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弱国无外交”。1881年2月,曾纪泽却成功地改订《中俄伊犁奈约》,收回《里瓦基亚条约》所丧失的部分权益。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积极的影响。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曾纪泽个人素质和灵活机智的斗争策略是改约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试析曾纪泽伊犁交涉成功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 8 1年 2月 ,曾纪泽成功改订《中俄伊犁条约》 ,收回《里瓦几亚条约》所丧失的部分权益 ,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积极影响。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客观上 ,清政府重视谈判和中国国内局势是改约成功的基础 ,俄国内忧外困形势是改约成功的条件 ;主观上 ,曾纪泽个人素质和灵活机智的斗争 ,是改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曾纪泽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外交家。他通过艰苦谈判,废除了崇厚与沙俄签订的有关伊犁问题的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改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了一些权益。曾纪泽还具有勤俭奉公的美德。出使英、法后,他在自箴联中写道:“濡耳染目,靡丽纷华,慎勿忘先子俭以养廉之训。”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有两件事特别值得一提。原来,曾纪泽出使欧洲前,电报都是按内容直接拍发,耗费很大。“自欧洲达于上海,字仅廿余,而耗费六七十金。”他认为这很不合算,为了节约电报费,还在出使途中,他就考虑自编电报代码:“思电报如此昂贵,…  相似文献   

4.
从书籍阅读看曾纪泽思想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薇 《湘南学院学报》2006,27(6):20-22,54
曾纪泽是晚清著名外交家,他在出使前几年及出使期间,广泛阅读中外书籍,内容涉及儒家经典、中外纪闻、边疆史地、自然科学、外语、国际法等诸多方面。这些书籍培养了曾纪泽的爱国品质,开拓了曾纪泽的视野,成为曾纪泽思想得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来源之一,为其进行外交活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论曾纪泽在中法战争时期的外交活动黄庆鸿目前,史学界对曾纪泽在中法越南问题的外交交涉活动正在研究。本人认为,曾纪泽在中法越南交涉中的外交活动很有价值,与当时李鸿章所奉行的妥协退让政策形成鲜明的对照。另外,他这次外交活动虽然无法成功,但留下了许多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6.
曾纪泽是中国近代一位有头脑、有胆识、有策略的爱国外交家。 1 878~ 1 886年 ,他在奉旨出任英、法、俄三国公使期间 ,写下近 50万字的日记 ,一方面记录了他在欧洲的外交活动 ,同时也记载了西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内容 ,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可以说曾纪泽的《出使英法俄国日记》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 ,为我们探究曾纪泽的西学思想、洋务思想以及强烈的爱国思想找到了根源  相似文献   

7.
曾纪泽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外交家。他1878年出使英、法,1880年又兼驻俄大臣,到1885年回国,前后凡8年。在列强觊觎、中华屡遭磨难的年代,曾纪泽在自己的外交岗位上以超人的才智和卓有成效的努力,为维护中国的主权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在1880年为修改崇厚所订的《里瓦几亚条约》同沙俄代表的激烈辨论中,一身正气,据理力争,经过长达半年多的反复较量,终于使俄国被迫让出已经得到的部分权利,于1881年2月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为中国取得了“不流血的外交胜利”,受到国内外舆论的赞扬。  相似文献   

8.
1884年春清政府应法国政府要求解除驻法公使曾纪泽的职务,并排斥于中法和议之外,批准《李福协定》,标志着清政府对法妥协,在越南问题上由干预向“脱身”的政策性转变。  相似文献   

9.
曾纪泽(1839—1890年),字劼刚,乳名甲三,湖南省双峰县人,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是中国近代史上洋务派的重要成员之一.他博览中国群书.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大力提倡学习西学时务与西方科学技术,热切盼望中国迅速赶上西方,摆脱落后的境况和屈辱的地位.曾纪泽毕生的思想和活动,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在晚清史上据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翁同騄文献丛编》之六即将出版,本人应邀作序遂得先睹之快。此集翁氏文献不仅弥补了若干已刊晚清外交史料之阙,且涉及许多内幕,破解了其中历史之谜。本文辨析四则:其一,《中法北京条约》中、法文本异同的最初发现;其二,曾纪泽中俄交涉收复伊犁的背景;其三,偿付甲午战争赔款的问题;其四,翁李关系“和而不同”的新佐证。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曾纪泽同为清政府高官,在近代中国历史上都是有一定影响的人物。他们虽是父子,但他们对近代中国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却有着根本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如对办洋务的认识和对待外国侵略的态度以及他们的爱国观并不完全相同。曾纪泽在中华民族面临着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危机面前,坚决主张抵抗外来侵略、坚持国家主权独立的对外思想与曾国藩的卖国投降主义路线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曾纪泽更应该得到后人的肯定和推崇。  相似文献   

