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们为了指导学生作文,在语文课本之外选编一些“范文”,让学生课外阅读,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近来有不少教师只重视“范文”,而轻视课本。他们往往略讲或不讲课文。以便腾出时间,讲授自己选编的“范文”,使学生读了可以“比葫芦画瓢”。这种现象以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毕业班为最严重。据我了解,有的学校,毕业班使用的语文课本里的文章,老师大多没有讲解。有一位教师说:“高中第五册语文课本20篇课文,只有《沁园春·雪》  相似文献   

2.
当前部分学生之所以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除了教学方法上的原因外,与一些学校小学语文考试过多地离开语文课本不无关系。近年来,一些语文试题,由于强调考能力而丢开了语文课本。学生平日学了半年,到考试时课文中的题只有一二道小题,占十几分,其它都是从课外找的题,难怪有的学生讲: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由于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许多老师不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读课文,而只是强调说“课外自己熟读”。从目前中学的教学现状来看,可以看作是老师在找借口。为了应付高考,学生的作业负担已经很重了,课堂上只讲授其他的内容,对课文文本本身却只是简单的一句“课外自己熟读”岂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结果是上课分析课文时,学生一问三不知,尤其是课后课文一遍也没读的同学,更是不知老师所云。鉴于此,我们应该再次强调:课文必须扎扎实实地读,才能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其实,中学里的语文,实际上是语言和文学的…  相似文献   

4.
多年以来,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着以考试和课本为中心的现象。教师只讲授课本中的内容,甚至只讲授课本中与考试直接相关的部分。在考试导向下,学生的语文学习往往只局限于“课本加练习”,结果导致学生阅读量极少,知识面十分狭窄,缺乏独立思考和自己内心的感悟,语文素养很难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效和质量是素质教育的一面最直观的“镜子”。提起作文,老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教师难教,学生难写。作文教学不仅是教师在作文课上向学生讲授写作文的技法,而是在平时讲授范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感受作文的写作特色,教师加以指导。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谓阅读教学就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即引导学生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个体语言的过程。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交给学生的应是“语文”本身,而不是“关于语文”的那些东西。检验阅读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看三条:一是全体学生是否能够熟读(乃至背诵)课文;二是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本课的字词句;三是是否理解了课文内容,把握了  相似文献   

7.
读了闻泉新先生的《示范动作》(《教师博览》2000年第2期转载——编者),我想说说语文教学的示范。语文教学也有示范。语文老师不像体育老师做几个动作,也不像美术老师画张画,数学老师算几道题,而是指导学生读写。读是教学生怎样阅读范文。古代的语文教学,是以四书五经等书为范文。学生熟读了这些书,才开始对对子、吟诗、作文的。今天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师 ,应有他独特的个性化形象。笔者认为 ,语文教师的课堂形象应是语文的、艺术的。教语文的首先应该爱语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语文 ,才会去爱你的每一节课 ,才会去钻研每一篇课文 ,课堂教学才会有足够的空间和情感。许多沉闷的课堂并非由于课文引起 ,而是由于教师本身消极或浅薄所致。语文教师应该是将满腔的热情洒在语文课本中 ,或喜或悲或怒或忧 ,情真意切 ,嚼出味道 ,这样才能触发感情 ,感染学生 ,感染课堂。“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课堂之所以令人倾倒 ,我想首先在于教师有深厚的感情。这是任何语文教师也不该忽视的。…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习,简而言之就是读书,就一般意义说,读的就是课本。再具体一点说,读的就是课文。可是,不管学生还是教师,很少有人能说清需要学什么和教什么。语文不像其他学科,学的内容是显明的,或公式、定理,或事件观点,或实验、结论。语文的内容“溶解”在课文里了。课文里有什么?生活和人生。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本中不论是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寓理于事的寓言、童话,都是学生习作的优秀范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除了引导学生多读、多背课文中的佳词妙句、精彩片段,还应从课文的内容选择、材料组织、语言表达、篇章结构等诸多方面着手,有侧重点地从每一篇课文中挖掘出一个习作点,引导学生抓住这个习作点进行习作练习,能有效地降低作文的难度。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以课文为例进行选材,并为作文服务。  相似文献   

