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图书馆应恢复图书寄存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寄存是我国早期图书馆所开展的一项工作,其特点是,鼓励民间藏书者将其藏书寄存于图书馆,并通过图书馆向社会公众提供免费阅览服务,以此实现了私人藏书的社会化利用。目前。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发展很快,已进入数字化时代,但恢复开展传统的图书寄存工作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献寄存是馆外个人或组织将本人或本组织的文献资料寄存到图书馆的一项工作。图书馆作为文献收集、保存和利用的公共文化机构,可以接受个人和组织寄存的文献资源。这些文献对丰富馆藏资源和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献寄存分为单纯寄存和可利用寄存两种模式,可以通过借鉴图书银行的做法、采用图书馆中介模式或把寄存文献暂时作为馆藏资源加以利用等方式加强对寄存文献的管理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杨利民 《图书馆》1997,(1):69-71
本文通过分析中小学图书馆的现状,从班级图书角现象入手,推证了在中小学图书馆广泛开展图书寄存活动的可行性及作用,它对改善中小学图书馆藏书短缺,开发文献资源,推动中小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本书库作为图书馆藏书的一部分,是为了解决库存空间问题,依据文献利用率的情况而采取的一种藏书布局调整的有效方法,但随着基本书库文献的日益增多,及图书馆文献数字化进程的飞速发展,这部分图书的管理已经成为图书馆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新难题。  相似文献   

5.
图书捐赠与图书寄存是图书馆丰富馆藏文献的两种重要方式。为了明确收赠、存寄双方的权责,打消捐赠者、寄存者的顾虑,双方需要签署相关协议。无论捐赠还是寄存,都必须对图书保存条件、方法、时间、版权等问题做出约定。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意外,最好进行投保,但目前国内尚没有图书馆险种,可以暂时利用财产险和艺术品险种投保。参考文献22。  相似文献   

6.
何谓藏书利用率呢?在一定时期内馆藏中读者利用过的图书册数占馆臧总数的百分比。这一比值即为该时期内的藏书利用率。计算公式为:藏书利用率P=(读者利用过的图书册数N)/(馆藏图书总册数M)×100%藏书利用率反映了一个馆所收藏的图书被利用的情况。它是评价图书馆办得好坏的基本数据之一。图书馆藏书一般可分为如下几部分:基本藏书、阅览室的藏书、保存书库的藏书、内部书库的藏书等。各种类型的藏书由于用途不同,因而利用率也不相同。阅览室内的图书利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国外寄存图书馆的产生与发展历史入手,辨析了两种寄存图书馆——政府出版品寄存图书馆和低利用率文献寄存图书馆的主要差异,并从更广阔的视域上概括出二者的本质共同点,指出二者的本质共同点构成了寄存图书馆模式的基本特征,并就未来应用寄存图书馆模式开发多种文化信息资源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图书馆界开展图书寄存服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寄存是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一种重要方式。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早期,图书寄存深受业界重视,成功案例为数众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当前环境下,图书馆界开展寄存服务有着现实的意义和重要性。目前,有的图书馆已经开始推行古籍寄存服务。在此基础上,寄存服务完全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图书馆界可以借助宣传效应和法律手段,借鉴图书馆界的历史经验和档案界的实践经验,广泛吸纳图书寄存。  相似文献   

9.
浅谈基藏图书的藏与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大中型图书馆一般都设有基藏书库,或称"保存本书库、样本书库".设该书库的文献原则上不对外开放和流通,仅供读者馆内参考查阅.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文献数量激增而购书经费严重不足的矛盾日趋激烈,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各图书馆只好保刊砍书,保品种砍复本来维持正常的服务工作,从而使图书的拒借率越来越高.因此,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基藏书已引起许多图书馆的重视.本文拟从个人观点浅析基藏书库图书的藏与用.  相似文献   

10.
从50年代开始,各高校图书馆相继建立了“样本书库”,或称“保存本书库”,即将人藏的图书每种抽出一册(套)作为样本单独设库存放。建立样本书库的目的,是为了建立比较完善的文献资源储备体系,因此藏书是不外借的,如读者急需参考,也只能在室内阅览,不能借出。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各馆的截书品种都较齐全,保存完好。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图书馆的样本书库的藏书,就是这个图书馆藏书体系的缩量影。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前期国家图书馆的图书寄存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期,我国图书馆界即已开展图书寄存服务。国家图书馆在京师图书馆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时期的图书寄存服务走在行业前列,制定了《收受寄存图书规则》等规章制度,通过各种途径吸纳寄存图书,成果丰硕,其图书寄存服务的经验对业界在当代推行这一服务很有借鉴意义。参考文献11。  相似文献   

