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本课程开发从本质上来讲,并不仅仅是为了编出一两部教材,而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一种教师提升自己的课程与教学方面修养的过程。可以说教师是决定校本课程开发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教师专业素养与校本课程开发要求的差距1.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观念薄弱长期以来,课程研究在我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课程始终在教学论的羽翼下作为“内容”而存在,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研究与实践往往与课程相脱离,而师范院校也很少为师范生开设关于“课程理论”的课程,因此,我国大部分教师的脑海中很少有课程意识,只有教学的概念,没…  相似文献   

2.
“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基于对“校本”的理解和认识,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着重追求三方面的价值,即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特色办学。  相似文献   

3.
首先,推行校本课程的用意在于使课程多元化和教师专业化,因此,从教师角度看,样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知识能力的要求很高,需要教师对于课程设计有专业水准。然而,在目前的状态下,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者在课程开发范式、研究视野、术语把握、问题意识、求知方式等方面许多人不具备应有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开发技术、合作精神以及行动研究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同时,校本课程开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和途径。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也是更新教师课程观念,转变教师在课程实践中的角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首先,推行校本课程的用意在于使课堂多元化和教师专业化,因此,从教师角度看,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知识能力的要求很高,需要教师对于课程设计有专业水准。然而,在目前的状态下,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者在课程开发范式、研究视野、术语把握、问题意识、求知方式等方面差距很大,在对校本课程的诠释方面许多人不具备应有的水平。低质量、低水平的“校本教材”贻害无  相似文献   

6.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专业发展角度看,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在学校教学实践中才有可能。而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也必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斯腾豪斯宣称:“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开发。”也就是说,课程开发与教师发展是内在统一的。笔认为,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专业发展现实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穆岚 《教育探索》2005,(2):19-21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从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的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将成为今后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通过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可以提升课程参与意识,掌握课程开发的技术,确立专业思想,拓展专业知识,发展专业能力,形成专业自我,从而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校本课程开发指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取选择、改编、新编教材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它是以学校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开发策略和活动。目前,我认为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问题与对策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问题首先,校本课程开发新理念尚未深入,校长及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淡薄。相当地区的教师、教育工作者、社区人员、家长及学生,对“校本课程开发”内涵并未理解,对其意义认识不足。大多数人对它的认识,只是停…  相似文献   

9.
校本课程发展与教师教育变革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自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问题以来,“校本课程”的发展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教师教育变革问题迅速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本文亦就此作一探讨。一、校本课程发展中教师的地位作用在校本课程的发展进程中,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研制主体中的核心,起关键作用。因为校本课程开发研制的任务,最终要落到学校教师身上,要靠教师去具体推进,包括课程问题诊断、目标拟订、方案设计、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都要依赖教师的专业力量,由教师提供意见,予以决策。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10.
杭州市部分学校利用地域特色、师生自下而上开发、学校优势项目、学科拓展和学校目标取向等五种类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取得明显效果。但发展不平衡,在开发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师缺乏开发意识和专业化程度不高、以学校和教师为本位、把校本课程开发理解为编教材和开发过程封闭等问题。今后校本课程开发应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外在评价机制的建立、拓展社会资源的利用空间和形成推进校本课程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浅谈教师评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评价是教育评价研究中的重点问题,它与教师的专业发展.职务晋升,经济收入等利益密切相关。教师评价的公正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机会:而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断深化。教师评价体系也会日趋完善,更好地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评价两者之间是一个互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从新课程的实施与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分析当前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技能的训练策略和模式,旨在为新课程的实施培养合格师资。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不断发展的专业人员 ,以教师专业化作为切入点探讨继续教育的问题 ,并结合部分城乡中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技能的对比分析 ,证明继续教育的根本任务 ,就是要促进中学教师的职业发展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编制和实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在编制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时也应力图反映当地实际情况,符合当地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区域性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编制应遵循全面性、和谐性、差异性、开放性的原则,结合有关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与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成果,以幼儿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能为主要指标,自然渗透有关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精神、专业伦理、自我专业发展需要与意识等方面的要求,对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与标准,最终形成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层次合理清晰的标准体系,以为幼儿教师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提供有效的激励、规范与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专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职业行为偏差、人际交往障碍、生理—心理不良症状等方面。教师的职业压力、专业发展自主意识的缺失、社会支持系统的不完善是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因此,应通过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强调教师专业增权,减少来自科层制压力,倡导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等策略,营造出适宜教师发展的和谐心理气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小学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主体,受制于自身规模结构、生存环境、自主程度及理论指导等因素,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要走出困境,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思路,实现四个"转变",即由整齐划一转向灵活多样、由外部支持转向内部自律、由传统管理转向资源开发、由经验借鉴转向理论引领。  相似文献   

17.
对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表明: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呈现出发展起点明显提高、基础较好以及时教师岗位的职业认可程度普遍较高、事业感较强等特征;同时也存在着地区分布上的结构性失调、专业素质整体发展不均衡、知识更新等能力不足、知识更新的速度较慢、对继续教育培训的依赖程度较高等问题。建议通过加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改革培训课程,创新学习模式和方法,加大立法力度,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建立骨干教师帮扶制度,实现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等措施,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自我认知: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发展的首要关注点。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从关注外部激励转向提升内在需求上,即以教师的自我认知作为专业发展的基点。从教师的职业认同度、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维度、职业生涯规划及达成等视角来分析教师个体的自我认知,才能有针对性地整合内、外之力,实现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The aim of the study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as to explor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eachers' problem-solving preferences in the process of (a) solving a problem, (b) explaining it to a peer, (c) liking it, and (d) teaching it. About 170 mathematics teachers took part in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study. A special mathematical activity was designed to examin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eachers' problem-solving preferences and to develop teachers' preferences concerning whether to use symmetry when solving the problems. It was implemented and explored in an in-service program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high-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As a result, three interrelated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eachers' problem-solving preferences were identified: (i) Two patterns in teachers' problem-solving behavior, i.e., teachers' tendency to apply a stereotypical solution to a problem and teachers' tendency to act according to problem-solving beliefs, (ii) the way in which teachers characterize a problem-solving strategy, (iii) teachers' familiarity with a particular problem-solving strategy and a mathematical topic to which the problem belongs. Findings were related to teachers' developing thinking in solving problems and using them with their students. The activity examined in this paper may serve as a model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 teachers and be useful for differen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s.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教师从接受师范教育的学生,到初任教师,到有经验的教师,到实践教育家的持续过程,包括内化教师职业价值,获取教师职业手段,认同教师职业规范,形成教师职业性格等几个方面。道德品质、教育理念、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进步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内容。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到学校组织文化、校长、教师群体、教育政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教师的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专业生活则成为影响教师专业成长最为直接的因素。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于社会、教育事业本身以及教师个人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