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与县级市和市辖区相比,单纯的县级区域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都相对薄弱的地区.因此做好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对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山东L县基本公共服务的调查和访谈,分析了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现状、存在问题,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促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全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落脚点和具体体现。当前我国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中存在着供给总量不足、供需结构不均衡和城乡差距大等方面的问题,究其根源在于县级政府公共服务的战略管理能力、政府权力—权威能力、资源汲取—配置能力和社会整合—平衡能力不足。为此,应采取多方面措施,包括: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引入BSC体系,优化县级政府公共服务的战略管理;强化科学执政,提升县级政府行政权力合法化和权威合理化;完善公共财税体制,强化县级政府对资源的汲取与配置;增强回应与责任能力,强化县级政府对社会的整合与平衡,最终实现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障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然而我国农民在社会保障体制中的弱势地位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焦点问题,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内容.解决社保的公平问题任重道远,应从立法、建立健全农业支持措施和农村社会保障的良性互动机制、明确各级政府责任、打通权利救济途径入手,解决农村社保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王亚南认为,农民工就业促进中政府部门的职能存在着缺少长效的综合的统筹协调机制,以及越位与缺位问题。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职能,建立各项协调机制;切实扮演好“掌舵人”的角色,培育和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专业服务组织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邱莉认为,农民工作为我国经济建设中重要的生力军,却得不到基本的身份认同,其社会保障存在严重的缺失;参与社会保险的比率普遍偏低、就业服务与职业培训普遍缺失、劳动权益缺乏保障、基本享受不到城市的社会福利及公共服务,社会救助状况令人担忧,作者从社会结构的二元性、制度缺陷、政府管理和农民工自身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原因。蔡建民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问题成为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建立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城市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体系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镇化战略的实际需要。实现城镇居民、农村农民以及流动人口三者之间的社保体系框架有机结合,是探索解决流动人口社保问题的最基本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邢台学院学报》2016,(4):46-51
皖北地区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各地方社会保障服务供给能力也受到很大限制。运用相关指标的差异分析,对该区域社会保障建设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皖北区域在社会保障服务差异不仅体现在皖北地区内部各市间,在各市所属县域内部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皖北内部各市间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各市所属县域内部城乡间的差异。因此解决各区域间县域内部之间城乡差异是问题关键。为此针对皖北地区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政策建言。  相似文献   

6.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障碍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下中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还较低。政府间事权与财权的不对称和转移支付制度的低效并存,歧视性、非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使人们无法享受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单中心"政府治理结构挤占了基本公共服务的空间和政府绩效评价体系远离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等形成了均等化的制度障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主要有:加快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障是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近年来,漯河市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安抚等各项保障事业稳步发展,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为构建和谐漯河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与构建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需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矛盾依然十分突出。目前,充分发挥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积极探索创新,加快突破我市社保之障。  相似文献   

8.
基本社会保障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均等化能否顺利推进充分体现着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在界定基本社会保障范畴的基础上,探讨均等化的性质进而阐述基本社会保障均等化的内涵与特征,以此为依据,分别从区域均等、城乡均等与群体均等三个方面构建了基本社会保障均等化的测度指标体系,为推进基本社会保障均等化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重构与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相适应的职责清晰、权责对等、收支平衡、管理有序的县乡财政体制,是增强县域经济活力与实力,提高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保障.要以现有事权格局为基础,逐步建立起基本支出以县为主、重点支出分级投入、省级统筹、管理以县为主的模式,创新县乡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县乡最低财力保障机制和引导财力向下转移的诱导激励机制,推进"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建立"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农村公共投入决策机制,为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刘再春  柳洁 《河西学院学报》2013,29(4):94-97,128
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然而目前我国西部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与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形成矛盾,本文建议通过构建城乡一体化体制,构建廉洁高效政府,构建西部地区农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表达机制,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西部地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等来实现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1.
罗索 《广西教育》2014,(35):34-36
社会保障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体现在"保证基本生存"与"社会安全网"、"国家担负主要职责"、"缩小收入差距"与"实现福利最大化"、"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宏观调控经济"与"有效技术操作"等方面。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与偏差,为此应建立多主体联动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全方位的社会保障服务和管理,加强社保基金的监管机制,提高社保基金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前来看,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经呈现出非“帕累托最优”特征,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上的“政府退出”,即政府使公民和企业负担了社会保障的大部分支出,并通过社会保障基金购买国债的形式向公民和企业借债;其次,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在社保方面不能获得统一国民待遇,基本不享有社会保障权;再次,各个地区和行业的公民、企业缴纳社保税(费)差异很大,极为不公平。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障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体现在“保证基本生存”与“社会安全网”、“国家担负主要职责”、“缩小收入差距”与“实现福利最大化”、“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宏观调控经济”与“有效技术操作”等方面。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与偏差,为此应建立多主体联动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全方位的社会保障服务和管理,加强社保基金的监管机制,提高社保基金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4.
浅谈社会公平与社会保障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平是现代社会首要的和基本的价值取向,是现代社会进行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的基本依据。在现代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立足于公平的基本理念与规则,才有可能既增强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又提升社会的整合程度,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社会保障正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种调节器、润滑剂。在我国现实条件下,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是维护社会公平的一次重要举措。为此,需要建立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保制度,扩大社保覆盖面;建立城市综合援助体系,完善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立法,实现社保的法制化,是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预算具有目标指定性、强制性和公平性,建立社会保障预算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基本体现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完善复式预算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客观需要。建立规范、科学合理的社会保障预算,必须遵循全面性、专款专用、公平与效率、政策性以及适度结余原则。我国应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规范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改进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完善社会保障监督机制,以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预算。  相似文献   

16.
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保证不同地区公众都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已受到各界学者的广泛认可。而实现各级政府财力均等化是保证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物质基础所在,这就要求转移支付制度发挥纵向和横向财力均衡功能。我国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还未能有效克服政府间财力失衡的状况,甚至产生了逆均等化的现象,因此,对其加以完善以使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能够实现则显得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社会保障为例,选取社会保障中的财政支出、社会保险、低保、救济服务等作为主要指标,考察了东、中、西部三个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现状与问题,以期能为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已经突破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而转向更为复杂的“城-半城-乡”三元结构。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研究,必须从供需角度出发,关注市民、准市民(农业转移人口)以及农民三种异质性社会群体的“共同和有差别”的公共服务需求与政府、社会和市场等多元供给主体之间的互动。通过完善公共财政投入体制确保所有群体享受“城乡共需型”基本公共服务;通过政府与社会、市场的协同供给,提升“城乡差异型”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通过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为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扫清制度障碍。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保障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保护公民的社保权是现代国家义不容辞的一项责任,但我国农民社保权的当前现状却不尽如人意。社会保障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各国宪法及国际公约等都以明文规定的形式肯定了农民的社保权。农民社保权作为责任政府的一项义务,符合公平正义的理念,也是农民获得自由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界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提出其指标体系,从供给结构、县域均衡度、城乡均衡度等方面科学评估2010年以来青岛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对青岛、深圳、广州、杭州、南京、宁波等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横向比较,发现青岛市存在有效供应能力弱,供给结构与市民需求不匹配,城乡、群体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均衡等问题。青岛市应在扩大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优化供给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县域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多元化供给结构等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