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带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投入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战友报社在北京军区党委的领导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积极投入抗击非典宣传。从4月中旬到6月中旬,共出专版36个,新开辟专栏8个,撰写评论和言论20多篇,刊发各类稿件600多篇,有力地推动了抗击非典斗争,受到全区官兵的好评。军区领导多次表扬报社抗击非典宣传,赞扬报社认识高,行动快,力度大,舆论战打得漂亮,在军区抗击非典攻坚战中功不可没。一、把抗击非典人命关天的大事,作为报纸宣传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抗击非典是我国今年进行的一场特殊战争。新闻是时代的记录。《湖北日报》的《抗疫时评》(共22篇)就是反映这场壮丽斗争的一面镜子。 这个临时性的评论专栏,在我省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起到了较好的舆论引导作用,其中一些篇章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转载,整个专栏先后被评为全国、全省抗击非典优秀新闻作品,其续篇《民族精神的绚丽光彩》  相似文献   

3.
在众多抗击非典的报道中,《让我听听女儿的哭声》(原载《邯郸晚报》2003年4月29日一版,作者肖丹)脱颖而出,先是被河北省委宣传部评为抗击非典优秀作品,后获河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抗击非典新闻作品一等奖,之后又劲势冲向全国,一举摘取了全国抗击非典优秀作品奖,授奖于中宣部和中国记协,这在全国地市级媒体中属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4.
羊年春夏之交,肆虐的病毒向炎黄子孙发起了猖狂的攻击。作为空军非典防治应急处置中心新闻宣传办公室的主要成员,在空军医疗战线的广大医务人员、科研工作者携手共同抗击非典的紧急时刻,我奉命来回奔波于抗击非典最前线,先后在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空军报、基层政工读物等报刊发表各类稿件40多篇,较好地完成了党委、首长交给的采写任务,受到了领导的肯定。上了一次“黑名单”空军抗击非典的战斗打响后,为了及时了解最新动态,每天上班后,我都要到卫生部各个办公室打听最新情况。没想到刚刚进入工作的第二天上午,卫生部信息中心的一名同志就告…  相似文献   

5.
《新闻前哨》2003,(6):4-5
4月下旬起,全省新闻媒体快速反应,为全省非典防治工作创造出好的舆论氛围,这为改进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的新闻报道工作积累了经验。 一、加大防治非典宣传力度,报道井然有序 4月21日,党中央对抗击非典工作进一步加大力度,全省新闻媒体对抗击非典报道也快速升温,一场声势浩大的抗击非典宣传战役就此打响。在此战役中,新闻单位各显其能,宣传比较有序,不乏创新之举。其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6.
刘明学 《军事记者》2004,(11):20-20
2003年4月28日,本报消息《全军紧急选调医务人员支援北京决战非典》(以下简称“选调医务人员决战非典”)继去年荣获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新闻宣传优秀作品奖后,今年又获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应《军事记》之约,要责任编辑谈谈感受.我就把这篇新闻“出笼”的经过向同仁们汇报一下。  相似文献   

7.
7月23日,人民日报教科文部等被中宣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新闻宣传先进集体”。在抗击非典报道的70多个日日夜夜里,我部全体编采人员以勇气、忠诚和智慧,留下了一段段感人事迹,推出了一篇篇精品佳作,展现了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精神风貌。人民日报社社长王晨充分肯定了教科文部团结协作、不怕牺牲、组织有力的团队精神。他说:在抗击非典的宣传报道中,教科文部把握了主动权,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和编委会的部署,始终站在抗击非典的最前线,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团结一致,发扬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的…  相似文献   

8.
在众多抗击非典的报道中,《“让我听听女儿的哭声”》(原载《邯郸晚报》2003年4月29日一版,作者肖丹)脱颖而出,先是被河北省委宣传部评为抗击非典优秀作品,后获河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抗击非典新闻作品一等奖,之后又摘取了全国抗击非典优秀作品奖。我一直在想,这篇在当时并未引起  相似文献   

9.
刊登在《人民日报》2003年5月15日一版的言论《筑起我们新的长城———论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在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这篇言论满怀激情地讴歌了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形成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二十四字伟大精神,强调指出这一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创新,是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集中展现和提升,明确提出了贯彻抗击非典伟大精神的具体要求,展示了在抗击非典伟大精神指引下中国人民战胜非典的坚定信心。该文刊发后,及时、有力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击非典的决心和信心,在社会上引起了…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春天,非典突来,举国上下均投入到抗击非典的战役中,西南铁道报在成都铁路局党委领导下,迅即将抗击非典作为重大战役报道来抓,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超前策划。据不完全统计,从4月11日到6月30日,西南铁道报先后编发抗击非典的各类稿件450余篇(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7月,还被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全省新闻界抗击非典新闻报道先进集体”荣誉符号。近日,全国防治非典指挥部给成都铁路局发来感谢信,感谢路局和本报对全国抗击非典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我们认为,能取得佳绩,主要是在这次宣传报道中做到了:一、报道…  相似文献   

