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十三五”期间China Daily有关福州的报道为语料,以文化话语研究为理论框架,从话语主体、话语主题和话语形式三个方面探讨福州城市形象的话语建构。研究发现,总体上China Daily对外塑造了一个积极的福州城市形象,其中以文化形象最受关注。此外,与以往同类研究相比,样本媒体进一步传递了普通民众的声音,更多使用人物通讯的报道形式,从而更有效地对外讲述了福州故事、中国故事。本研究对城市形象的话语建构与国际传播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8年12月6日,法国总统萨科齐会见了窜访波兰的达赖,引起了国人的愤怒。而在“萨科奇事件”报道中,新媒体发挥了它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同时也标志着网络媒体等新媒体正逐渐成长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流媒体。本文即以“萨科奇事件”报道活动为例,从网络媒体和其他新媒体类探讨新媒体在此事件报道中的特点和作用,进而分析后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优势,并归纳和预测新媒体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鲁迅《伤逝》中的典型人物“子君”的一生,她的存在与死亡的人生悲剧历来是学界议论的重点。如果从“人”的本身,从存在主义的观照中探查子君的存在与死亡之谜,则可以揭示支撑子君存在的三重本质是在“自由话语”场域中建构出来的个体意识的觉醒、对涓生的“热爱”以及对新的生活方式的“博爱”。而子君的死亡原因则是她在“自由话语”的场域中建构出来的三重本质崩塌、瓦解的过程。通过这种对于人本身命运的观照,可以为现代人的精神荒原,为现代人如何生存、如何去爱、如何完善自身的本质建构提供一种借鉴和反思。  相似文献   

4.
论群体性事件中的传媒竞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传媒近年来围绕群体性事件报道,呈现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党报(台)与市场化媒体、本地媒体与异地媒体复杂多样的竞争与合作的态势.在群体性事件的报道中,传媒的技术偏向特别是体制偏向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媒介间的竞合.群体性事件报道中不同媒体竞争合作过程的背后,实质上是不同媒介偏向的融合与平衔.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都已经不太可能使媒体保持"集体沉默"或被某一家媒体有意识的叙述,媒介的竞合取消了单一媒介的话语霸权,满足了公众对群体性事件"整体"真实的诉求.群体性事件中的多元媒体呈现并不是简单的反映新闻事实,同时还积极地建构事实,利用特定视野下所形成的报道框架影响和左右着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方向.群体性事件对媒介具有依赖性,媒介合力影响着事件的发展方向.如何保障不同媒体的媒介偏向朝着积极的方向自由的展现,为理性沟通的实现提供合理的媒体环境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曾彩茹 《成才之路》2023,(1):141-144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让新媒体重新定义了当下主流价值传播的方式。有思想、有传播能力的“话语”成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教师必须对大学生爱国主义话语表达与话语共识的建构路径进行更新。文章从融媒体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话语创新、融合与发展探索研究的缘起及意义入手,明确融媒体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话语表征,分析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话语融合及发展逻辑,提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下高校社群的话语权变迁与舆情引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社群话语权日渐式微的背景下,高校社群借助新媒体转移到线上,实现话语权力随阶层结构动态调整的流动状态。话语权渐进式的变迁乱象激发了高校舆情风险危机。在舆情演变的过程中,新媒体通过话语去中心化、话语无序及话语极化多重机制影响建构高校舆情聚合扩散机制。随着“话语霸权”向“话语多向度”的转换,在舆情引导实践中更需参与式的“柔性治理”。由此,本研究拟通过高校场域的议程设置、管理者的对话引导、媒介素养的提升等方面改善高校社群的话语权现状,营造积极健康的公共话语场,以期规避舆情的风险隐患。  相似文献   

7.
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提升中国民主国际话语权提供了一个具有国际传播力的中国本土政治话语,而其国际传播话语是建构中国民主国际话语权的基础。研究基于费尔克拉夫批判性话语分析理论,运用文本分析法、语料库分析法对中国日报网发布的106条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国际新闻报道进行话语分析后发现:(1)报道重点突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民性、中国性和实践性,在要素选择上呈现出“重实践轻概念,重理念轻叙事,重政治轻其他”的特点;(2)报道建构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用主义者、全民参与者和文明交流者形象;(3)报道信息来源和话语来源广泛,话语的权威性和真实性有所保证,引语忠实展现话语原貌,保证了话语转述的客观性;(4)报道内容受到西方发达国家污名化中国、美国“民主峰会”、建构新型国际关系秩序、中西方不同社会文化语境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小说的河流上不能没有人物,更不能没有典型人物.在过去有限的创作时间里,我一直遵循着这个原则,而且今后还可能遵循这个原则.始终绕不过的是我所写的人物还不能算是典型人物,严格的说只能是某一类型的人物或说非常浅陋的初级阶段的“典型人物”.这类人物在情感造型上往往是单一性的,静态的,平面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扁型人物.比如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日报》、《纽约时报》对中国2007年两会报道为个案,分析比较了在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中,中关两国呈现出的巨大差异。通过不同的主题建构与新闻话语,两报塑造了迥然相异的中国媒介形象。这一案例深刻地印证了西方学者福柯的话语理论及传播学批判学派的观点:意识形态既是新闻话语背后无形的推手,又是新闻话语建构的目标,它深刻地影响和决定着新闻话语说什么和怎样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医患冲突事件频发,媒体的相关报道也日益增多。借鉴框架建构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考察大众媒介关于医患冲突事件的报道是否客观、真实、全面地构建了新闻事实。研究发现,大众媒介虽涉及了多种主题框架,但偏重依赖官方或其他高权威消息来源,医方话语被强化而患者话语被淹没,新闻框架存在显著的倾向性。"患者失语"与"报道失衡"成为目前医患冲突事件报道的主要症候。  相似文献   

