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内涵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构建和谐社会,正确处理并实现入与自然的关系的和谐,必须坚持和谐共进的价值观念,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和合文化贯穿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充分挖掘和合文化的积极因素,以规避市场经济机制的消极效应。这要求:树立尊重多样性的世界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树立正视差异性、体现包容性的人生观,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确立主导性文化的价值观,建设具有现代性的和谐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和谐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应当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个人自我身心的和谐,其基本价值理念在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活力有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拓展有效途径,构建全员教育模式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本文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角,在价值层面上,初探毛泽东和谐价值观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影响,揭示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开创性探索以及对改变中国命运影响。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自身、人与自然的社会关系全面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社会;坚持生产力标准,实现生产力的发展,也内在要求人自身、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和谐,同时,生产力的发展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提供了前提。坚持生产力标准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内在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消费观的构建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要求相一致,都要求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因此,它的构建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赵雪红 《文教资料》2006,(24):77-78
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人在社会中的主体性地位决定了解决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首先从解决人自身矛盾做起。人自身矛盾是主观需求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差异、冲突。由于主体需求的无限性,要改变人主观世界的价值观以指导人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来解决人自身的矛盾。基本途径是建立一种能够体现出人对人与自然关系换位思考思想、主体整体意识的新型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建设学习型社区 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时代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要求,“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落实“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以上海为例,在经济、科技等领域都得到巨大发展的同时,社会更需要关心关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和落实,建设学习型社区将是一个重要的抓手。  相似文献   

9.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健全的民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而完善的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通过民主与法治的制度架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重建人与人之间诚信友爱的关系,从而创建一个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社会的总体特征是社会转型。因此,如何在社会转型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的主要议题。社会转型中的矛盾要求构建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之间的关系,这两种关系是通过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来解决的。在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的前提下,如何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题中应有之意,它反映并深层地折射出了人类整体和谐生存的目标与图景。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2.
价值是客体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有用性,它是为人而存在的。人的价值存在于人与社会的价值关系中,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是社会主义价值,即社会主义的有用性,存在于社会主义与中国社会的价值关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有用性,存在于社会主义价值中,它的基本内容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表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论域内,中国人民的价值与社会主义价值是同一概念。其中,中国人民是价值客体,中国社会是价值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质、核心、内涵和意义的基本观点,与社会主义价值观不是同一概念。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立足于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强调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展示了和谐的精神境界,彰显了公正的价值导向.科学发展观所包含的人性意蕴,给当下职业教育带来很大的启示,职业教育要实现教育观的转型、教学思路的调整等,才能够得到真正科学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单一、纯粹的状态,多元、差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稳定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们努力的结果,而不是自生自发的。民主宪政是现代制度文明的标志之一,是宪政主义与民主理论的结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确保宪法至上的权威。司法公正是民主宪政的基本追求,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保障。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追求目标。强调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宪政要求。共同富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5.
生态价值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的是多维价值取向.注重生态价值,以生态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其重要内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需要进行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其中,价值观方面的革命最为根本.只有纠正传统的价值观,将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当代人的价值与下代人的价值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走向全面、长期和持久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西方政治思潮在近代以来对西方以至于世界的制度安排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政治思潮与政治思想观念、政治理论、政治哲学等概念既有区别,又存在密切的联系。把握政治思潮必须辨明它与现实政治活动、社会思潮、哲学思潮以及政治学理论等的关系,理解其理论基础、基本价值观念、关于现实社会的性质、政治制度以及理想社会的主张等问题,当前在我国正确把握近代西方政治思想价值及其现实应用,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和价值取向;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是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因此,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中以人为本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文章从以人为本思想的内涵和实质出发,阐述其与我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探讨其在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分化,但社会过度分化的背后隐藏的深层问题是由利益分化、贫富分化所引致的价值共识危机,问题的消解应该诉诸于"社会主义"价值共识的重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价值"在意识形态层面的展开,在西方"意识形态终结"的思潮背后潜藏着意识形态领域的危机,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自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对世界性挑战和全球性问题的积极回应,也具有十分深厚的中国语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然是在中西古今各种价值观念的碰撞与融合、冲突与消解、传承与超越的历史生成过程中自觉建构起来的。  相似文献   

20.
龚旭芳 《培训与研究》2009,26(3):61-63,8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体现,是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国民的思想素质和价值观念,需要进行宣传、教育、规范和引导。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其教育规律,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