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行的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必修)中的《荷蓧丈人”(选自《论语·微子篇》)第一段的原文如下: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子路拱而立。止子路  相似文献   

2.
《论语·微子篇》:“子路从而后,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这段对话,历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以为是荷蓧丈人责子路或隐讥孔子之词,持此说者以朱熹为代表;另一种则认为乃荷蓧丈人自谓之言,盖丈人自谓年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尔之师为谁又安能知?持此说者以宋吕本中为代表。 以上这两种解释,都不能令人满意,一经推敲都成问题。对此早已有人提出过疑问,例如清人俞樾在他的《古书疑义举例》一书中,对朱熹的这种解释就曾提出过质疑云:“若谓  相似文献   

3.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向用作对脑力劳动者,即对知识分子脱离生产劳动的指责。导其源出自《论语·微子篇》荷蓧丈人与子路的一段对话。“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参见《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316页。) 对丈人之说有三解。一为嘲弄孔子:手脚不勤劳,庄稼都分不清,哪里能算得是老师呢?二为斥责子路:(你这个人)手脚不勤劳,庄稼都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三是丈人自说:(我年老了)手脚不勤劳,(眼也花了)庄稼都分辨不清,哪里能做你的老师呢? 仔细推究《微子篇)上下文原意,应以丈人自说为  相似文献   

4.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首诗一般认为写于诗人隐居之地鹿门山,但从诗中所表现的恬淡情怀看,很可能作于后期。诗题中的“过”,不作“经过”讲,而是“过访”、“探访”的意思。诗的开头二句,平平写来,并无惊人之笔,但直言其事,来得非常自然。“具”,准备、置办。“鸡黍”,即小鸡和黄米。语出《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  相似文献   

5.
似我这种读书人,愧生近五十年,身无长技,终年无非是与书打交道:买书借书读书教书偶尔也写写书。面对一房间的大大小小厚厚薄薄的书,感情常常很复杂。人们常讥笑读书人是“手无缚鸡之力”,又道“百无一用是书生”。连读书人的鼻祖孔夫子亦曾蒙羞于此,《论语·微子篇》载述: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可谓一语中的。但英国人培根却说:“知识就是力量。”与上述说法大相径庭。考诸人力,盖得其二:体能之力与脑能之力。后者是无形的,眼睛直接看不到,便容易被轻视以…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的一些古典戏剧中,剧中人经常很客气地将老年男子称为“老丈”、“丈人”,高中语文第三册《论语两章》一课也将那个挑担老人称为“荷(艹条)丈人”。古人为何将老人称作丈人呢?这要从“丈”字的构造谈起。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丈,十尺也,从又持十。”“又”即手;“十”既是数字又像是棍子。所以黄约斋的《字源》说:“丈,即支,那拿棍的手变作丈,就是杖。”由此看出,“丈”和“杖”两者相通。“老而杖于人,故称丈人。”(《淮南子·道应训》高诱注)“丈人”就是“杖人”,取义于持杖。古代尊老,所以丈人就成了对老年男子的尊称,泛指有德行的长者、长辈。  相似文献   

7.
“丈人”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指岳父,即妻子的父亲。但在古汉语和近代汉语中其含义却有许多种。可以是指岳父、祖父、丈夫、家长或主人,也可以是对老人或长辈的尊称。例如:①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论语·微子》)②单于乃自谓“我儿子,安敢望汉天子!汉天子,我丈人行。”(《汉书·匈奴传上》)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第三册载《论语·微子》中《荷蓧丈人》一文,本文有句话:“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这里所出现的问题是如何认识荷蓧丈夫对子路说的话,即荷蓧丈人的话是用来指责谁的?关于丈人的话指责谁有三种权威的说法。一、吕本中《紫微杂说》:“四体不勤二句,丈人自谓也”。清人俞越《古书疑义举例·助词用不字例》中说:“‘丈人盖自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第三册课文《论语二则·荷蓧丈人》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新编教学参考书译为“四体来不及勤劳,五谷来不及分辨,谁是你的先生呀!”这种译文使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和“孰为夫子”之间语义不连贯,同时,也误解了“孰为夫子!”一句的语法结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指谁,主要有两种说法。吕本中《紫微杂说》中说:“四体不勤二句,丈人自谓也,”意思是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丈人自称的说法,朱熹《论语集注》中则说:“犹言不辨菽麦尔,责其不事农业而从师远游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句出自《礼记·檀弓下》,原文如下: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相似文献   

