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朋友们,我想请问大家一个问题,在您的钱包里面应该有一样东西,大家猜是什么?钱、人民币、信用卡?好,都是正确的!不过,我这里说的是您的身份证,带有身份证的朋友可以掏出来看一看,您的国籍、姓名、性别还有出生年月,都清楚的写在上面,对吧?我想说,这,就是您的袖珍档案。朋友们,档案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档案是对历史的记录,它承载着一个人、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中国历史上,档案工作与编史修志有  相似文献   

2.
由白润生教授主编的<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事业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终于出版了.这本书是由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著名史学家白润生先生策划和组织出版的论著,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复旦大学教授丁淦林两位先生为之作序.本书与此前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同为国家"十五"社科基金项目<少数民族语文的新闻事业研究>最终成果,两者相辅相成,为读者勾勒出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事业从古至今发展的完整全貌.  相似文献   

3.
蒋剑翔 《新闻记者》2008,(11):85-86
1992年底,我采写了一条<零陵在深圳成立全国首家打工基金会>的新闻稿,1993年1月,新华社、<新华参考>、<中国人才报>、<中国劳动报>、<中国乡镇企业报>、<农民日报>、<南方日报>、<经济晚报>、<湖南日报>等全国几十家媒体都用了,好些报纸还登在了头版头条的位置.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一个边远地区的正面新闻,为何具有这般冲击力?答案只有一个:这确实是一条新闻,一条大家都关心的新闻!  相似文献   

4.
听说张瑞芳与我父亲住同一个医院,我马上找到写<张瑞芳传>的姜金城先生,请他带我去拜访张瑞芳老师. 我小时候看过不少由张瑞芳主演的电影,如<凤凰之歌>、<李双双>、<万紫千红总是春>、<母亲>、<南征北战>等.  相似文献   

5.
朱金甫 《历史档案》2008,(4):135-136
近蒙王道成教授赠我<京华史迹揽胜>(上、下册)一书,这是他与林克光、佟洵先生共同主编的有关北京及其周围地区文物古迹的论集.欣喜之余,匆匆捧读,获益良多,颇有感受.  相似文献   

6.
2005年,青岛人民广播电台的<行风在线>节目播出一周年之际,在电视播出的一次特别节目中,主持人问一位打过热线的听众:您觉得电话这一端的某局的刘局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位听众回答:40多岁,板着脸.而这位刘局长很委屈:我挺随和的,我现在跟您对话的时候是微笑的.  相似文献   

7.
访谈主持人:月光 月光:兆刿教授您好!我看到您在线了!很高兴您能接受<档案界>的邀请做客档案界论坛的<名家访谈>.覃兆刿:主持人你好!很荣幸受到蔡总编的邀请,作为首位被访者更是诚惶诚恐.各位专家和档案界的朋友,你们好!  相似文献   

8.
《青年记者》2010,(1):26-26
<青年记者>:请问您对媒体的民调实践有哪些忠告和建议? 夏学銮(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无冕之王"的媒体,在民意调查方面具有传统优势,在舆论监督和推进中国社会和政治文明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记者: 您在1994年写了一篇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文章<黄金时代缺少什么>,在当时产生了较大影响.请问您当时的思考过程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0.
农燕玲:黄老师您好!谢谢您接受<档案界>论坛的邀请做客<名家访谈>.我是主持人农燕玲. 黄世喆:主持人您好!也谢谢<档案界>论坛的盛情邀清,给我一个"被上线"的机会. 农燕玲:黄老师还是一如既往的幽默啊.  相似文献   

11.
开场白:当您看到本期辩题是<我心目中的三个体系建设>时,一定会感到奇怪,怎么辩题中的"两个体系"变成了"三个体系"呢?为此,请特别关注本辩题的最后一辩.从下期起,<我说编制"十二五"档案规划>将闪亮登场.  相似文献   

