和文学都讲求真实,它们都源于生活,都是客观社会和现实生活的反映。但新闻有新闻的特质,文学有文学的个性,如何来把握二者真实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文章提出一个总的观点:"文学间性"是比较文学学科存在的前提,并以"文学间性"这样一个新的概念来界定从前各国学者所从事的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不外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民族文学与民族文学(国家文学与国家文学、语种文学与语种文学)之间的关系;二是文学与其他自然学科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三是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四是文学与文化、文明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文章提出"文学间性"是比较文学的学科特性的观点,是因为:首先,文学间性要求比较文学研究者在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要有距离与空间;其次,文学间性要求我们所选定的研究对象不能只是同一个来源,而是要有两个以上的来源;再次,"文学间性"要求要以文学或者文学性为中心,不能离开文学或文学性来从事所谓的比较文学研究。同时,笔者也认为:比较文学研究不能离开文学与文学性,离开了文学与文学性的比较文学研究,对于比较文学学者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报告文学是新闻与文学相结合的产物。新闻性是第一的,绝对的;文学性是第二的,相对的。两者水乳交融地揉合为一体,成为独立的新兴文体。  相似文献   

12.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理性与诗性同时存在的作文题。关于"太阳、星星与月亮",首先具有文学的诗性,它们是人类文学不能回避的话题;其次具有科学的理性,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该题对赋予文学性的自然现象给予了最真实的解读,充满了时  相似文献   

13.
报告文学是新闻与文学的结合体,它脱胎于新闻通讯,与新闻有着天然的血亲关系。本文拟从报告文学的新闻价值和真实品性两个方面来窥探报告文学的新闻性,认为新闻性是报告文学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张彤 《少年世界》2008,(2):37-38
图画书,是以图画为主体进行抒情叙事,文字与绘画有机结合的幼儿读物。目前常见的有文学性图画书和科学性图画书两种。文学性图画书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营造故事情节来传达故事内容,图文均有很强的文学欣赏性;科学性图画书则将知识巧妙地与故事相融合,更偏重知识的传递。  相似文献   

15.
随着消费时代临近以及文学边界的消蚀,"文学性"越来越受到文艺学研究者的青睐.其实,并不存在所谓的"文学性",无论是作为本质的"文学性"或作为功能的"文学性"."文学性"概念是现代化过程中理性冲动所导致的成果,是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在作祟.文艺学研究应该放弃对"文学性"的探寻,将研究的逻辑起点从"文学文本"转向"文学活动",结合历史语境对"文学活动"的样态做出描述.由此,我们就可以用"娱乐性"来概括"文学活动"所共享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界关于"文学性"问题的讨论一直不断,研究者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从定义求解到理性思考,逐步走向深入。理论家们就文学性的内涵、文学的边界之争、文学性与现代性问题、文学性与文学理论研究以及文学性研究的具体化等论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些探讨,既是对以往文学研究的反思,也是对未来文论建设的期待。围绕"文学性"的诸种论述都反映出论者对于当前文学研究的关切与焦虑,不少论文起到了振聋发聩的启示作用,但有些论者对文学命运及文学独立性的过分疑虑,也使"文学性"话题步入非理论性或庸俗化境地。  相似文献   

17.
特写这种似乎介于文学与新闻之间的作品,与一般新闻作品的不同就在于,它是在忠实于事实的基础上,更形象地反映客观事实。本文就特写在进行文学性描写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文学性是文学形成的必备条件。先秦的哲人们虽然总体上是尚质(尚道)轻文的,但是并没有排除他们对此后即将形成的文学的文学性的思考。而这种思考无疑是对汉代开创独立地位、形成规模的文学的发微具有显著的作用。本文力图从先秦儒道墨三家经典文本中对文学性的或正或反两方面的关注入手来发掘这种文学性的初始肇端及其背景、内涵和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戴维.加洛克所编的《普利策新闻奖特稿卷》的前言中谈到:"一篇杰出的特稿首先要关注的应该是高度的文学性和创造性。"在普利策新闻奖特稿奖评委眼中,特稿的采写编形式要用文学的形象化手法报道新闻,文学性是普利策奖的重要影响因素。高度的文学性是特稿的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20.
文学概论课程有效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文本阐释和理性感染把学生引入复杂而生动的文学世界,其基本途径是在重返文学性的文学教育中,使学生能够建立有关文学的基本感知方式,进而掌握文学基本知识的理论形态与内容。重返文学性,无论对于理论研究还是课程教学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文学理论中的"理论"在实践教学中不能完全作为抽象的哲学本体来对待,而应该要强调理论的理性导引功能和文本阐释价值,在文学文本、文学解读、文学感受性分析中建立三位一体的阐释框架,最终展现的是文学理论教学中的知识与经验、文本与理性、感受与阐释的同一性,从而起到深化文学理论知识框架和体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