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吴全华 《中国教师》2009,(24):13-15
<正>职业倦怠也称"职业枯竭"职业衰竭",与三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密切相关,即情感耗竭、工作非人性化、低个人成就感。情感耗竭是个体对压力的评估,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工作非人性化是个体对他人的反应,表现为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低个人成就感是个体对自我的评估,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1]  相似文献   

2.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主要表现为:1.情绪衰竭。倦怠的个体压力维度,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情感资源干涸,教育教学工作热情丧失。2.去人性化。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表现为个体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情感去对待师生,甚至把同伴,学生看成一件没有生命的物体。3.个人成就感降低。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表现为个体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自我效能感丧失,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从而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不愿付出努力。4.知识枯竭。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变革和知识的急剧更新.难以应付学生的问题.再学习能力差.知识上有枯竭感等。  相似文献   

3.
职业倦怠本质上是一种消极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对教师而言,此种衰竭状态会进一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情感、态度以及教育教学行为。本文以幼儿园性质及幼儿园教师学历、年龄、教龄四个人口学变量对职业倦怠进行元分析发现:幼儿园性质对教师情绪衰竭影响显著,对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影响不显著;教师学历对情绪衰竭影响显著,高学历教师高于低学历教师,而学历对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影响不显著;教师年龄对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具有显著影响,对情绪衰竭影响最大;教师教龄对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影响不显著,而对个人成就感降低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主要表现为:1.情绪衰竭。倦怠的个体压力维度,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情感资源干涸,教育教学工作热情丧失。2.去人性化。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表现为个体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情感去对待师生,甚至把同伴,学生看成一件没有生命的物体。3.个人成就感降低。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表现为个体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自我效能感丧失,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从而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不愿付出努力。4.知识枯竭。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变革和知识的急剧更新.难以应付学生的问题.再学习能力差.知识上有枯竭感等。  相似文献   

5.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体现为以下三个指标: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丧失.其中,情绪衰竭是倦怠的代表性指标,它的特征是缺乏活力,有一种情绪资源耗尽的感觉.情绪衰竭经常伴随着挫折、紧张,使人在心理层面上自认为无法致力于工作.去个性化指的是以没有人情味的、非人性的方式对待他人.个人成就感丧失是指自我效能感降低,以及倾向于对自己作出消极评价,尤其是在工作方面,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履行教师的职责,感觉无助,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度也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6.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所处于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体现为以下三个指标: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丧失。其中,情绪衰竭是倦怠的代表性指标,它的特征是缺乏活力,有一种情绪资源耗尽的感觉。情绪衰竭经常伴随着挫折、紧张,使人在心理层面上自认为无法致力于工作。去个性化指的是以没有人情味的、非人性的方式对待他人。个人成就感丧失是指自我效能感降低,以及倾向于对自己作出消极评价,尤其是在工作方面,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履行教师的职责。感觉无助.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度也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7.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所处于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体现为以下三个指标: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丧失。其中,情绪衰竭是倦怠的代表性指标,它的特征是缺乏活力,有一种情绪资源耗尽的感觉。情绪衰竭经常伴随着挫折、紧张,使人在心理层面上自认为无法致力于工作。去个性化指的是以没有人情味的、非人性的方式对待他人。个人成就感丧失是指自我效能感降低,以及倾向于对自己作出消极评价,尤其是在工作方面,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履行教师的职责。感觉无助.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度也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8.
据研究,教师倦怠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的降低.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指感到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如果这种疲劳的情绪状态长期持续下去,个体就会感受到一些负面的情绪,并对工作对象表现出消极、冷漠的行为,就是去个性化.成就感降低是指在工作中效能感的降低以及对自己消极评价倾向的增长.体育教师体验到职业倦怠之后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对课程准备的充分性降低,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这除了对自己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外,还会对学生的发展有显著的消极影响.因此探讨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对于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最近心理学界广泛认为职业倦怠包括三个核心成份:(1)情绪衰竭,指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2)非人性化,指个体以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来访者;(3)低个人成就感,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下面的这个小测试可以帮助你从以上三个方面考察自己是否有职业倦怠倾向,并给出了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表现主要为职业倦怠三维度,它体现为:情绪枯竭、去个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丧失。其成因是个人需求与工作负荷的矛盾、工作投入与个人成就感的矛盾、社会支持与个人发展的矛盾等,对此应提出有效预防职业枯竭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波敦克效应”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心理现象对大学生具有消极和不利的影响,它易使部分大学生失去心理平衡,丧失学习动力,对学校的和学生个人的健康发展都具有消极的作用。而奖学金滚动制的实施是和减少“波敦克效应”不利影响的一种措施。它对学校的管理和学生本人自身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竟然和为社会中的一个群体不可能回避这种效应。而只有面对现象,克服心理定势,增加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才是正确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因不能有效地缓释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而产生的一种厌倦和畏惧工作任务的心理反应。当前,相当一部分中职教师因学生基础差、管理难度大、职业危机、工作压力大等主客观原因,产生了职业倦怠症。而教师体验到职业倦怠后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对生活和工作失去兴趣。他们的这种消极心境和态度,不仅损害着自身身心健康及专业发展,也影响着中职教育的品质和发展。鉴于此,本文从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谈起,结合其产生的根源,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以期避免中职教师产生职业倦态,使其形成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  相似文献   

