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日报2005年11月3日13版刊登了一篇《大学生“回炉”说明了什么》的文章。文中说到,拿到了大学文凭却“回炉”到技校念书,这在过去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现在却屡见不鲜。去年沈阳市第一机床厂技校招收了一名大学生、一名专科生,出人意料的是他们三个月就学到了一手漂亮的好活。无独有偶,天津一些职业技术院校开办的数控机床培训班,也有不少大学生前来学习数控技术。另据悉“,回炉”现象在贵州2000年就已经出现了。问及一些大学生“回炉”的原因,答是:工作难找。大学本科四年上完却找不到工作,还不如回到技校学习一门技术在社会上好找工作。…  相似文献   

2.
刘艳  李铮 《教书育人》2006,(10):51-53
人民日报2005年11月3日13版刊登了一篇《大学生“回炉”说明了什么》的文章。文中说到,拿到了大学文凭却“回炉”到技校念书,这在过去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现在却屡见不鲜。去年沈阳市第一机床厂技校招收了一名大学生、一名专科生,出入意料的是他们三个月就学到了一手漂亮的好活。无独有偶,天津一些职业技术院校开办的数控机床培训班,也有不少大学生前来学习数控技术。另据悉,“回炉”现象在贵州2000年就已经出现了。问及一些大学生“回炉”的原因,答是:工作难找。大学本科四年上完却找不到工作,还不如回到技校学习一门技术在社会上好找工作。对这一现象,各方评论不一。  相似文献   

3.
有了大学文凭,还“降格”到技校念书,经历一个由对大学教育“再见”又与职业教育说“你好”的过程,这在过去是不可思议的事。  相似文献   

4.
纪卓瑶 《成才之路》2009,(32):I0003-I0003
大学本应是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然而,应届本科毕业生连峰(化名)“回炉”读技校,开学才两周,他竟然语出惊人:“我的大学真是白读了!”(9月12日《楚天都市报》)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 ,技校生源越来越紧张 ,这给技校生存与发展带来了极大困难。如何使技校走出生源困境是当前技校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 ,实事求是搞“宽进” ,下大气力抓“严出” ,是一条可行的路子。实事求是搞“宽进”没有生源 ,技校艰难。办学需要规模 ,招不来学生 ,技校当然就越办越困难 ,更谈不上发展了。要充分认识这种形势 ,增强办学单位和所有人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在这种形势下 ,很需要全校上下居安思危 ,想方设法 ,寻找生源。初中分流 ,理所当然。根据我国国情 ,尽管高校扩招 ,增办高职 ,但能够上大学的毕竟还是少数。因…  相似文献   

6.
大学在校生和大学毕业生兴起了创业潮,技校毕业的邵晓茜利用这样的创业潮办起了创业会,“服务大学生、指导大学生、领导大学生”,竟然月入3万。 2001年,21岁的邵晓茜技校毕业后离开老家江西九江,到广州打工。2001年10月,邵晓茜在广州市天河区的太平洋电脑城里找到一份工作,做商铺的营业员。  相似文献   

7.
去年,上海的高中毕业生报考大学的显著减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中一条是:“上大学不如上中专,上中专不如上技校,上技校不如顶替。”一些人算了一笔帐,晚毕业的大学生不仅晚拿好几年的钱,而且毕业后的工资未必有早参加工作的中专、技校毕业生挣的多——包括工资、奖金和其它福利待遇。更何况大学毕业分配面向全国,大城市的学生有可能到中小城市或边疆去,条件艰苦,而中专、技校则就地分配。不仅上海如此,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也有类似情况,有些学习尖子都放弃了升大学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背景:每年7、8月份,职校总要面临激烈的招生竞争,本刊上期关注了职校与技校之间的招生大战。本期再次关注职校招生中的另一现象——“零拒绝”招生。一面是大学毕业生工作难求,毕业即失业现象并不鲜见,高校毕业生回炉技校职高的消息也时有耳闻;另一面却是职场上高级技工炙手可热,良将难求,不少技工岗位的薪资甚至已经远超大学毕业生。  相似文献   