12.
<正> “三线藏书”是近来在藏书组织问题上出现的一种新观点,即在安排主书库藏书时,完全以藏书的利用率为依据,依次安排藏书的远近位置,以方便读者和图书流通人员。80年代以来各馆的年进书量增长了几倍、几十倍,书库面积需要大大增加,其中大部分图书馆建起了新图书楼,建造的书库有的达到七层、八层还不能满足需要,于是,藏书布局的研究要求我们解决新的问题,“三线藏书”正是这方面的一种反映。其次,我们应该明确,“三线藏书”的观点是针对基本书库中的藏书组织问题,而  相似文献   

13.
读者的阅读倾向可以反映读者的学习兴趣及对图书馆文献的真实需求,可以作为图书馆藏书建设和文献服务的重要依据。利用图书预约数据研究读者阅读倾向,是一种科学、客观的统计分析方法,因为预约图书是读者需求最强烈的表现,其统计具有科学性、便利性、客观性。  相似文献   

14.
图书分类工作是图书馆藏书整理工作中的关键性环节,是图书馆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图书分类揭示了图书文献中所反映的学科内容和其他具有检索意义的特征,并用分类语言进行描述,使图书文献获得标识,借以分门别类地、系统地检索藏书,达到为读者提供馆藏信息,方便利用图书文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开发图书馆丰富的藏书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是图书馆要不断探索的新问题。本文试就”保存本”的开发与利用问题,谈一点浅见。一、“保存本”的现状及产生的历史根源很多省、市图书馆的书库都分为流通书库和基藏书库。流通书库供广大读者随时借阅,基藏书库侧重长期保存。我们说的“保存本”即是基藏库藏书。基藏库藏书是从到馆的图书中,每种提取1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杂志编辑同志: 我建议建立湖南省寄存图书馆网。理由主要有: (一)可存放各图书馆剔除的一些书籍。现在各馆剔除的一些书籍怎样处理?主要处理方式是:1、折价卖掉,2、调拨给其他单位使用,3、作造纸原料,4、成包打捆,堆放起来。我认为最好的处理办法,是建立各级寄存图书馆网络。使这些剔旧提存的书,有地方存放,能调剂给需要的图书馆。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图书资料的作用,充分体现它的使用价值,对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充分节省和利用资源,减轻有关馆的压力,补充有关馆的藏书,都是十分有益的。 (二)建立寄存图书馆是国际图书馆界的一个发展趋势。现在美国、西欧、苏联、日本等许多国家,都相继建立起了自己国家和地区的寄存图书馆。这反映了国际图书馆界的一个动向,一种发展趋势。我们国家也在  相似文献   

17.
<正> 高等学校部分图书馆为了方便读者查阅图书文献,实行开架借阅,让读者入开架书库直接查找所需要的图书文献.在开架借阅的情况下,还是否在开架书库设置图书馆目录?形式上看起来,开架书库设目录发挥不  相似文献   

18.
开架借阅实行完全分类号排架的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馆是一个藏书逾百万的大型图书馆,96年迁入新馆后,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实行了三线制的藏书体系,对大部分图书实行了借阅合一、开架管理,图书文献的利用率大大提高,进一步激发了读者利用图书馆的积极性,读者日流量达两千人次以上.  相似文献   

19.
接受热心读者或者社会知名人士捐赠图书,曾经是图书馆增加馆藏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美国国会图书馆最初藏书的核心部分就是由私人图书馆捐赠的。国内解放前也有某些图书馆因为战乱或者天灾导致馆内图书损毁,或者新建立的图书馆书库空虚急需大量图书充实馆藏,因此“某某先生向某图书馆捐赠书籍多少本”就会成为报纸上的大标题,也是文人雅士所乐做的一件善事。其时的图书使用周期长,捐赠图书的利用率较高,因此捐赠图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目录     
1.图书馆目录的意义图书馆目录是一种以反映图书馆所藏图书文献为基本特征的目录,是揭示、识别和检索馆藏文献的工具。图书馆目录所反映的馆藏文献范围具有特定的地域含义,既特指一个图书馆收藏的文献,又包括一个或几个地区、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文献。图书馆目录通过各种款目,记录并向读者报道文献内容和形式特征,帮助读者了解馆藏文献,选择自己需要的图书文献。各种款目按照某一科学的检索体例排列,即形成各种不同的图书馆目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向读者提供检索文献的途径。图书馆目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数量的增加、社会对利用书刊资料的需求而产生、发展的。鉴于图书馆藏书的丰富和读者需要的多种多样,图书馆目录不仅具有某一特定的检索属性,而且各种目录互相补充,形成适应各种检索需要的图书馆目录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