11.
一场抗击非典斗争,使钟南山、叶欣、李晓红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人物,通过广大新闻工作者的笔和镜头,走到了读者和观众面前.而抗击非典报道,各媒体关于典型人物宣传的一些探索和尝试,也再一次引发了我们对改进典型人物报道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非典型肺炎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在京城明媚的春光里投下阴霾。北京作为首都,抗击非典的斗争,国人关注,世人瞩目。《北京日报》作为市委机关报,理所当然地站在了为夺取这场斗争胜利鼓与呼的最前列。尤其是在4、5月间关键的时刻,一组10篇“万众一心战非典”系列评论,既是“进军号”,又是“清醒剂”,起到了服务大局、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激扬民气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中央及北京市委各项抗非典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在新闻界及广大读者中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中宣部有关部门给予高度评价,读者也纷纷予以好评,最近被评为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优秀…  相似文献   

13.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是报纸的灵魂。这话点出了评论在报纸上的重要地位,的确不是夸大之辞。历来报纸的评论,如社论、评论员文章等重要评论,总是被看作代表着报纸的主张和倾向。因此,无论是哪个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报纸,没有不重视评论的。 系列评论是评论的有机整合。在内容上,每篇评论在系列评论中心主题的统帅下,围绕一个分主题而展开。在容量上,每组系列评论起码要有两篇评论,有的多达一二十篇评论。在难度上,组织系列评论要比安排单个评论难得多,特别是确立分主题很不容易。 为什么要组写系列评论呢? 一是有利于对重大问题、重…  相似文献   

14.
总理与北京人民在一起温家宝出席香港特区政府表扬医护及各界成功克服非典聚会关注非典歼灭战非典消息一组———北京小汤山医院最后18名患者今天出院等5篇抗击非典最前沿非典战场上的特殊婚礼决战SARS战地日记来自河北的报道———切断非典下乡路等2篇来自天津的报道———天津市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安排好生产天使的承诺系列报道消息现场直播消息系列报道消息连续报道专题消息专题魏赤娅、郭亮、赵雪花、刘振宇刘振宇、廖雪芳原杰、赵连军、邵丽丽、高岩、侯永生、董廷燕等王业丰杨博、任磊萍、边琪、曹美丽孙利、张朴宽、杜震马艺、何端端…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与写作》2003,(8):48-48
进入6月以来,北京晚报在本市非典疫情得到较好控制的时候,不失时机地推出了《人文非典系列报道之社会责任篇》,从6月2日至6日连续发表了5期。从6月9日起,又推出《人文非典系列报道之社会公德篇》,从多角度、多层面引导读者对这场抗击非典的斗争进行理  相似文献   

16.
报纸专栏评论的现状 2002年,《人民日报》曾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奖的两大典型群众型评论专栏“人民论坛”和“今日谈”,发表专栏评论共197篇,其中“人民论坛”114篇,“今日谈”83篇。这仅是评论部编发的刊载在要闻版上的专栏评论文章,在经济版、社会版、法制版、军事版、国际版、体育版、文艺版等众多版面上还有不少的专业评论。  相似文献   

17.
一般说,新闻体裁分为新闻和评论两个大的类别,而在这两种大的类别下又各有几种甚至几十种写作样式,林永年在其所著的《新闻报道形式大全》一书中,就列举了新闻报道的60种样式。而对于评论来说,传统上认为,“按照评论的样式来区分,有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评论员文章、特约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等等”。①但综观近十几年来的评论写作实践,面对纸质媒体上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评论专栏,人们不难发现评论这一体裁正在呈现出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化。可以说,“近几年来,评论的体裁扩大了,它找到了各种令人可喜的形式……实际上我们已经可…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抗击非典新闻作品评选揭晓,《保定晚报》的系列报道“面对非典的考验”(共7篇),荣获“河北省新闻宣传战线抗击非典斗争优秀作品”奖。作为参与这项报道任务的记者,每每回想起采写这组报道时的日日夜夜,感触很多。2003年4月18日,保定市确诊首例非典患者。此后保定市共发现非典患者32名,全部是输入型(即从外地患病后回到保定)。非典疫情的特殊性和保定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把抗击非典的宣传抓紧抓好。回顾采写“面对非典的考验”的经过,我们的主要体会是:要充分发挥地方媒体优势,紧密联系实际,调动各种手段,将新闻报道做…  相似文献   

19.
刊登在《解放军报》2003年5月22日上的《“神医”哪儿去了?》一文,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报纸副刊二等奖。这是一篇杂文。由于其观点鲜明,写作思路独辟蹊径,刊发后,在受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据介绍,中宣部《新闻阅评》曾以专期专题对此文予以充分肯定,称赞这篇文章切入点虽小,却以小见大地宣扬了唯物论和我党及政府抗击非典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于不动声色中对伪科学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抨击,是抗击非典宣传中一篇颇具特色的好文章。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这篇获奖作品还有以下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无声胜有声     
这是3年前在抗击“非典”时期产生的一幅优秀新闻漫画作品.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袭击中国大地.此时.我国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大无畏精神.投入到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其间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一时期.我国的新闻漫画工作者也创作出了一批歌颂医务人员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