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围绕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中的传质、传质系数的计算,超临界流体萃取速率、传质阻力,超临界流体通过固定床的压降以及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等动力学问题进行了探讨和阐述,对于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应用与过程操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样化的萃取荆与盐的组合吸引了众多研究者在此领域进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加盐萃取精馏技术有望发挥更大的作用,就此进行浅析萃取精馏技术.  相似文献   

3.
新型萃取技术在天然有机物提取及纯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新型萃取技术如超临界萃取、双水相萃取、反胶束萃取的原理及特点,介绍了它们在天然活性有机物提取分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对其工业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利用微波萃取八角茴香油的方法,探讨了微波功率、微波辐射时间、萃取次数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萃取法比常规的索氏提取的提取率高,且提取的时间只有常规法的1/80,在功率650W、辐射时间200s、溶剂用量80ml,可得到较好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5.
以胜利褐煤为研究对象,选取丙酮、甲醇、四氢呋喃3种溶剂,通过索氏萃取、超声波辅助萃取和微波辅助萃取3种方式萃取胜利褐煤中的小分子物质。通过FT-IR、GC/MS等测试方法对萃取物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3种溶剂的萃取率:四氢呋喃丙酮甲醇,溶剂本身的性质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萃取物的红外光谱图可知,脂肪烃类物质均以超声波辅助萃取物较多;微波萃取物和索氏萃取物含氧类化合物较多。GC/MS分析结果显示,萃取物主要由脂肪烃、芳烃和含杂原子化合物组成。脂肪烃主要由C10~C24的正构烷烃和少量烯烃以及取代环烷烃构成;芳烃主要为短链取代的苯和萘;含极少量的菲和芘。含杂原子化合物种类丰富,主要为一些长链的烷酸甲酯、醇、酚、醛、酮和含氮化合物。萃取方式不同,萃取物种类也有差异,超声波辅助对于加速脂肪烃类物质的溶出具有显著的效果,索氏萃取和微波辅助对于萃取含杂原子化合物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结构测定是研究协同萃取机理的一方面。本文绫作者近年在该领域的研究,对协同萃取机理、结构测定的作用、金属离子和稀释剂的结构以及单萃取剂络合物的结构对协同萃取的影响等作一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7.
陈清  丁伟 《化学教学》2010,(8):19-20
本文主要就乙酸乙酯萃取含苯酚废水时被萃取的物质是苯酚还是酚铁配合物进行了实验探讨,并基于满足实验现象明显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所配制的含苯酚废水浓度的要求,还对含苯酚废水浓度进行了探究,最后设计了“不同萃取剂萃取苯酚能力强弱的探究方案”,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汽油萃取脱硫的机理,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汽油萃取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氧化—萃取脱硫、萃取—光化学脱硫、络合—萃取脱硫、萃取—蒸馏脱硫、离子液体萃取脱硫、膜基萃取脱硫等汽油萃取脱硫技术,分析了各种萃取脱硫技术的优缺点,并对汽油萃取脱硫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高中萃取实验中萃取剂、萃取物的用量的处理和其回收再利用的研究,实现了零排放,达到了绿色化学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亚临界萃取设备在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亚临界流体低温保质萃取设备及其工艺方法,并对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天然产物的提取、生物化工、食品和色素等行业的应用情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为适合高等职业学校化工专业学生学习分析化学这门专业基础课,萃取分离等教学内容应以应用方面为主.介绍了溶剂萃取分离法的主要内容、新的萃取分离方法以及萃取分离操作.  相似文献   

12.
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铁道部对改革办学体制的有关指示精神,从91级开始,我院与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国铁道工程总公司及学院董事会的其他董事单位联合,选择土木工程专业中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铁道工程和桥梁工程三个专业方向进行校、企联办“3+1+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提高了教育质量,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一、确立总体思路,制定试行方案1.教改总体思路。(1)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面向施工生产第一线,主要从事新建或改建铁路、公路及其它土…  相似文献   

13.
苯磺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磷酸三丁酯为络合剂,正辛醇、乙酸乙酯、环己烷、苯为稀释剂对溶液中的苯磺酸进行了络合萃取研究.考察了络合剂浓度、溶液pH值、萃取剂体积、稀释剂种类、萃取温度和静置分离时间等因素对苯磺酸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分离条件下苯磺酸的萃取率达到96.43%.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CO2萃取除虫菊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除虫菊中有效成分除虫菊酯。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对产品的收率和品质的影响,以及CO2流量和萃取时间的关系。其最优化工艺条件为:压力16Mpa,温度40℃,当CO2流量为20m^3/h时,萃取时间为2小时。  相似文献   

15.
教师在高中化学必修阶段过分强调萃取剂与被萃取物质不反应,学生的知识框架不完善。常用的萃取分离法除溶解型萃取以外,还有反应型萃取如萃取剂与特定金属阳离子发生配位反应实现溶液中金属阳离子的分离与富集。萃取后的有机相要通过反萃取操作进一步获得目标物质及回收利用萃取剂。鉴于此,分析了高中阶段工业流程中萃取与反萃取的常见类型、原理、操作与调控,提出了工业流程中萃取与反萃取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17.
从本科生实验教学角度出发,针对目前仪器分析教学中的色谱分析实验未涉及前处理技术的问题,以水为基质,七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为研究对象,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考察并优化了影响样品前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和条件,对液液萃取、液相微萃取和固相萃取三种常用的色谱前处理技术的萃取效率以及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开发出了一种适合于本科生色谱分析实验教学方法,弥补了当前色谱分析实验教学中的不足。结果表明:此方法还可以用于公共仪器平台中科研用户的仪器操作培训,使学生深入掌握色谱前处理技术和仪器操作水平,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主动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样品制备技术是农药多残留分析的关键.本文回顾了农药多残留分析样品制备技术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分散固相萃取、凝胶渗透色谱、超临界流体萃取、加速溶剂萃取的基本原理及在农药多残留分析中的应用情况,并对这些技术在农药多残留分析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比较,展望了农药多残留分析样品制备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从萃取实验中产生乳化现象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精细化工、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等新兴科学的发展,现代分离手段得到广泛应用,促使分离科学的理论日臻完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萃取作为一种经典的分离方法,无可厚非的在分离科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在萃取实验中常常会出现乳化现象,本文简单介绍乳化现象,并分析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消除方法,希望文中的观点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20.
为了从制药工业得到的乙醇废液中回收无水乙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醋酸钾、氯化钙、碳酸钾及醋酸钾-氯化钙混合盐与乙二醇组成的萃取体系对乙醇-水体系分离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了溶剂比以及萃取剂和乙醇流速等操作参数对乙醇-水体系精馏分离效果的影响,开发了乙醇废水精馏制备恒沸乙醇、加盐萃取精馏制备无水乙醇和萃取剂回收为一体的无水乙醇回收体系.结果表明:采用乙二醇-醋酸钾-氯化钙三元体系组成的萃取剂,当醋酸钾的浓度为0.025 g/mL,氯化钙的浓度为0.025 g/mL,溶剂比1.2,回流比1.5,乙二醇的流速1.0 mL/min,恒沸乙醇的流速1.2 mL/min时,可以从塔顶得到质量分数大于99.8%的无水乙醇.与文献[4]相比,回流比由2.0降低为1.5,从而大大降低了乙醇回收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