11.
西藏"3·14事件"是大众传播媒介与意识形态相互构建的事件.从西方传媒的生产流程,可以探寻西方国家的大众媒介与意识形态之间象征形式的建构谋略,从而探究其谋略背后的话语权力关系、权力形式以及媒介与国家的互动等,为揭露西方国家对该事件的报道提供独特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以2005-2011年公布的影响性案例为切入点,按照“五W”+“A”对涉诉类新媒体事件进行分析表明:涉诉类新媒体事件多发生于东部地区,但与东部地区的法律意识高低无关;在涉诉类新媒体事件中,社会公众的情感指向主要是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本质上反映了“权利-权力”的二元对立.涉诉类新媒体事件主要是发挥了正功能,不仅能够实现个案正义而且能促进社会的整体正义.新媒体事件中的民意表达是我国实现司法协商民主的好形式.  相似文献   

13.
女性话语是以男性意识为模式与规范,还是“以性意识为规范”?为了还“女性”话旆的本真面貌,中国女作家通过她们笔下女性形象的建构,希望建构出真正的与男性话语平等存在的“女性话语”。但是在建构女性话语的过程中。女作家们的努力地展现了女性话语建构的迷惘。男权意识规范女性话语势力的强大,是赞成女性话语建构迷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话语是一个文本存在和意义生成的基础,同时也是产生权力和权力发挥作用的中介。新闻本身具有自己的话语和报道框架,而在其新闻写作中又会受到相应文化中各种话语的影响,并借助自身的权力建构出新的话语。通过对大众媒介中"女性犯罪"报道的话语分析,发现在对此类事件的报道中,媒介既受制于女性话语中既有的"神话原型"的影响,又会建构出新的"神话",形成新的女性话语补充到社会性别话语当中。  相似文献   

15.
“最美”一词是近两年最为火爆的词汇,一大批平凡的人物纷纷被网民授予“最美”的赞誉。“最美”并非指其相貌有多美,而是对一个平凡的人在瞬间做出了不平凡事迹的精神诠释。“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大学生”、“最美妈妈”……网络中的这些“最美”人物,他们的职业都很普通,岗位也很平凡,但他们在危难时刻爆发出的美丽瞬间在每一位国人心中刻下了永远的定格,他们用自己最朴实、最普通的举止书写人性中最闪亮的一面,彰显了人性的可贵和真情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建构具有多重发展机遇,新媒体的交互性、开放性及便捷性转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沟通,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内容,拓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场域。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存在着话语理念陈旧、话语内容匮乏、话语方式简单、话语环境复杂等现实挑战,对此,可以采取革新话语理念、丰富话语内容、创新话语方式、改善话语环境等策略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多维建构,从而更好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李俊 《惠州学院学报》2005,25(5):104-108
近年来, 我国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有逐渐弱化的趋势。如何改进典型人物报道? 文献片《走近毛泽东》的成功, 从人物表现方面给了我们许多重要启示: 不同新闻媒介在表现和刻画典型人物时, 要扬长避短, 发挥自己优势, 运用各种传播符号, 增强感染力, 强化传播效果;典型人物报道在突出重要性、显著性的同时, 要加强时新性、接近性等新闻价值要素; 在报道视角上, 典型人物报道要贴近当前的时代精神, 选取符合受众心理的视角开展报道。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的普及,深刻改变了信息传播模式,丰满了各类典型人物形象.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敏于接受、乐于使用新媒体.新媒体信息传播放大效应凸显,良莠不齐,而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塑形的关键期,容易受到典型人物的影响.因此,要重塑榜样,强化典型人物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正面引领作用;创新思想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体验劳动最美丽,助力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质是课堂教学中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其难点在于实现专业话语体系与价值话语体系的有机融合,这就需要着眼于中国话语的建构。所以,应明确中国话语建构对于课程思政教育的特殊意义,把握中国话语建构的核心内容,体现新媒体语境下话语传播的特色,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探索引导学生把握中国话语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20.
周朴园是曹禺的代表作《雷雨》中的一个主要人物。人们过去惯常以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对其进行论定,冠之以“狠毒”、“残忍”、“专横”、“伪善”、“自私”等带有明显憎恶的情感色彩的词语,让人们更多地看到的是“政治的”、“道德的”周朴园。作为一个成功的立体感的典型人物,周朴园身上一定存在有人们很少深入分析的“情感的”、“心理的”、“个性的”更为复杂、人性的周朴园。对这个人物的这些侧面进行深入分析,有益于还原这个人物的真实的全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