11.
《论语·微子》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在学界引起了热议,我们从三个方面解释其涵义。一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主语是孔子和子路这些人,即丈人表面指责子路,实际批评孔子;二是"不"在此句中是否定副词,符合《论语》整篇中"不"的意义;三是"分"当训为"粪",表除草义。因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解释为"你们这些人四肢不劳作,也不为庄稼除草,我哪知道谁是你的老师"。  相似文献   

12.
历来注家多认为《论语·微子》中丈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之语是指责子路或孔子之辞。结合其所在语境来看,此语实为丈人自述之言,意谓我正忙于劳作,播种五谷。  相似文献   

13.
很多学者认为"子见夫子乎"(出自《论语·微子》)中的"夫子"指孔子,我们认为这种看法值得商榷。本文根据事理逻辑,认为"子见夫子乎"中的"夫子"指"可称‘夫子’(或属‘夫子’)的人"。  相似文献   

14.
<正> 一、《论语·微子篇》中的是“子曰”而不是“子路曰” 在《论语·微子篇》中的“子路从而后”,一章,孔子给子路说,荷蓧丈人是隐士,叫他回头再找荷蓧丈人一趟。结果没遇上、回来给孔子交差后有一段议论,即:“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不出来做官是不适宜的。长幼之间的礼节是不能废弃的;君臣的名分怎能废弃呢?只想洁白自身,却破  相似文献   

15.
花鸟虫鱼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出自《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形容人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这一成语用在当下一些衣食无忧,并对生活实践缺乏热情的人的身上,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相似文献   

16.
《庄子·大宗师》中子贡助理子桑户丧事和《庄子·天地》中的子贡遇汉阴老人两则重言对《论语·微子》中子路问津和子路遇荷穰丈人的两则故事在叙事视角、叙述者类型、叙述情节、叙述人物和叙述结构上具有相似的叙事方式,本文因此认为《庄子》重言有模仿《论语》叙事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教师古称     
夫子《始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起先孔子的门徒尊称孔子为夫子,后来夫子成为对教师的尊称。师泛指老师、教师。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傅老师的通称。《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师保古时担任教导贵族子弟的官,有师有保,统称“师保”。《礼记·文王世子》:“师也者,教之以事,而谕谙德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归诸道者也。”先生《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郑玄注:“先生,老人教学者。”韩愈《进学解》:“国于先生晨入大学。”宗师掌管宗室子…  相似文献   

18.
《论语·宪问》:"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这一篇中子服景伯说的两句话断句有歧异。何晏《集解》在"固有惑志"后出注,曰:"孔曰:‘季孙信谗,恚子路。’"可见《集解》是在"固有惑志"后断句。而朱熹《四书集注》在"肆诸市朝"后才出注,并言"夫子,指季孙,言其有疑于寮之言也"。后人依据"其有疑于寮之言",则  相似文献   

19.
一、《论语二则·荷蓧丈人》中“以杖荷蓧”一句,课本注释为“用杖肩挑着草编的田器”。对“蓧”字只注了音(diào),未加解释。依据这句的注释,“蓧”当然是“草编的田器”了。是什么草编的田器?真令人费解。《说文大字典》注“蓧”为“荷草竹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注“蓧”为“古代除草用的农具”,《辞海》将“蓧”注为“一种竹器,古代芸田所用”。因此,把“蓧”注为“古代除草的竹器”,把“以杖荷蓧”释为“用杖肩挑着除草的工具”,既通俗易懂,又符合文意。二、《书博鸡者事》引用《孟子》里的典故,称姓臧的上司为“臧氏之子也”,致使此人怨毒顿  相似文献   

20.
《论语·学而》:“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