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晋煤集团在该企业职教中心召开了“首届预分配实习工作总结大会”,291名学生将投身矿山生产一线。预分配实习制度是指学生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实习结束后,采用预分配的形式,通过在生产一线“零距离”实习,过渡为一名合格技术工人的一项集技能培训和用人制度为一体的教育实习制度。它的显著特点是“零距离”实习,“准工人”上岗。  相似文献   

2.
"顶岗实习"——通向就业的捷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顶岗实习”的学生会有一些留在企业工作。而企业也有把“顶岗实习”的学生留在企业工作的愿望。笔者通过对所在学校学生“顶岗实习”促进“就业”途径一些做法的疏理,寻求一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由“顶岗实习”通向就业的捷径。  相似文献   

3.
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专业生产实习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根据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要求,对学生巴学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训练,旨在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技能,通过实习真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我们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对开放教育的生产实习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仍采用现行的“2+1”、“2.5+0.5”的两段式教学模式。该模式特点是学生入校后即进行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在最后一年或一个学期进行顶岗生产实习。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学生入校后按照教学计划不间断的完成本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环节的学习,专业知识掌握牢固:缺点是顶岗生产实习进入角色慢,不能对顶岗实习时发现的生产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学生对本专业新设备了解不足,尤其是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实习根本找不到与本专业相适应的管理先进、设备领先的企业。[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顶岗实习”和“预就业”的基本内涵分析以及对二者的相同之处和二者之间的差异辨析,理清了“顶岗实习”和“预就业”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及企业的不同要求和侧重点,为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就业,应对“更难就业季”以及企业获取优质人力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朱建 《职业教育研究》2009,11(11):114-115
“预就业”实习期间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由于缺少法律依据.往往导致学生人身权益不能得到充分保护。只有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主管部门、高职院校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妥善处理实习学生的意外伤害事故。  相似文献   

7.
浅谈会计模拟实习邱秀荣会计的职能分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共同完成会计业务的模拟操作。总之,学生在会计模拟室中如同在企业的财务部门,可迅速进入“角色”,顺利完成模拟实习。这是区别于一般课堂教学的显著特点。2、会计模拟实习内容的浓缩性。会计模拟实习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物业管理专业"5+2"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针对五年制物业管理专业学生进行了“5 2”教学模式试点。其实施流程包括:实习动员;双休日实践;每月总结交流,更换实习项目;学生个人评估,企业年度考核。模式实施中注重对学生的恒心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选择实力强的物业公司合作。  相似文献   

9.
“怎样使技校毕业生尽快适应企业生产第一线的需要”,毕业后能立即上岗操作?为此,我们对三年级学生进行了预分配.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提前一年进行毕业分配工作,由技校与用人单位协调,用人单位对各车间用人需求进行调查,并按用人缺口安排学生进行对口实习,原则上保证学生实习所在的岗位与毕业后的岗位相一致.实现这一设想,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学生读完二年级后已经具有相当的实际操作水平和能力.我们采取的措施,一是选用教改教材,使原来实习时间与理论教学时间1:1改变为2:1,大大增加了学生实习时间,强化了操作技能,去年毕业生考上四级工的已达82%,其中一人还考上了五级工.二是实行“二考三”制度,经市机械局、劳动局批准,开始对二年级学生进行三级工考试,考试合格率达100%,使原来学生毕业时才能达  相似文献   

10.
高职"2+1"培养模式的实践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高职“2+1”模式是指学生在三年的高职学习过程中,前两年在校学习,第三年到企业接受技能培训,以达到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在学生实习过程中,企业按需培训,校企双方共同管理。这样的模式符合中国国情,经过实践,毕业生深受企业的欢迎,学生就业率达99%。  相似文献   

11.
教学实习是锻炼学生适应课堂教学、培养课堂教学与课堂管理能力的关键,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教学实习模式强调以“学习共同体”为单位进行备课、课前预讲、课后交流讨论,形成完善的教学方案,组织有效的教学。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教学实习模式的组织实施需要注意加强对实习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同时要调动实习学校的教师参与到“实习共同体”中,共同完成实习活动。  相似文献   

12.
提高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是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关键。针对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了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企业职工到学校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的校企合作“互换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阐述了顶岗实习质量监控和考核体系,同时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生产实习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在2000年 11月召开的“全国大学生教学实习与社会实践工作研讨会上”,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同志强调指出:“实践教学比理论教学更重要,而它目前却是一个薄弱环节”。周远清同志的讲话,将实践教学提到了应有的高度。生产实习作为实践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应该予以充分重视。 一、目前地方大学生产实习教学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影响生产实习的因素。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企业越来越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主要原因:(1)学生到企业实习,由于理论知识不够、实践经验缺乏,一般很难直…  相似文献   

14.
坚持“以人为本”,搭建“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平台,中职建筑专业可实施定向培养目标的分层模式。针对“专业班”教学的任务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强调理论够用,突出强化实训、实习环节,可尝试构建“三段式”的实习教学框架,通过课程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三个实习阶段,使学生的专业技能逐步实现会→熟→巧,最终达到专业的综合技能目标。  相似文献   

15.
鉴于就业压力以及高校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节的现实,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进行企业调研,对就业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的制订了“2+1”人才培养方案和“1”中的实习指导书以及实习指导方案;对包括教学改革动员,开发实习基地,实习前教育,模拟招聘,实习专场招聘面试及个别招聘面试,为每位学生落实顶岗实习单位,建立学生小组实习指导体制,形成个性化实习指导方案及后续工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预分配实习制度是技术工人培育机制的创新,是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不仅实现了理论课堂与生产现场的教学互动,而且提高了实习效果,有效地向生产一线输送了大批专业对口、素质较高的“高级蓝领”,解决了企业多年来存在的“技工荒”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实习是职业技术教育重要的教学环节。现场实习中教师应善于“因材施教”,指导学生抓住实习中的各种机会,如抓住易损件现场请教,结合现场讲解故障,参与设备的组装过程,寻找废旧零部件学习等等。把“捕捉”有利实习机会的指导思想贯彻到学生实习中去,引导学生在现场实习中眼捷、口勤、多动脑、多提问,以使实习取得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天天"实习"     
晚上下班回家,女儿兴冲冲地跑过来告诉我:“妈妈,今天放学时下雨,我没带雨伞。实习老师怕我淋雨生病,给了我两块钱,让我乘三轮车回家。”我的心头一热:“噢!你们的实习老师真好!”女儿骄傲地把头扬得高高的:“我们实习老师就是好嘛!从来不打我们,也不训我们,我们犯错时总是耐心地教育我们。实习老师对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好,从不偏心。要是我们的老师都像实习老师就好了!”女儿的话使我想起了十多年前我的实习生活。那时候的我“纯”得头脑中没有一丝杂念,怀着对教育的满腔热忱,去面对每一个孩子,上好每一堂课。我的热情很快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职学校与企业构建了“2+1”新型教育模式,学生三年的中职学习中,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进行一些基本的操作培训,最后一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实践证明,“2+1”新型教育模式,有利于中职学生实现融汇知识、提高技能、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20.
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高校及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实习预就业”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做好“实习预就业”教学工作,需要参与各方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加强管理,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