13.
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因职业要求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需求而产生的疲倦困乏状态,是个体厌倦和畏惧工作任务的一种心理反应。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对个人会造成生活质量下降,工作不求进取,甚至会造成身体不适、健忘、失眠等疾病;对工作则会促成无成就感,厌倦教育,讨厌学生,从而促成体罚学生的现象,把对工作的不满转嫁给学生。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有:第一,职业因素,如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角色冲突、期望与现实的差距、职业的低创造性等,还有工作环境、教学情境、组织气氛对教师心理造成的影响。第二,个人因素,如教师人格特征、社会能力的知觉也是影响倦怠的因素。第三,社会变革,使人们价值观念多元化,对教师个人心理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现代教育都根本地依赖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加工或塑造的预成论,由于以机械论哲学为形而上学基础,预成论教育哲学必然地使受教育者“物”化。“物”化了的受教育者失去其可能性的未来,从而丧失其个人意志和自由。揭示受教育者的生存可能性,是生存论教育哲学必须究问的方面。受教育者的生存可能性的生存论分析关乎受教育者的生存方式及其“教育”方式或“受教育”方式。受教育者的生存可能性源于存在的可能性、此在对存在领会的可能性以及此在意志可能性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惩罚,可以有多种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教育教学实践中许多不当惩罚产生的消极效应使很多教师以否定的心理偏执看待惩罚,贬低惩罚教育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认定它是不道德的教育形式,因而谈“罚”色变。于是,惩罚成了人们飞短流长的是非话题和教育管理难以通过的“瓶颈”,教育工作走上了“赏识教育”的“独木桥”。这种失去一翼的残缺的教育难以凝聚整体教育的强大合力,必然影响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育,带来诸多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6.
我在临高中学任职期间,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人格,面向学生,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抓德育促学习。通过班会、课间聊天、个别谈话、晚修前十分钟等途径,进行正面教育,抓好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同时做好思想消极、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树立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信心,提高他们的个人素质。德育工作效果显著,得到领导、同事、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我的经验是“三心二意”。一、“三心”是做好德育工作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史国荣 《教育》2014,(6):48
正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积极语言,这不仅是教师语言表达方式的变革,更蕴含了一种积极的教育方式,即要求老师在教育态度、方法和行为方面具有积极性、建设性、激励性。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情绪和发展影响截然不同:积极语言的教育方式,会使学生产生愉悦情绪,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友善、自尊和自信。反之采用漠视性、侮辱性、惩罚性的消极语言,则会令学生感到厌烦,内心抵制,产生不快情绪,消极地评价自己,缺乏自信心,个人成就感降低。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积  相似文献   

18.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遍推开,创新教育已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已成为热点问题。就初中数学教与学的现状来讲,“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是主要模式,教学的理念基本上是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应试教育”淹没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过程。虽然“边讲边问”、“讲练结合”代替了“满堂灌”是一大进步,但数学依然是一门多数学生不感兴趣的学科。这种“重复低效”的数学教学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丧失了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教学的现状迫使我们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最大限度的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创新教育怎样实施?这是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学工作面前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如何优化滞后的数学教学方法越来越明显的成为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以下就这些问题谈一下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9.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背景性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职业倦怠也称“职业衰竭”、“职业枯竭”,是指个体长期处于工作压力情境下所出现的躯体、情感、认知的综合衰竭状态。根据国际标准,它包括三项指标即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低成就感。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国外研究表明,教师体验到职业倦怠后,容易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对课程准备的充分性降低,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以至于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造成直接的负面影响。从2003年暑期开始,我们参考采用“工作倦怠指数问卷”对河南省12个地市22所中学的教师进行了历时一年多的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对596份有效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中学…  相似文献   

20.
最近心理学界广泛认为职业倦怠包括三个核心成份:(1)情绪衰竭,指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2)非人性化,指个体以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来访者;(3)低个人成就感,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下面的这个小测试可以帮助你从以上三个方面考察自己是否有职业倦怠倾向,并给出了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