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上善若水、圣人为腹不为目、宠辱不惊是老子生命观的主要内容。他对生命教育的启示如下;生命贵乎顺其自然;俭朴是人生幸福的根本;无私、忘我的人生不会轻易被动摇。  相似文献   

2.
史铁生作品中展现出的有关生死的哲理,与他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透过文字,可以看出他对生命苦难的乐观态度,对生命过程的深入体验以及对生死的达观参悟。对迷茫的年轻人来说,阅读史铁生的文章,结合自身生活实践品味文本语言,并将其感悟融入自身生活,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唤醒生命意识、思考生命价值、强化生命体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对于自己的人生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自应负起诚恳执著的义务.残疾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更需要加强对他们的生命教育,让他们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自觉担负起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人生责任,热爱生命、认知生命,品味生命,让他们的生命与正常人一样饱满和充实.  相似文献   

4.
人是一种独特的生命,完美的生命需要教育。教育归根结底就是生命教育。关于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就是广义的生命教育。生命起于身体,以身为本演绎人生是自然主义的身体哲学,其中共包括物、身、心三本体,我、你、他三主体和松、动、静三本能九条人生公理。生命教育遵循自然主义的身体哲学将会变成一种“自然的”过程,即:物身心共建生命,松动静展开生存,我你他享受生活。  相似文献   

5.
论人生信仰的生命意义与生命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生信仰的生命意义与生命教育的应有关切是生命教育的两大问题.人生信仰可以帮助个体珍惜身体、诗化生活和升华生命.在考虑生命教育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关切生命教育的意义本质及符合生命教育本质的活泼形式,反对"放养"式、"饲养"式和"圈养"式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的内涵在于对人的完整生命的动态把握,突出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具体表现为对生命之美的追求。而对生命之美的理论思考,始终表现出了对生命异化的警觉与对价值和意义世界的自觉看护。它突出生命本体论,追求生命的创造和发展,讲求人生境界的提升,是对近代理性主义所造成的价值失落、生命虚无和生存荒谬化的反思与回应。  相似文献   

7.
《兰亭集序》的作者在表达对人生的感慨时,是在强烈的感性下面隐含着对人生的深刻的理性思考——他思考到了生命的悲剧性本相。正是这种对生命的悲剧性境遇的认识,使文章弥漫着无尽的悲情,成为文学史上感慨人生的绝响。  相似文献   

8.
高校生命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分大学生对生命的不珍惜及对他人生命的漠视已凸现出来,高校生命教育已刘不容缓。因此。高校应从生命价值、德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采取多种途径加强生命教育,从而塑造大学生健康而完美的人生。  相似文献   

9.
孙丽梅 《考试周刊》2009,(37):183-184
本文阐述了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内涵.探讨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快乐生命教育,以期使学生享有一个完整、愉悦的人生,对自己的生命前景充满憧憬。  相似文献   

10.
文章旨在对《红楼梦》所流露出的对人生的迷惘和对生命的深沉感伤作一番考察,并由此深入到作家创作这部小说时的悲惨心境,分析了作家对有限人生和有限生命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1.
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起生命质量与生命尊严的意识,使他们能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那么,如何使科学教育与生命教育有机融合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切实促进科学与生命教育的有效融合。一、转变观念,唤起对生命教育的重视早在2004年的时候,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卢新祁教授就对我们国家的小学科学课程进行过全面的分析。他在报告中指出:"现行《教学大纲》中的主要问题:以知识为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品味历史,走进现实,采用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人生理想、人生责任、人生价值、人生挫折等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的内涵,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价值,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现实生活,让历史教育成为放飞生命的绿洲。  相似文献   

13.
一、课题的提出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只有一次,人人都要珍惜生命,人人都要爱护生命。可是总有一些学生由于心理障碍,缺乏应有的生命适应能力、对挫折的耐受能力、心理满意感和生命情感体验,而最终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为此,我国青少年的心理素质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很多教育界的人士都提出了同一个问题,即针对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使其用正确的态度看待人生,从而珍惜生命,并由此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性。我国当前小学教育的对象,已进入“独生子女时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独生子女教育已成当今教育的一个突出问…  相似文献   

14.
生命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溺爱式的家庭教育、功利式的学校教育以及生命教育的缺失扭曲了当代大学生对生命现象的认识,主要表现为对自我生命不够珍惜、虐待生命和虚度人生。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锻炼,提升其抵御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命意识纠偏教育。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当代医学生的生命意识状况并寻找有效的教育对策,对我校学生进行了生命意识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医学生由于处在人生成长的过渡时期,对生命现象已有初步认识,但由于掌握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对生命现象认识层次较浅、视野较窄,缺乏主动和积极的意识;但同时,医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面对困难的勇气、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做好医务工作者的积极心态,职业意识、职业素养、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感仍需进行生命教育以提升。  相似文献   

16.
儒家生命价值观的境界及其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在大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儒家生命价值观关于人类生命的范畴包括自然生命、文化生命和道德生命三种境界。儒家生命价值观在当今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能够帮助高校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从而培养正确的死亡观,履行人生的崇高使命,提升生命的精神价值,塑造完美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对于自己的人生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自应负起诚恳执著的义务。残疾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更需要加强对他们的生命教育,让他们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自觉担负起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人生责任,热爱生命、认知生命、品味生命,让他们的生命与正常人一样饱满和充实。  相似文献   

18.
生命道德教育及其伦理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多元文化下生命道德教育的伦理问题凸显出来,出现了人生前途和人生信仰以及价值观的迷失,针对此种现状,本文从生死教育、情感教育以及幸福观教育等方面阐明了生命道德教育的伦理建构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学校教育应以生命教育为基石。当前的教育中生命教育缺失,学生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认识甚少,戕害生命的暴力事件近几年来层出不穷。通过撰写心理日志,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探问与追求生命意义、目标与理想,走积极向上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20.
40年代是沈从文的重要创作期。这一阶段,他由对外部世界的描述转向对社会人生的内心独照,并形成了自己在人生与艺术创作上的独特观点。主要以“生命”为切入点,来谈谈沈从文40年代在人生探索与艺术创作两方面是怎样对“生命”这一命题进行阐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