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从福建高考考试说明看文化经典命题方向 《2012年福建高考考试说明》指出“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传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重要途径,为丰富考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考查不能偏难偏专,要注重对文化经典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要求能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行分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2.
从巴金小说创作的社会历史语境、作品文本的内在质量以及民国时期的主要批评文本来看,巴金的现代文学经典地位主要是通过群选经典—国家意识形态—文学史定论这样的途径得以确立的,是一种被特定时代潮流和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等非文学因素所建构的,相对来说比较笼统、模糊的"经典",而不是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真正达到了文学经典的水准。期待着相关研究能够回到历史空间,将巴金及其创作置于产生文学文本的特定社会文化语境和读者不断向前延伸的视野来进行全新的理解和阐释,促使一种或多种具有全新文化意义与价值的"巴金"出现。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对中学生阅读和鉴赏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强调要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实现个性化阅读。读者在阅读中,应辩证把握自己与作者情感世界的一致和差异;联系特定的时代语境,结合作者相关经历,充分感知文本的大语境和小语境;主动创设情境或进行"情境还原",创造性地体验作者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解构主义对于文学文本以及作者思想的解构没有确定的文本要意,主张文本读者从不同的生存环境、文化习俗、历史背景、思维模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多个角度对于文本进行阅读以及理解。因此,解构主义语境的文学翻译中,译者可以通过自己对于文本的阅读以及理解角度有多种文化阐释。本文主要从解构主义语境对于文学翻译的文化差异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5.
经典散文的教学往往面临相似的困境,即在多元阐释与刻板印象中寻求出路。立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性,提出经典散文的教学策略:返璞归真的"文本细读",探幽析微的"问题情境"创设,拨云见日的"比较阅读",由言语到思维,由知识到文化,通过师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以期进入现代经典散文阅读教学的文化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6.
文章中作者的观点、看法、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显明,有时却表现得含蓄而曲折,因而这类题的难度也往往较大。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指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注意是指所读文章中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7.
正【考点解读】这类题目主要是围绕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和感情色彩;"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能从作者所处时代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作出客观的剖析、评价。它要求同学们能从阅读材料中概括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价,既考查分析概括能力,又考查判断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8.
文本的历史性决定了文本解读需要在历史语境中进行。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解读活动存在过度多元化解读文本内容、简单介绍作者历史背景和以宽泛的社会历史环境作为文本历史情境等认识误区。文本的历史语境不是单维度的,它是由文本自身的历史事实、创作者的历史认知和读者的历史建构共同构成的,是一个作品、作者、读者“三位一体”的多重存在。唯有综合运用历史意识、历史事实和历史想象,才能还原文本的多维历史语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文化内核,管窥文本中蕴含的文化思维方式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
在后现代主义消费时代,大众文化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作为主要由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学体制的合力所产生的红色经典,在当前语境下面临着种种困境。如何寻求红色经典文化与大众文化这两种文化的契合点,如何传承红色经典的核心精神,都将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从文本经典理论的视角认为"信达雅"作为经典理论本身不具"经典性",而是它的"可阐释性"给它带来"经典化"过程,社会价值认定给它赋予了生命要素,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文章还认为任何翻译理论都存在于一个动态的解构、重构、消解过程中,这也是翻译理论的社会属性使然。  相似文献   

11.
在如何鼓励学生言说与引导学生有节制地说之间保持动态的平衡,是当前阅读对话教学的一个难点。语文教学实质是语境教学,认知语境与"阅读对话"和"阅读对话教学"均有密切的联系。认知语境与阅读对话教学的整合,能够把"阅读对话"理论落实到"阅读对话教学"中,从而有效推进阅读对话教学。认知语境在阅读对话教学中的作用方式是:动态建构、调节认知语境,推进对话;教师部分代理作者(文本),参与认知语境对话。  相似文献   

12.
"戏仿"往往指作家模仿前文本的叙事成规并形成新的文本,在语境的对比和差异中对前文本进行曲解、嘲讽或颠覆。戏仿不仅是一种叙述方法,更成为中外文学史中不可忽略的文学"景观"。在西方的文化语境里,戏仿始终是极具争议的话题之一。现今,对经典文本及精英话语进行戏仿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审美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视域融合"理论认为,艺术作品最终意义的形成是原作者"初始视域"与欣赏者"现今视域"相互碰撞并融合的结果。本文通过对歌剧《图兰朵》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孕生的艺术文本进行解读,说明任何音乐文本中都并不存在一个确定无疑的内涵,音乐审美欣赏的过程是多元文化音乐审美视域不断碰撞的过程,只有注重对多元文化场域中形成的音乐审美视域进行文化特质辨析,才能探寻到音乐文本意义增繁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经典化"问题是学界长期探讨的问题,经典化问题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话题,是能够解释中国诸多文学现象的核心命题之一。经典应该是能够启迪人类心灵,关注时代精神,能够治愈时代精神痼疾的精神营养。当代文学的经典化在历时上大致经历了"意识形态化、精英主义、大众化"三个阶段,然而,随着大众文化的强势,在当前消费文化语境下,经典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以及重生。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以《红旗谱》为代表的红色经典作品中存在的国家历史叙事和民间叙事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红色经典文本在当下语境的改编中存在的定位偏差和文化启示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志娟 《成才之路》2010,(28):71-71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作为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是一个常考点,即每年必考。更重要的是,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相似文献   

17.
教学包括着教师将知识向外传递和学生对信息的接收两个环节,两个层次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教师将信息传递的好,学生才能够接受的比较轻松。但是语文教学厉来被称为最枯燥的教学,甚至被人概括为"少、慢、差、费"四个字。那么如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法进行创新,使传递和接收的两个环节能够通畅起来,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一考点,与“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不同的是,它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9.
羌族传统节日瓦尔俄足节在5.12地震后第一次由官方主办,显示出独特的意义。本文从文化展演的角度切入,将瓦尔俄足节视为一个文本,分析其如何进行文化展演,其语境是震后以及"非遗热"影响下对羌文化的大力宣传与保护,其意义在于彰显了典型羌文化,凝聚羌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20.
阎真、张者、邱华栋等作家的新世纪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体现出"三维语境",即历史语境、空间语境和文化语境。这三维语境对中国当代知识分子身份的建构具有巨大作用:不断变革的历史语境为建构知识分子身份提供深刻的历史背景;归属怎样的空间关系是知识分子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准;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他们从"立法者"的角色向"阐释者"的角色转变,文化已然成为商品,作为文化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他们具有"文化资本家"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