12.
曾纪泽与《中俄伊犁条约》周长文1865年,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带兵侵入新疆,1867年建立所谓"哲德沙尔国",明目张胆地肢解中国领土。阿古柏的这些活动,得到了英俄的支持。沙俄趁机于1871年强占了中国伊犁地区。沙俄强占伊犁后,曾虚伪地许下诺言:"...  相似文献   

13.
1871年7月,沙俄出兵强占中国伊犁,并意欲长期霸占。为交涉归还伊犁事宜,清政府先后派出伊犁将军荣全、吏部侍郎崇厚、驻英法公使曾纪泽赴俄谈判,前后历时十载,几经波折,终于1881年2月签订中俄《伊犁条约》。中方以一些让步重新获得伊犁大部主权。尽管这仍是一个不平等条约,但贪婪成性的沙俄毕竟交出了部分已到手的利益,这在它的亚洲扩张史上是不曾有过的事。中方也部分地取得了成功,这在任人宰割的中国近代,不啻为一个外交胜利。本文意在对这一结果的国际、国内背景作综合分析,错陋之处,祈学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翁同龢献丛编》之六即将出版,本人应邀作序遂得先睹之快。此集翁氏献不仅弥补了若干已刊晚清外交史料之阙,且涉及许多内幕,破解了其中历史之谜。本辨析四则:其一,《中法北京条约》中、法本异同的最初发现;其二,曾纪泽中俄交涉收复伊犁的背景;其三,偿付甲午战争赔款的问题;其四,翁李关系“和而不同”的新佐证。  相似文献   

15.
诗贵含蓄。正如曾纪泽《演司空表圣诗品廿四首》“含蓄”所云:“笔工垂露书逾密,花赏含苞色倍浓。领取绵绵无尽意,云梦八九在吾胸。”就是说比喻含蓄的诗,意“浓”而“隐”,读之如嚼橄榄,回味无穷。作为对艺术美的探讨,我国古代多有对  相似文献   

16.
外交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外交活动能否取得成功除了和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以及外交政策密切相关外,执行国家外交政策的外交家的能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曾纪泽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外交家之一,他曾代表国家进行过很多对外交涉,并且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少外交成果,他所奉行的就是"备战促和"的实力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列强狼来虎去,不断入侵中国,造成中国边境频繁告急,而清朝积贫积弱,顾此失彼,疲于应付。在此情况下,对待外来入侵,是战还是和,常常成为清朝统治者争论的焦点,时时有主战派与主和派的政治分野。基于一般逻辑推理,在遭遇外来强敌入侵时,主战理应是爱国主义行动,主和是妥协乃至投降的卖国表现。曾纪泽就是作为一个主战派的代表人物彪炳于史册。而曾纪泽又有不同于一般主战派的地方,他还有主和的言论和行动。对此,史家大多避而不谈,或者予以抨击,应该怎样看待曾纪泽的主战主和观,此正是本文试图  相似文献   

18.
1883年初法国撕毁《李宝协议》,扩大对越侵略,使中法越南交涉转入新阶段。面临危机,驻法公使曾纪泽积极主张“备战通商”,加强中越协作,以有效地阻遏法国侵略势头,表现了新的策略思想,却遭到主张妥协避战的李鸿章的反对,致使清政府游移于两种政策之间,失去先机,付出了昂贵的政治代价。  相似文献   

19.
在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形势下,曾纪泽很早就接触、学习过国际公法知识。1878年准备出使期间和出使途中,他加强了学习,对国际公法的作用、规则有了一定了解。出使抵欧洲后,通过继续学习,他对国际公法的由来、精神、作用及原则有了进一步认识。曾纪泽不仅关注国际公法,还在处理中国和巴西建交、改定伊犁条约、中法越南问题交涉时积极运用国际公法维护国家民族权益。曾纪泽注意学习、运用国际公法与中国传统外交近代转型、他对时局的认识及国际公法对弱小民族的维权价值、国际公法洋溢的人文精神有关。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教会学生“读”和“写”。以“读”而言,就是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他的思想、他的感情等等。要达到这个目的,朗读是重要手段。人一朗读,注意力就自然集中,大脑思维就活跃,情绪调动起来,记忆力得到增强,所以古今许多名人都很重视朗读。朗读《史记》,能了解太史公的胸襟;朗读《论语》,能领会孔夫子的思想;朗读韩文,能感受韩愈的气势;朗读杜诗,能感悟杜甫的心灵。被清人称为圣人、被史家称为中兴之臣的曾国藩,对古文古诗的朗读就极为重视。他在给他的儿子曾纪泽的信中强调一个“读”字,他说:“读者,如《四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