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爱军  李中永 《大观周刊》2012,(11):140-141
走进徽州民居,进入大门首先见到的便是“天井”,这是徽州民居一大特点,由于民居四周为高出木构架的封护墙,开窗很少也很小,所以天井主要为通风采光之用。“天井”是徽派建筑的重要格式之一,与马头墙、厅堂、厢阁等共同组成徽派民居的基本构件,也是徽州人的人文思想积淀和审美对象的主要载体。所谓“天井”,即居厅堂、两厢、居室之中间,不加遮盖、明亮敞开,俗称“天空之井”。天井是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本文从即这一角度出发,对天井在建筑规划中的应用性作了粗略分析,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能。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化与艺术是我国动画本土化的设计灵感源泉,而现代动画也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动画传播传统建筑文化的现状进行归纳和分析,找到了其中的不足之处,并对其表现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动画设计的实际要求,探讨了传播传统建筑文化的动画场景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3.
牛骏 《新闻世界》2011,(8):335-336
传统文化是本土文化得以继续发展的基础,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的徽州建筑室内装饰文化,是现代室内设计,尤其是安徽地区室内设计发展的基石。本文将从徽派建筑的室内装饰文化分析入手,探究徽派建筑的室内装饰文化,探讨传统装饰文化的传承与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从而推动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提炼传统徽派建筑群的特征元素,在研究地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对传统徽派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尺度及造型元素等的借鉴和运用作以研究。对新徽派建筑设计的进一步发展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古代徽派建筑中的装饰雕刻起到点缀美化建筑构件、烘托建筑文化气氛的作用,是徽派建筑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在现代建筑中,随着装饰艺术的发展,传统的装饰雕刻成为表达建筑文化的主体,并在现代建筑环境中与多种表现手法相融合,成为艺术的作品。该文通过现代徽派建筑装饰雕刻的成功案例,对徽雕的工艺内涵,文化意义以及其传承发展分别进行了分析、挖掘以及诠释。  相似文献   

6.
对绿色图书馆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绿色图书馆概念出发,分析了绿色图书馆对传统图书馆和现代图书馆理论、图书馆建筑以及图书馆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外立面测绘工作逐渐增多,传统的测绘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建筑立面测绘的相关要求。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克服了传统建筑立面测量的局限性,它能对建筑物进行无接触、快速、高精度扫描,同时将获得的点云信息快速转换成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据的高效测量方式,因此成为建筑立面测绘的新方法。结合工程项目重点分析建筑立面测绘的相关问题,讨论三维激光扫描仪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现代建筑起步在第一批建筑学学生学成归国之后,这个时候面临着与传统建筑的断代,社会环境和政治话语也较强势。本文从建筑竞赛入手,分析几位名家的风格,并讨论建筑教育,试图解释时代、人物、风格和源流的多重关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由客观存在的问题以及主观认识上的滞后,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建筑文化遗产也被钢筋混凝土的现代民居淹没而逐渐消亡,各民族传统民居的保存、保护问题成为一个日趋严峻的课题。我国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要求各省将历史文化村镇和乡土建筑列为调查的重点内容。并将"传统民居"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与代表性建筑大类别下的详细小类别加以录著,充分证明国家对乡土建筑、传统民居的保护工作重视度正在加强。本文以调研过的延边地区朝鲜族百年老屋为研究对象,从形成原因和特色,对其的认定和现状调查,现存问题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保护建议和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徽州民居室内外空间时刻都是以人的行为为尺度,体现着人的本性意志,是自然和社会的人双重意义的物化空间。分析徽州民居传统建筑空间观念,重视空间环境和城市设计,吸取传统建筑空间精华,以人为本,创造现代人性空间。  相似文献   

11.
徽派建筑作为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代表的文化元素符号具备深厚的民族和地域特征。门饰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组成,与文化生活、社会意识形态及传统文化联系密切。本文将结合特定历史时期门饰的民族和地域特征,探究徽派建筑技艺的艺术情节表达及其对现代设计创新与发展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现代图书馆建筑的主要特征入手,论述现代图书馆建筑新理念,提出现代图书馆建筑的趋势和发展方向。这对现代图书馆建设及图书馆结构功能调整等工作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扬中市档案馆成立于1959年7月,2008年9月新馆建成,2009年7月21日举行了纪念档案馆建馆50周年暨新馆开馆典礼。新档案馆坐落在市行政中心,单体独立建筑,整体三层,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内部采用中庭(天井式)贯通上下,顶部为玻璃顶棚。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发展的角度,对公共图书馆建筑的开放性、以人为本、可持续利用、现代化设施等进行了探讨,阐明了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转型时期图书馆建筑的理念及设计应对。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学五定律在复合图书馆时代的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五定律概念在现代图书馆学中已有新的发展,认为传统图书馆在观念、建筑、资源、技术等方面限制了五定律的实现。现代复合图书馆综合了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优势,为实现五定律奠定了基础。指出五定律对复合图书馆建设仍具有深远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灵活性是现代建筑的一个并同特点。现代建筑思想正在以“可变功能”代替“固定功能”的概念,使建筑物具有足够应变能力,延长使用寿命。对于图书馆来说,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的情况下,灵活性的问题就更加突出。图书馆建筑现代化主要表现在:第一、读者方便;第二、高效率;第三、灵活性大。而这三者中关键是灵活性。因为只有高度的建筑灵活性,才能产生图书馆工作效率的提高,并提高对读者服务的质量。因此,灵活性是建筑发展的生命力,是建筑发展史中的一大变革,亦是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显著不同的标志。英国著名建筑师哈佛·布朗(H·F·BTown)对设计图书馆提出10条质且标准,首要的一条就是灵活性原则——图书馆的建筑结构和服务布局都要体现灵活性。灵活性  相似文献   

17.
孙健 《工程建设与档案》2010,(2):175-176,179
阐述了灰空间的概念,分析了灰空间在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以及灰空间的生态性创作手法,并通过对灰空间与人的心理感受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分析,希望能进一步深入了解灰空间的理论,并更好的利用灰空间。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上海世博会核心建筑之一——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中国馆以其独特而又大气的造型,将中国传统建筑符号运用到展馆建筑中,让全世界通过这次世博会更好地了解中国。从这次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中可以看出,建筑师们越来越注重传统建筑符号的运用,许多新建筑已不仅仅一味的采取国际主义风格,而是与地域和文化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找到现代与传统的结合点。该文通过一些实例的分析与总结,希望从中能得到一些指导建筑设计实践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9.
人民法院作为国家机关之一,是国家法制的象征,是对公众进行法制教育的生动场所。在国家集中改善、建设基层法院审判法庭的背景下,现代法院建筑设计需摒弃传统设计模式,提升其精神内涵,文章从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法院审判法庭设计入手,对法院建筑的功能、流线和形象等方面探索法院建筑的合理性,及如何创造出法制文化特质的建筑形象,营造出浓郁的法制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0.
新图书馆建筑雕塑与现代图书馆文化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图书馆建筑雕塑是伴随着新图书馆建筑时代诞生的必然产物,它代表了一种现代的图书馆文化理念,具有强烈的民族地域特点和时代特征,新图书馆建筑雕塑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文化理性融合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