9.
张跃 《教育与职业》2001,(11):49-50
最近《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对技校的现状及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有真知灼见的独到见解。这体现了社会及其有识之士对技校的关心和爱护。尤其是《人民日报》上“技校生源不足,企业后继乏人,明天谁来当工人?”一文意味深长。随着近几年“高招”的不断扩招,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涓涓细流正在演变为“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滚滚洪流。人们似乎一下子明白了一个“真理”一样,只有上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否则将是“走投无路”。当真如此嘛我并不想讲什么大道理,但任何事物在“热”的同时,也必将伴随着“冷”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群言·文摘     
12职业技术教育举步维艰的症结不是层次低,而是没有清晰的办学思路,专业设置不符合社会需要,没有按照“按需定产”的规则办事。——黑龙江省教育厅职成处副处长魏光宇指出,要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做好专业设置与调整。我知道儿子读技校,毕业以后到单位工作干得好,待遇也不错,可我就是不甘心,别人家的孩子能上大学,我的孩子却读技校,心里有种挥之不去的“大学情结”。——一位学生家长难解的“心结”。不让技校进,不让学生出。——山东技师学院招生就业指导处处长李培智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育部门在统计升学率时只认学历教育,比如…  相似文献   

11.
“高职班”是一种“大学+技校”的教育方式。本文针对“高职班”的教育特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以及本人的教学实践,对“高职班”《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重点介绍了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应用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困难,而技术学校的高级技工班却呈现招生、就业两旺的势头。很多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又走进技校学习。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回炉"上技校正在由个体变为群体,成为一种现象、一股热潮。如何面对大学毕业生"回炉"现象?对于处在发展中的技校来说,这是一个不得不正视和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就业新途径——"毕业生回炉"制度构建做了相关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如何深化改革?能否在技校、中专、职业大学之间建立培养技术人才的有机联系?东北电业局直属技校在这方面迈出大胆而成功的一步。他个建立的“234”教育模式,是一种阶梯形、分流式的培养技术工人的新型教育模式,按能力培养、按水平安排,为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创造了优良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14.
张毅 《职业教育研究》2005,(12):158-158
近日来,技工学校招收具有专科或本科学历学生的新闻屡见报端。实际上早在2000年,贵州等省份就曾有技校的新生队伍中出现大学毕业生的身影。时至今日,当大学生毕业后“同炉”技校学习由个例发展成群体,无疑是对普通高校教育的一种警示。  相似文献   

15.
沈今 《职业技术》2006,(19):54-54
“儿子,大学考不上,实在不行就上技校吧!”“上技校当工人啊?我不去,当工人多丢人啊!”虽然这只是一段虚拟的对话,但对话中的这种想法绝对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宁可拿着并不是名牌的大学文凭找不到工作,也不愿意进入专业技术院校学习,以后当一名技术工人。当工人真的很丢人吗?汪洋不这样认为。汪洋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后来重新进入技术学校回炉,现如今已经成为一家工厂主管生产的副主任。她工作3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了武汉54名大学毕业生回炉读技校的消息。消息一出,社会舆论一片哗然。从本质上看,大学毕业生回炉读技校,属于学术教育与技能教育的竞争问题。以论文写作为毕业标准的  相似文献   

17.
向作弊宣战     
1994年国庆节休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一封署名为“一名本校学生”的信摆在了江苏省常州高级技校校长徐效忠的案头。信的内容写在一张报纸的天头,只有短短的一句话:“江苏省常州高级技校是全国重点技校,也是江苏省第一所高级技校,在技职类学校中应该率先‘开刀’。”  相似文献   

18.
教研人才库     
王金荣中国职教学会职高委教学研究会会员,教研人才库编号660272504862825921962年6月出生,山东省生建八三厂技校副校长,高级讲师,二级警督,淄博市职教先进个人数学、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双学士,现从事教学管理工作。撰写《职业技能学习概念y电子科2大学出版社)、《技校学生学习指导》专著;与人合著《学习的社会》、《思想品德教育》;参编《学‘科学大辞典》。另发表各类论文30余篇。自1985年起进行“技校学生学习心理培养实验研究”“技校学生学习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职业技能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开设“技工学校学5学习指…  相似文献   

19.
郑金荣 《成才之路》2011,(29):34-35
语文“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倡导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在对技校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征进行概括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技校语文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最后对技校语文教师身份的重新定位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0.
技校笑话     
“轻功技校” 一个好习武的同学进入市轻工技校后非常后悔。学友细问其详,他答道:“早知来‘轻功技校’是学这些东西,我才不会来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