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考在选拔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高考重视知识立意的考核与中学素质教育目标却不相符合,近年来推进旨在"引导素质教育良性发展"的高考改革。考试内容改革,是高考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促进检验素质教育发展成果载体。高考形式改革,是平衡消除素质教育改革发展与高考指挥棒的矛盾的手段。以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真正发展为目的发挥现行高考模式的积极作用,正视存在的弊端,从完善制度和人才观入手,积极探索高考改革发展规律及走向。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高考招生制度是高校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但目前我国的高考招生制度存在着不公平性.本文通过比较和分析,揭示了现行高考招生制度存在的弊端,并提出完善高考招生制度,实现公平竞争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考招生制度的不公平性因素及修正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考招生是我国高等学校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的高考招生制度仍存在着很大的不公平性,本通过比较和分析,揭示了现行高考招生制度存在的不公平因素和弊端,并提出了完善高考招生制度,实现公平竞争的思路和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高考制度是教育教学和人才筛选的基本制度之一.从恢复高考制度三十余年的教育实践看,高考制度对于促进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重构教育公平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端也很明显.面对教育中的种种弊端,十八届三中全会终于将高考改革纳入其中,高考改革的未来趋势怎样,“三位一体”的高考改革有哪些利与弊?  相似文献   

5.
王灏 《广西教育》2014,(10):1-1
正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近日表示,我国即将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将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的高考:一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二是现行高考,即学术型高考。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选拔性考试,高考改革的每一个动向都牵动整个社会的神经。从"3+2"到"3+X",从全国统一考试到各省自主命题,从统一招生到高校自主招生,无论是考试内容,还是考试形式,抑或招生方式,高考改革的步伐一直都未停止。但历来每次改革都受困于顶层设计,而未从根本上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窘境,反而使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端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存在着严重弊端,是创新人才培养的瓶颈和障碍.文章指出为了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大力推进招生制度改革.要转变思想观念,努力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努力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从恢复高考的历史背景、高考改革的3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来看,应当充分肯定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现行高考制度存在的一些弊端只有通过深入的改革去消除,而不是将高考简单否定后废除。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的成人高校入学考试与招生工作基本上是沿用普通高考招生的模式.本文分析了现行模式的弊端,论证了广东省开展成人高考招生工作改革试验的条件与可行性,提出了改革试验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9.
试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框架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现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和不足,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教育适应科技进步的现实性选择。我们要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制度、培养过程和培养评价四个方面着力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  相似文献   

10.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高等教育公平与高考评价功能密切相关。现行高考评价制度存在选拔标准去个性化、评价方式趋同、应试教育导向等弊端,为此,应该探索多元的高考选拔制度,改革招生综合评价体系,推进自主招生与分类考试。  相似文献   

11.
缺少有效的外部质量证据是高考命题质量评价体系的缺陷。这不仅制约了高考质量的提高,而且影响了高考的权威性与公信力。问题成因是对高考教育服务的本质属性缺乏认识。解决该问题,需要从服务理念入手,以"服务对象"的角度审视高考命题质量,完善高考命题质量评价体系,提高高考命题质量。  相似文献   

12.
高考改革对基础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高考改革首先要在有利于高校人才选拔的同时,必须切实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其次,推行高考社会化,明确政府职能。再次,把基础教育评价的标准与高考分割开来。最后,高考改革给农村基础教育也带来挑战。基础教育需要什么样的高考,答案要在实践中寻找。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高等教育当中,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内容涵盖了招生政策、选拔方式、入学规格、录取方法等。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获得了快速发展,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已严重落后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探讨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及多元化趋势,对促进我国高校招生改革,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考预选考试是指对参加高考的考生预先进行的筛选考试,只有通过预选才能报名参加高考,是考生参加高考的资格考试,最初出现时间是1977年。高考预选可以减少参加高考的人数、减轻组织和实施高考的工作量。实行预选的省份通常按高考计划录取数的三至五倍确定预选数,指标分配问题和考试组织问题是高考预选面临的两大问题。预选制度的推行是20世纪80年代高考报名人数下降和录取率波动的主要原因。随着招生人数的扩大、报考人数的稳定、毕业会考的推行和招生条件的改善,预选制度逐渐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并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作为一种应急的权宜措施,高考预选考试制度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也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办人民满意的高考和选拔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前高考改革面临的两难问题,高考预选的过往能够为兼顾二者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考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以江苏高考改革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考制度改革有一定的规律和原则。本文系统阐述了高考制度改革应该遵循的公平性、稳定性、连续性、本土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原则,并以近8年江苏高考制度改革为案例加以分析,加深对原则的说明,以期对我国高考制度改革发挥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广东、山东、海南、宁夏4个省区2007年新高考在实行的第一年取得了成功,新高考方案各具特色。江苏省2008年的高考方案已经公布,此方案又不同于前四者。新高考既是1999年高考改革的继续,又是以考试内容改革为核心的综合改革。新高考方案突出了综合性,增强了针对性,地方特色鲜明,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准考证作为考生参加高考的唯一凭证,是高考制度的一个实物缩影。本文依据准考证上的关键信息,旁及相关的一手档案文献资料,从高考科目、高考时间、高考日期三个维度对70年高考制度的变迁展开探讨。70年来,保证人才质量和减轻学生负担是高考科目改革的核心要义,从分科考试走向选科考试体现了兼顾二者的不懈探索。高考时间从逐步增加走向科学合理,但由于高考时间缺少明文规定,1978年至1979年部分省份曾出现高考时间可以延长的特殊情况。“文革”前高考的开考日期变动不居,恢复高考之后则表现出较为稳定的态势。高考科目调整属于高考内容改革,触及高考改革的核心领域,牵涉面、覆盖面比较大,在改革中往往会呈现反复和曲折的特点。而像高考时间、高考日期等规范性改革属于高考形式改革,主要起规范和约束作用,呈现逐渐走向稳定和合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关系演变经历了创立与政治化、改革与错位、深化与协同三个发展阶段。高中课程育才与高考选才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高考科目仅是全部高中课程科目的一部分,高中课程标准也只是选择高考内容的依据之一,这导致二者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建议健全高中课程实施的督查机制、增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功能与作用、优化高考科目设置、深化高考内容改革,以提升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协同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9.
当前,随着艺考竞争的逐渐激烈,与之相伴的有关艺考招生中的公平性问题也不断出现,面对种种思考和质疑,本文试图分析这一现象的现状、存在的背景及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引起人们的反思,以期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选拔更多、更优秀的高等专业人才提供教育理论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高考制度在恢复初期,充分地体现了保证社会公正的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社会多方面功利性需求的汇聚,使高考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追求功利的活动,其功利性意义超过了社会公正的意义。高考意义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是高考制度缺乏教育理性内涵的"基因"所致;二是由行政化的教育制度决定下的高考制度的行政化特性所致;三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及政治体制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