11.
前段时间,我在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初中青年语文教师讲课大赛的时候,看到这样的一幕:一位男老师在讲授《陈太丘与友期》这篇课文时,抽了一个学生起来朗读投影上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当读到“轶事”时,这个学生读的是ti ě事。马上有学生说错了,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课本是根据“课标”编纂的,它选取了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文章,系统地介绍了语文基础知识,是向学生进行系统语文教育的教科书,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但受教育体制,教育环境等的影响,有的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丢开“课标”提出的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完全依照课本内容进行教学,把教学课本内容当作教学任务完成。  相似文献   

13.
张赛男 《文教资料》2006,(22):96-97
语文教学的两大内容是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语文老师除了要上好课,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写作文。课本中每一篇文章可以说都是最好的范文。通过讲授课文,指导学生写作,是作文教学的重要步骤。但不少教师将讲读课与作文课分开来进行教学,在讲读课上只进行范文教学,不搞作文教学,关于作文教学的内容或存在的问题则放到作文课上去教授、解决。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一般每周只有五节语文课,两周才写一篇作文,用于作文上的时间实在太少了。而每个学生都要面临高考的挑战,作文就占了六十分,如果作文出了问题,则有可…  相似文献   

14.
现行七-九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各类插图150多幅。其种类之多。内容之广。数量之众,堪称历届语文教材之最。这些课文插图。不是对课本的装饰.而是教材内容的延伸。它不仅凝聚了课本编辑者的匠心独运.还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也拓展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视野。然而,仍有不少语文教师,没有把这种类繁多、画面精彩、数量颇丰的课文插图利用起来。为语文教学服务。却把它当成可有可无的课文点缀;在教学中他们视而不见,见而不用,用而不全。这种严重浪费课程资源的行为和忽视课文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现今的高中毕业生语文学科要经历会考和高考两次考试,两次考试虽然在同一大纲指导下,但测试的要求却颇不相同。会考语文的测试内容以课本为主.高考语文以测试课外内容为主。前者重基础,后者重能力。学生感觉两者要求不同,似乎不好兼顾,教师感觉一学期内面临两次考试,时间太紧,课时不够,或则早早结束讲授课文,投身于题海之中,或则增加课外练习时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具有鲜明的文学色彩和丰富的情感倾向。可是,长期以来,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却存在着重思想、轻情感,重智商、轻情商,重理性分析、轻情感体验的倾向,忽视语文学科的个性。教师对课文的情感淡漠,往往把反复地、机械地操作当作语文教学的全部,疏忽了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关怀,忽视了对语文学科人文魅力的张扬。一段时间教学下来,学生不是喜读爱写,而是厌读怕写。课堂上,本该活泼烂漫的学生却缺少了应有的率真和灵气,  相似文献   

17.
口语交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但是很多教师往往对此并不重视,只是给学生讲解那些考试试题,围绕考试讲课,忽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实口语表达能力关系着语文的综合水平,它的能力高低影响着阅读、写作、分析等其他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它作为重要内容来抓。  相似文献   

18.
在多年的高考化学复习中,发现有的教师在高三总复习时完全丢开课本的知识体系,不在课本的知识点和重点知识上下功夫,而是搞知识块的“大串联”、“大覆盖”、“大综合”。眼睛不是盯在课本上,而是盯着当年的高考题:“高考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  相似文献   

19.
罗芳香 《新教师》2023,(2):42-43
<正>语文教学中,以“读”促“想”,读是第一位的。但很多语文教师在讲授一篇课文时,往往忽略了品读的教学作用。他们认为,一篇课文是否能够学得好,主要在于是否把握了精髓,即课文的中心思想要准确掌握,要撷选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学会、记住,这样就基本上完成了一篇课文的学习。不可否认,这些是一篇课文所要学习的内容,但如果只掌握这些内容,学生在精神上就无法与课文产生更好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20.
提起作文,教师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确,就一堂作文课而言,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满头大汗,而学生仍然无动于衷、无法下笔。在几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领悟出了,作文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在作文课上向学生讲授写作文的技法,而且要在平时讲授范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感受作者的写作特色。教师适时加以指导,鼓励学生借鉴、模仿,写出自己的文童。在不断的思考与探索中。我有以下几点深切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