12.
早些年我出过两本书,一本<两副面孔>,一本<拎出新闻眼>,凡读过这两本书的朋友,一定会发现我与梁衡先生有过一段交往.<两副面孔>的序是由梁衡先生作的,许多刊物都登了,有些影响.<拎出新闻眼>里有我撰写的长篇文章<梁衡:愚溪桥畔与柳子对话>,该文被收进好几本集子,读者也爱看.梁衡是著名的大记者、大作家,能得到他的鼓励,确实颇感荣幸.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记者:首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先谈一个当前专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向问题.目前大家谈得较多的是传统图书馆与迅猛发展的数字图书馆间的关系问题,如二者是并行发展的,还是相互兼容的,或者是后者取代前者?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到底如何?等等.<中国图书馆学报>是本专业学术观点的聚集地,您又是本专业研究和科研成果编辑出版方面的专家,请谈谈您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本刊特约记者:肖老师,您好.2005年7月8日,"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在武汉大学举行,论坛发表了<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在图书馆界引起了较大反响.作为<宣言>诞生的见证者,您能给我讲讲<宣言>的核心理念吗?  相似文献   

15.
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 《出版参考》2005,(14):40-41
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关于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诉我的.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  相似文献   

16.
袁楠 《编辑学刊》2006,(4):49-52
<朗读者>在2006年1月推出,首印1万册一个月内售罄,到4月已重印两次.众多作家、学者和读者钟爱它.在引进版纯文学作品中,这颇令人欣慰. 1999年,当时译林出版社的老社长章祖德先生站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博达版权代理公司展台旁,请他们推荐一些好书.王建梅女士推荐了<朗读者>,说是不长的一部小说,但有个在台湾的德国教授看后泪流满面.章先生很吃惊,德国小说向来以逻辑严密见长,而非以情感取胜,一个中年男性学者怎么会为此流泪?他当即提出要样书.这本书后来被章先生一口气读完,他感慨不已,当年就引进了版权.翻译出版时定名为<生死朗读>.  相似文献   

17.
去年国庆节期间,收到李文珊先生从河北寄来的<火红年代留影>一书.这本书是他的最新文集,由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该书收录了李文珊先生1949-1959年在<山西日报>从事新闻工作十年间所写的一大部分通讯、报道、文章和特写.厚厚一大册,洋洋40余万言.书中反映的上世纪50年代的十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十年,它是人们公认和长久怀念的一个火红的年代.翻阅文集,深长思之,我感到把该书题名为<火红年代留影>十分贴切.  相似文献   

18.
话题新闻作为一个概念,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光明日报>.当时<光明日报>以"每月聚焦""今日话题"两个名牌栏目为依托,发表了大量的话题新闻,如<部长同志:您办公室里有国旗吗?><黑米专家的困境说明了什么?>等等,在社会上产生了反响.  相似文献   

19.
昌庆旭 《图书情报知识》2008,(5):107-108,106
2008年清明节刚过没几天,我从电子邮箱里收到毛相骞先生的来信,他说:"你给梁建洲先生写信的那一年是鼠年,今年又值鼠年.图书馆事业发展得愈加先进和完善,但是经历过那些往事的人已愈来愈少,程焕文教授的<文华情怀>还在继续进行,我希望令尊的事迹能出现在<文华情怀>的栏目上."笔者特撰此文,谨追忆先父昌少骞与文华图专之渊源,并缅怀图书馆界的前辈们.  相似文献   

20.
2009:中国电视创新对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智锋(以下简称"胡"):今年是<现代传播>年度对话的第六个年头,2004年我跟刘春一起做的"会诊中国电视"算是一个开端,其间做的一系列年度对话在业界和学界都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今年我们又把凤凰卫视执行台长刘春先生请回来,同时还邀请了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舫州先生.刘春先生身在一线,但对中国电视的发展有很深的理论性思考,徐舫州教授身为知名电视学者,但对中国电视的前沿实践保持着敏锐的观察和体悟.本次对话一方面要对2008年中国电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作一简要的描述,另一方面还要对中国电视2009年新的发展作出前瞻性的预测,期待我们的对话能够对业界和学界提供有价值的观点与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