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鞠庆田 《青年记者》2007,(14):159-160
“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党报新闻工作者来说,如何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新闻舆论引导水平,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新闻传媒与舆论是密切相关的。它是通过对事实的报道来影响社会舆论,马克思认为,报刊活动的目的是“经常而深刻地影响舆论”,并提出了报纸是“人民的文化和精神教育的强大杠杆”的论断。公众舆论是一支巨大的力量,伏尔泰说过:“人们把公众意见叫做世界之王,舆论就是世界之王。”他们的见解不约而同,他们都看到了舆论所具有的巨大力量并以不同的言语方式对舆论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  相似文献   

3.
主流媒体如何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旭日 《青年记者》2005,(12):50-51
所谓舆论引导能力,实质上就是用新闻舆论改造和同化公众舆论的能力,以媒体的立场观点改造公众的立场观点的能力,简言之,就是导致公众“态度的改变”的能力。对我国主流新闻媒体舆论引导能力,个人的基本估价是:正在逐步提高;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舆论既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也可以造成社会的动荡与混乱。正如梁启超所言:不能“以其名为舆论而遂足贵矣”,只有“健全之舆论”才可贵。因此,对舆论加以及时正确的引导,就是顺理成章的结论。尤其是处于转型期的社会,更需要对纷繁的社会舆论进行科学、有力的引导,以避免不必要的思想混乱和社会动荡,从而保证社会的快速、健康的发展。历史上,有近代“舆论骄子”之称的梁启超,具有高超的舆论引导艺术,颇值得现代人深入研究,以从中得到驾御当代舆论的有益启示。一、“舆论骄子”的舆论引导风采在中国近代舆论发展史上,梁启…  相似文献   

5.
每年“两会”的召开都可以看成是“民意”代表与中央决策层的一次直接“对话”,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各种方式建言献策,中央高层也给予积极回应,形成了官民互动、共商国是、积极向上的强大“舆论场”,为全年的舆论工作定下了“基调”。  相似文献   

6.
全国“两会”是重大的时政主题,“两会”报道要出新出彩,创新突破是关键。今年的“两会”报道亮点频出,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得以体现和提升。媒体真实准确客观传播新闻信息有助于构建健康的舆论环境,良好的舆论环境更能促使媒体更好地履行使命,彰显价值。  相似文献   

7.
“主流舆论”报道,历来就是党报的特色和“立身之本”,现阶段,强调壮大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正露益彰显其作为党报宣传使命与自我发展要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8.
今年的中国“两会”闭幕后,一个有关媒体“两会”报道娱乐化的话题便浮出水面。“两会”报道中女记者拦腰抱住张艺谋央求给点儿“下锅菜”的出格举动,“中国人看病不算难也不算贵”的“雷人”说法,都成为媒体的两会“大餐”,这些无不显示出媒体在对待严肃的“两会”报道上的娱乐化做法和浅薄的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9.
历年的“两会”报道都成为媒体报道工作的重中之重,综观今年人民网“两会”报道整个过程,特色栏目和报道方式都为其他网站所借鉴,大量原创新闻稿件和许多场次直播被各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转载,再次彰显人民网在大型时政报道方面的“龙头”作用和网上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威 《网络传播》2004,(5):18-20
2003年,中国互联网界相继聚焦到几件大事:孙志刚案、刘涌案,然后就是“宝马撞人案”。这几个事件可以说一浪接一浪,在互联网上掀起了巨大的波澜,继而影响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关于“宝马撞人”案件的言论,在网站的论坛上点击率超过了关于“非典”的话题。“宝马撞人案”这一舆论风波让人们开始注意到互联网的影响力,开始反思网络舆论在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整个社会舆论领域里,存在着媒体传播与口头传播的两个“舆论场”。正确处理“媒体舆论场”与“口头舆论场”的辩证互动关系,尽力扩大它们之间的重合度,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和影响力,是我们在实现“三贴近”中应该着力破解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实质上就是用新闻舆论去改造和同化公众舆论,以媒体的立场和观点去改造公众的立场和观点。当前中央提出的“三贴近”原则是为了引导舆论,宣传部门要求媒体“以正面报道为主”是为了引导舆论,强化新闻报道中的受众意识更是为了引导舆论。恰到好处的舆论引导应该是把握适度、领导满意、群众喜爱、市场接受,但  相似文献   

13.
网络情绪型舆论的调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彭鹏 《军事记者》2004,(7):48-49
民意是整个社会的普遍意识。民意通常以3种形态表现出来:潜舆论、显舆论和行为舆论。潜舆论是低水平的民意或处于形成时期的民意,表现为人民群众一致的内心活动。这时,民意处于一种社会情绪状态。潜舆论进一步升级,就会转化为显舆论,这时的民意表现为一种具有完整的意见形态的社会共识;如果舆论不仅用语言表现,而且通过行为来表达,便构成了民意的行为舆论,即大规模的群体示向性活动。网上的舆论多是处在潜舆论形态,多是一种情绪性的宣泄。  相似文献   

14.
舆论引导上有两大误区,一是在指导思想上把受众看成是消极被动地接受信息的“靶子”,片面地认为只要媒体不断轰击,受众就会接受这种观点;二是阻塞信息渠道,以为“控制”住了主流媒体就等于“控制”住了舆论。这种简单化对待“舆论引导”的结果,会造成“媒体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疏离。从而造成“媒体舆论场”公信力的缺失,实际上是放弃了舆论引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新闻策划有明确的目标和行动方案,是依据报道者对新闻事件和活动的理解与参与,形成一定的报道思路,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于客观事实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策划性报道,是主动式的客观报道,能够扩大报道的影响,把社会舆论的注意力聚焦到报道事件上,正确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甩,起到舆论的宣传、监督作用。像每年的“两会”报道,各家媒体都会发挥自己的优势,对会议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策划,让受众全面了解“两会”的精神,从而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两会”实质。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的理论基础上,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舆论观,其中“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江泽民舆论观的活的灵魂”。“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要做到“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必须把握什么是正确的舆论,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宣传舆论队伍,必须提高宣传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党的新闻工作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十六届四中全会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指出:要坚持宣传舆论工作的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增强舆论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这些论述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对新闻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出新闻工作的特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王雄 《新闻知识》2001,(10):14-16
在我国,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要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水平,是党中央对新闻媒体的基本要求。问题是,媒体在舆论引导活动中具体发挥着何种作用,它是如何引导着舆论运动的回答这一问题并不容易,它涉及到媒体的定位问题。社会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新闻媒体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微妙,这种作用既不能被夸大,也不能被轻视。因此,只有明确舆论引导活动中的媒体定位,了解社会舆论形成的动力机制,才能真正发挥媒体引导舆论的最大作用,正确履行自身的职责。一、舆论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2012年初,从事熊胆研发的福建药企“归真堂”谋求在国内创业板上市,引发激烈的讨论。一直致力于黑熊救助的非政府组织——“亚洲动物基金会”与北京爱它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会联合社会知名人士向福建证监局发函,反对归真堂上市,并在官网发表声明。受此影响,在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还有不少政协委员提案,要求制定《反虐待动物法》。由此可见,非政府组织的舆论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是非常强大的。本文将就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生活中的舆论活动展开探讨。魏猛  相似文献   

20.
王剑 《视听纵横》2007,(6):82-83
所谓舆论引导能力,实质上就是用新闻舆论改造和同化公众舆论的能力,以媒体的立场观点改造影响公众的立场观点的能力,简言之,就是导致公众“态度的改变”的能力。本文从作者主播《经视新闻》的实践出发,探讨如何发挥主播在提升电视新闻栏目舆论引导能力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