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明 《太原大学学报》2011,12(2):119-122
职业能力是人们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高职教育的重要课题。能力是在实践中练就的。职业能力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和提高的,DV作品创作是培养、提升影视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会计职业能力是胜任会计岗位的必要条件,提高高职会计教育质量最为有效的措施就是构建高职会计职业能力框架,以能力体系指导培养模式.使用结构方程方法,以AMOS为分析工具,在构建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的同时,还能进行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和参数估计.基于问卷调查数据设计的会计职业能力框架,涉及三类职业能力要求,对估计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可以得到高职学生会计职业胜任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并为培养高职会计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胜任力是指教师为适应高职教育教学这一特定岗位而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特质的总和。通过行为事件访谈和问卷调查,借助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检验、效度检验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了包括自我管理、科技素养、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实践能力、职业素养胜任力等六个维度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胜任力模型,以此作为选拔、培养、培训、评价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职业胜任力模型是企业人力资源选择和考核企业员工的基本工具之一。本文探讨了高职电子专业基于职业胜任力的人才培养改革,提出了跨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开放式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概念,探索基于职业胜任力的高职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高职课程设计要反映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特征,要增强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及职业适应能力的不断扩大延长;职业胜任力模式具有重要的人力资源价值,高职课程设计必须体现职业胜任力模式的人力资源价值;高职课程设计的"技能"范式应转向"职业胜任力"的范式,实现高职课程设计的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与基于职业胜任力模式的员工招聘选拔考核模式的对接与融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对高职英语职业能力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视角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普遍实施教学模式的改革,项目教学法是工科专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学习内容与未来岗位相结合,培养胜任未来工作岗位的具有相当职业综合能力与素质的高职人才。就项目教学法在机床电器与PLC课程实践,进行一定的探索和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8.
职业技能包含职业技术胜任能力与通用能力,通过对社区护士的岗位能力进行分析,提出对其通用能力的要求,进而分析传统教学对通用能力培养的缺失,在高职教育观指导下对《社区护理》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旨在探索突出通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明确指出要把发展专科高职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输送区域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培养职业能力成为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文章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探索商科课程体验式实践教学,保障学生有效达成岗位胜任能力.并以绩效管理...  相似文献   

10.
教师胜任力模型可以为选拔和评价教师提供重要的依据。在总结国内外高校教师胜任力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职业类院校的自身特点编制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调查问卷,并运用此问卷调查苏州7所职业类院校的397名教师。最后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验证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的模型。结果表明,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结构包括能力技能、个性特征和工作态度等二阶三因素模型。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是使大学生习得和拥有胜任某职位或职业并保持和发展相关职位和职业的个性特征、技能特长等特质,胜任力是大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体现。建设基于胜任力理论的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有利于提升高校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2.
开办职教本科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举措,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胜任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相较于其他类型教育而言,职教本科教学胜任力具有其独特的理论内涵和评价体系,应当兼具成效和能力要素,表征为教师的教学知识、教学能力、职业品格、个性特质、自我认知、行为动机等六维度48个评价因子,并着力从高职教师自我赋能、教学发展共同体构建、专业师资培养培训和资格认证标准引领四个方面提升教学胜任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高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探索"教学内容的剖析,旨在探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根据职业价值观相关理论,引导高职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有效指导和帮助高职大学生探索、澄清职业价值观,明确职业目标,有针对性地提高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提升就业满意度,为高职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创新与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高职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尤其要提高学生的首岗胜任能力。文章分析了高职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建材专业为例阐述了首岗胜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出完善建材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培养、强化合作企业"外包"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创设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软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李桂英 《教育科学》2012,28(3):38-42
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科学有效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育能够胜任岗位要求的、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前教育领域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构建目的、原则、内涵和实施效果等方面探析"五位一体、五环交互"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职业素质是衡量高职院校学生能否跨入职业门槛以及胜任职业的重要条件。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以及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构建以职业理念教育为基础,职业能力教育为核心,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创新素质教育为灵魂,创业素质教育为方向的职业素质教育平台,为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新的途径和操作经验。  相似文献   

17.
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其内涵精准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在对综合职业能力概念辨析的基础上,通过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职业流动与职业发展、非完善到自我实现三个层面的价值考量,明确了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价值标准和重要维度;在不断变化着的职业生涯中,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驱动,以"适应"和"创新"为核心,从就业竞争力、职业胜任力、职业创新力三个层次对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内涵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8.
将胜任力理论引入高职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研究内,能突破传统以学历水平和科研成果作为思政教师素质优劣的评估模式。在新时代下,高职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思政理论知识和优秀的教学技能,更需要拥有良好的职业胜任力。结合高职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重要性及构成要素,探析影响教师胜任力的因素,提出高职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9.
高职青年教师理论胜任力及其校本培养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胜任力是指高职教师理解、应用所授专业学科理论和教育科学理论的能力,多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较为欠缺理论胜任力。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型学校、帮助青年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为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建立学术讲座制度、开展教科研活动等方式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提升其理论胜任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素质洋葱模型"的理论框架,通过访谈法、资料分析法分析高校辅导员胜任力要素,即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动机等显性和隐性胜任力特征,结合现阶段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结构及工作性质特点,通过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师德教育、完善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考核体系、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内涵三方面来培养、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