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燕 《今日中学生》2023,(27):22-24
<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我们的祖先根据天文气象以及四季更迭,将太阳周年划分为基本等长的二十四个时间段,即二十四节气。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根据二十四节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与自然和谐相处。新华社推出的纪录片《四季中国》以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巧妙展现了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及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
《学习之友》2012,(12):F0002-F0002,F0003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补充历法,视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反映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自然季节变化与农事活动特征的二十四个节候,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相似文献   

3.
任彤 《父母必读》2020,(3):100-103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歌》,是很多小朋友的国学启蒙歌谣之一。在朗朗上口的韵律中,小朋友们很轻松就能理解并记住一年四季的变化之美。  相似文献   

4.
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我们从小就熟唱的二十四节气歌,是祖先们的智慧结晶。祖祖辈辈随着它的指引,耕种作息,四季在二十四个美丽鲜活的字眼里代代轮转、生生不息。寒冬已至,我们在围炉拥衾的温暖里,看见节气变幻出的素白之美。  相似文献   

5.
二十四节气     
①你听说过下面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吗?②"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一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相似文献   

6.
Vint Cerf  Cass 《英语辅导》2016,(11):38-39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几句介绍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口诀,同学们都记得吗?如果你能脱口而出,证明你的中国文化知识真是掌握得棒棒的哟!但是,如果换成英语,你会说吗?现在,我们就来学一学,让大家用英语也一样可以把二十四节气说得棒棒的!  相似文献   

7.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淮南子——天文训》,二十四节气按它们的含义可分成四类:表示寒暑变迁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象征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应降雨量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标示农事活动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因地球运行快慢不均,在近日点附近公转运行较快、远日点附近运行较慢等因素,造成下面所列日期约有前后一、二天的差异)下面是二十四节气的大约日期及含义。立春2月6日冬天即将结束,春季来临了。大地呈现绿意盎然、春光明媚的景象。雨水2…  相似文献   

8.
厉勇 《老年教育》2014,(6):23-23
小时候背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虽然背得滚瓜烂熟,却只是为背而背,真到了节气来临,既不关心也不懂得。  相似文献   

9.
二十四节气早在我国秦汉时代就已经形成了,它们的名称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相似文献   

10.
<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节气歌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按照节气编写的歌诀,循着二十四节气,不仅能了解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能学习丰富的民俗事象。肥西县高店镇中心学校利用这一传统文化,结合“二十四节气与农耕”实践基地(绽放农场),打造“二十四节气与生活”创新实验室,通过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实践课程,提升农耕文化在小学生中的影响力,开展特色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11.
大寒     
大寒时就可以在公园滑冰了。公历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达到黄经300度时为大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俗话说:小寒大寒,冷作一团。大寒的意思是天气冷到极点,这时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低温,大风,地面积雪难以融化,北方一片冰天雪地。不过,由于大寒处于冬季即将结束之时,因此隐隐中也可以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迹象。  相似文献   

12.
以哥白尼的日心说为理论基础把太阳置于宇宙中心,地内行星、地球和地外行星以椭圆轨道自西向东绕日运转,把天球套合在其外围,按行星和地球运动速度差异确定行星和地球绕转过程中在轨道上的相关位置,根据行星运动方向和太阳周年视运动的方向,清楚定义了东西大距和东西方照。根据行星和太阳在天球上的投影及运动的连续性解释行星的顺逆行和留。按照行星和太阳的角距离解释行星的出没规律。  相似文献   

13.
正大寒的由来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即为大寒,般在公历的1月20日或21日。《三礼义宗》曰:"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在气象记录中,大寒不像大雪到冬至、小寒期间样严寒,但仍属于隆冬季节。小寒处于"三九",而大寒正处于"四九"和"五九",民间素有"小寒大寒,冰冷成团"的谚语,而"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大寒之后,气温从最低点开始回升,天气要变暖了。  相似文献   

14.
正二十四节气是古老的时间标志,然而,这个时间不是形而上的、纯数字的,而是和播种、劳动、繁衍联系在一起,可观可感,有温度,可触摸。它们是太阳高度的升降(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来自东南的暖风(《淮南子·天文训》:"春分后十五日则清明风至。"),是雨雪寒凉的变化(雨水、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寒、大寒、小雪、大雪),是谷物播种、籽粒渐见饱满以及抢收归仓的进程(谷雨、小满、  相似文献   

15.
太阳视运动图是以观测点为中心,目视太阳在天球上运行所形成的轨迹图.能直观地反映出某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也能反映某地全年日出日落方向的变化,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的地理现象.  相似文献   

16.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地球公转的周期,称为一“年”。地球公转的周期就是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周期,由于太刚周年视运动的参考点不同,则年的长度也不相同。常用的有恒星年和回归年。太阳在天球上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为一恒星年。长度是365.2564日即365日6时9分10秒。它是以相对不动的恒星作为参考点的,所以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真正周期。回归年是太阳在天球上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长度为365.2422日即365日5时48分46秒。它是以春分点为参考点的。为什么以春分为参考点的回归年比以恒星为参考点的恒星年短20分24秒呢…  相似文献   

17.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朗朗上口,而其间蕴含的中国最古老的文化更萦萦心头。二十四节气文化彰显了先民的勤勉智慧,铸就了时代传承的文化精神。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以上文字给你怎样的启发与触动,请从中选择一个节气或整体表达你对节气文化与当下生活关系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奇妙的循环     
盛夏 《动漫界》2022,(3):36-37
今天是大寒节气,是二十四节气里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之后我们又会回到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如此周而复始,让我们走过了一年又一年.除了二十四节气,自然和生活中还有很多奇妙的循环往复现象.宝宝,请你看看下面的现象,画出它们的循环路线,再说说其中的过程吧!  相似文献   

19.
每天看到的太阳东升西落现象,是地球自转的反映,称之为太阳的周日运动。准确地说,太阳的周日视运动方向应是自东向西运动(绕地轴)。如图1为地心天球,图中a、b、c分别表示二分、二至日的太阳周日视运动路径,彼此平行,与地轴垂直。二分日太阳视运动轨迹与天赤道重合。  相似文献   

20.
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祖先的独特创造,是黄河流域人民认识地球运动与季节变化、农事活动关系的经验结晶,为天文学作出了伟大贡献。二十四节气实际上表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时到达的位置。地球公转一周是360°,每转15°是一个节气,所以全年共二十四个节气。每两个节气相隔15日多点儿,每个节气都有比较准确的公历日期(如图),可以在日历上查到。我国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春、夏、秋、冬四季;而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是四个季节的中点,这期间的季节特征最鲜明。以上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八个节气。二十四节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