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青少年约有3.71亿人,其中绝大部分生活在农村。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也关系到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但是,生活在农村的青少年,由于历史的、自然的、传统的影响,以及眼前的、局部的经济利益的驱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出现扭曲,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新形势给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现状,如何加强对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青少年约有3.71亿人,其中绝大部分生活在农村.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也关系到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但是,生活在农村的青少年.由于历史的、自然的、传统的影响,以及眼前的、局部的经济利益的驱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出现扭曲,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新形势给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现状,如何加强对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3.
关于『教育--为了人的幸福』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推荐理由“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懂得满足?谁让他们离幸福的感觉越来越遥远?”一位中学生的发问(见本刊今年第3期《让生活洋溢幸辐》一文)从深层叩击教育的使命之门。“教育——为了人的幸福”!沙洪泽校长将一个崭新的教育理念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教育要对人的生命给以全面的关照和提升。关照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也要滋养其社会幸福的情感。“教育所能做的和应该做的。就是要养成能为学生终身带来幸福的幸福观、幸福品质与幸福能力。”……特别推荐本文,是因为“教育——为了人的幸福”这一开拓性的命题引发了我们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4.
在大班的一次教学活动中,老师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白纸,请孩子们以“我的幸福”为题画一幅画。按常理,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好了,生活不可谓不幸福,想必孩子们能画可画的“幸福”该会多么的多姿多彩!可出乎意料的是,满脸稚气的孩子们竟纷纷嚷着说他们不幸福,自然是画不出来的。这是中央电视台的某个栏目播出的真实一幕,不免令人惊愕。我们不清楚这些声称自己不幸福的孩子在他们的同龄群体中究竟能有多大比例,乃至是否具有普遍性。然而,谁都不会否认,每一个孩子都应享有童年的幸福。那么,究竟是谁拿走了本该属于这些孩子的幸福呢?实际上,拿走孩子…  相似文献   

5.
看了“苹果们”侃成功、侃未来,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想的跟他们不太一样呢?想知道中国的中学生对于成功的看法是怎样的吗?我们找来了第九届北京“希望之星”十佳中学生中的四位初中生。他们和这些国际学校的孩子成长经历各不相同,但他们年纪相仿,生活在同样的城市,各有各的可爱之处, 各有各的想法。  相似文献   

6.
<正>作家魏巍曾问过读者:你是否意识到自己是在幸福之中呢?没错,当你用双眼看着这篇文章,耳边传来家人、朋友走动谈话的声音时,你是否意识到自己是在幸福之中呢?没错,我们拥有完整的感官能力,我们生活在不自知的幸福之中!那么,那些残疾的不幸者每一天过得又如何呢?是在痛苦中苦苦挣扎,还是强作欢颜苦中作乐?不,他们也拥有自己的幸福,只要他们战胜自己的苦难。在各位同学的教材中,或许有一位作者你们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目前,我国有3.67亿未成年人,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生活在农村,农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农村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石柱县未成年人约有10多万,其中绝大部分是生活在农村的中小学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了解并掌握当代农村青少年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对于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在每年中国的留学人数超过10万人,他们在国外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他们是如何和外国学生相处的呢?我们邀请到了留学澳大利亚的中学生赵宇轩,由她来向大家介绍当地同龄人五彩斑斓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如果谁家的孩子在国外读书,周围人投去的可能是艳羡的目光,可有谁去想艳羡的背后父母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孩子呢?他们是否实现了父母的希望?他们幸福着还是痛苦着?  相似文献   

10.
再如教学“热爱”,可抓住这个“关健词”结合句子连续提问:“谁热爱谁?”(我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和‘爱’有什么不同?‘我们热爱共产党’和‘我们爱共产党’有什么不一样?”(“热爱”是非常的爱,“爱”是平常的爱;“我们热爱共产党”是说我们非常爱共产党)“我们为什么非常爱共产党呢?”(共产党给我们带来幸福的生活,我们在党的怀抱里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11.
未来是属于青年人的,中学生群体是将来社会的重要力量,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未来。他们能否具有健康的人格,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功和幸福,更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未来。因此,嘉善中学以《高中责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实施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载体,不断拓宽德育途径,加强德育管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小康,曾是多少代人追求的梦想,今天人们在衣食住行中感受到小康生活的到来.人们实现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丰衣足食的梦想变成现实,让亿万人民为之无比自豪和骄傲.党的十六大又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在21世纪头20年,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的小康.与总体的、初步的小康相比,全面的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它的表现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生态更加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是亿万人民为之努力奋斗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13.
今天的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21世纪的主人。不容质疑,课外阅读对于培养中学生的良好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那么当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如何?我们该如何对待呢?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广大中学生对课外阅读均抱有极大的兴趣,对其重要性也是有  相似文献   

14.
我们今天幸福地生活在社会主义祖国的土地上。大家都想知道,社会主义祖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又是怎么得到的?我们的祖先是谁?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从他们那时候到我们这一代,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历史就能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系到社会的全面发展,由于中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他们在面对社会时,不能全面认识和理性分析问题,因此,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就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核心工作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中学生就是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他们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其心理、生理发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他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时, 能否全面认识,理性分析问题不仅是部分人的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煲电话粥”,几年前还是中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如今,在微信中聊得热火朝天的中学生大有人在,谁还管老爸老妈的脸色呢!就连班主任老师也在家长会上连连嘱咐:“请注意,各位家长,最好不要让您的孩子在微信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大人们心存不解:他们聊什么呢?同学们天天见面,有那么多说的吗?朋友圈都是些啥人呢?如此浪费精力值得吗?  相似文献   

18.
杨郁 《高中生》2009,(22):2-2
坐在教室里的我们可能会经常天马行空地想象未来的生活。其实,在古代人们也一样畅想过未来的生活。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古人是怎样想象未来生活的。其中,有哪些是我们已经实现了的呢?哪些还需要我们努力才能实现呢?  相似文献   

19.
在全社会树立健康的爱情观,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具有重要的意义。没有健康的社会爱情观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树立健康的社会爱情观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幸福和一个民族精神生活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教育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之一,必然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而中国教育的希望之所在——教师,作为中国社会一个重要的知识群体,如何达到小康生活水平,不仅关系到教师队伍健康发展,也关系到中国教育的未来。在此,我们请了俞家庆、杨东平、丁宁宁、程方平、蒋国华几位专家谈谈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