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该文基于归化和异化翻译理论,对余国藩和詹奈尔所译的中国名著《西游记》进行比较研究。詹奈尔的译本主要采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吸引了读者,并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原著文化;而余国藩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并在文中大量加注,使读者易于理解并促进中国文化向译入语文化的传播。最后还对《西游记》英译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在翻译《西游记》这种包含较多文化负载词的作品时,译者应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两者相辅相成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94):25-26
在当今学术界,关于中国菜谱翻译策略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许多菜名的翻译还存在很多问题。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从文化角度分析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哪一个更适合中国菜谱翻译。通过对归化和异化翻译理论的研究,以及中国饮食文化、菜名的特点分析,从文化角度提出菜谱翻译应以异化策略为主、归化策略为辅的论点,同时提出将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运用到菜谱翻译中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绍兴黄酒文化的翻译为例,探讨非遗英译的归化异化策略选择问题。在非遗英译过程中,译者要基于更好地传承与传播非遗文化的原则,采用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策略。对于有一定海外影响力的黄酒术语,译者要依据国标,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对于海外知名度比较低的黄酒品类和酒俗文化的翻译,译者可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策略;对于英语世界比较陌生的黄酒典故和酿制工艺流程的翻译,译者可采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论文基于文化负载词定义的基础之上,围绕着英译本《围城》中文化负载词的分类,归纳总结了译者在对《围城》中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时如何使用的“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并提出翻译文化负载词时应基于译者翻译目的、译者生活文化态度及读者的关注点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加强中国对外话语的影响力及传播力是中国当前的战略需求,而外宣翻译则是国家话语对外传播的一大重要途径.文章以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要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为例,以韦努蒂的"归化异化"理论为基础,提出了针对外宣文本中的文化负载词,应当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异归结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何燕 《海外英语》2011,(4):148-149
该文着重探索国产电影英文译名所采用的两种主要的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经过对近几年国产电影英文译名的分析,作者发现此类型的中译英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究其深层原因,结合电影片名翻译的特点,作者认为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主要是为译语读者的理解与欣赏计;而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则是为了丰富文化组成,促进名族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来看,林语堂的英文小说《京华烟云》属于一种翻译。在向西方读者进行文化传输的时候,他采用了“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文化翻译策略,成功地进行了文化传输。他这些翻译策略的运用,与他所处的世界文化大背景、他的个人历程和创作动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依据对《西游记》余译本的研读并结合余国藩本人对翻译理论的阐释,概括出余国藩翻译思想的几个要点。研究发现,他是个坚定的可译论者,并且其可译论思想直接转化为异化和全译的翻译策略,异化策略是深层次上对可译性的捍卫和证明。翻译过程中译、研、评相结合也赋予其译作深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归化和异化的争论由来已久。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发展,目前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都呈现出异化译法占主导地位的趋势。本文以归化、异化为切入点,分析《阿Q正传》杨宪益译本,目的在于说明在翻译中应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在不影响读者理解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著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0.
文化负载词是最活跃、最能直接反映民族文化的语言单位。基于对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阿Q正传》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可得出结论:文化负载词的处理应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策略。为了尽可能多地忠实地为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读者传达中国的民族文化,译者应尽可能选择异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的涵义,语言、文化和翻译的关系出发,提出归化和异化两种文化翻译策略。归化指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策略;异化指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策略。并从跨文化翻译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中的文化因素进行研究,包括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以及社会文化五个方面。根据译者目的和目标读者的不同,杨完益主要运用异化翻译,而霍克斯主要运用归化翻译。  相似文献   

12.
文化传播的翻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策略中争论的焦点.文章拟从翻译的文化语境、读者的文化心理、译者的文化态度以及翻译策略的实例分析等四个方面出发.对文化传播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探讨.并指出适度异化是进行文化传播的积极手段和有效途径。但强调异化,不是否认归化;异化和归化始终是翻译策略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  相似文献   

13.
苏艳 《培训与研究》2008,25(6):117-119
本文试图依据对《西游记》余译本的研读并结合余国藩本人对翻译理论的阐释,概括出余国藩翻译思想的几个要点。研究发现,他是个坚定的可译论者,并且其可译论思想直接转化为异化和全译的翻译策略,异化策略是深层次上对可译性的捍卫和证明。翻译过程中译、研、评相结合也赋予其译作深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菜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呈现出特有的中国文化.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是跨文化翻译中两种常用的策略,具有二重性.在中国菜名的翻译中既可以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也可以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但在跨文化语境下,异化翻译策略更有利于文化传播,因而对中国菜名的翻译应更多地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只有在不损害源语内容又不影响其文化传播的情况下.才可以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于鑫宇 《英语广场》2024,(10):19-23
莫言《生死疲劳》中的叙述语言极具特色,乡土气息浓厚,使得英译的难度大大增加。本文通过文本细读,列举《生死疲劳》葛浩文英译本中的熟语翻译实例,探析其翻译策略,发现葛浩文在翻译熟语时以异化策略为主,归化策略为辅,最大限度地展现了中国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6.
文学翻译中杂合现象的普遍性有助于重新认识翻译界争论不休的归化、异化翻译策略。本文从杂合视角分析了归化、异化,探讨文学翻译中如何处理文化因素,提出了杂合的翻译策略。即异化为主,归化为辅。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中的“意在言外”“言不尽意”“言近旨远”等言象意特征体现了中国文化形简神远的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集体无意识对文学创作者的熏陶。在《红楼梦》翻译中,杨宪益采用了异化为主的言、象、意转换策略,达到了尽量传播中国文化的翻译目的;而霍克斯则采取了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实现了其迎合西方读者口味的目的。究其根本,《红楼梦》译著在言象意三方面的差异是译者受集体无意识心理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在中国大陆广为流行的同时,也最为人诟病。东京大学教授藤井省三援用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对林少华的归化翻译观提出了批评。本文主要以中日对译语料库林少华译本为基础,对"林译"版本第一章中的翻译策略进行定量研究,认为好的翻译应该以归化翻译为主、异化翻译为辅,力求归化与异化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通过分析丹尼斯·马尔(Denis C.Mair)教授和维克多·马尔(Victor H.Mair)教授合译的《聊斋志异》译本,认为这两位汉学家在翻译此书时主要采用了异化法的翻译策略,有效地保留了原作独特的语言与文化特点。然而由于异化法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限制,在某种程度上它会导致译作的晦涩难懂,故得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的翻译应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当前西方归化/异化的讨论多从后殖民理论视角出发,揭示强势文化在翻译外国文学时所采取的归化策略的文化殖民主义本质,提倡异化的策略作为一种抵抗以求文化交流上的平等。文章剖析了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策略,并与传统译论视域中的异化/归化策略进行了比较。同时提出,在弱势文化向强势文化传播过程的初期,归化翻译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但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传统译论视域中的归化/异化手段较韦努蒂倡导的异化策略更具操作性。译者还是应在忠实于原文和不妨碍译文读者理解的前提下使归化异化互为补充,并防止过度归化或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