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5年元月1日,杭州有线电视台的25万用户惊喜地从电视机中收到了开播的《杭州日报·下午版》的图文内容。此间的新闻界人士宣布:由杭州日报社、浙江图文电视公司、杭州有线电视台三家合作首创开播的“杭州日报图文电视”,标志着我国第一家电视报纸正式面世。 传统的报纸通过科学技术,实现与现代电视的“嫁接”,被新闻界人士称为我国报纸传播技术上的一次革命。 在杭州市区,电视报纸由杭州  相似文献   

2.
1958年,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北京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在天津712厂诞生。电视开始走进了中国人的生活。此后电视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可以说是突飞猛进。尤其是近几年来伴随着摄像机以及编辑软件、后期合成软件在大众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曾经神秘的电视制作过程逐渐被广大百姓所熟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三大大众传播工具——报纸、广播,电视——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新时期。全国如此,新疆亦然。特别是随着城乡电视普及率的迅速提高,电视以其声像并茂的特有优势,把千千万万受众潮水般地引向了荧屏,使晚间的大块“黄金时间”不再属于广播;而各地、州、市广播电台的陆续建立和自办节目的相继出台,一破新疆台“独家经营”的一统天下,台与台之间的竞争局面自然形成。面对着“早晨听广播,白天读报纸,晚上看电视”的新格局和台与台之间激烈争夺听众的新形式,迫使生活在报纸和电视之间的广播,必须迅速寻求一条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路子。  相似文献   

4.
人们把报纸叫“新闻纸”,认为报纸是向人们传播新闻的最快的工具。其实,这完全是旧观念。自从无线电广播诞生以来,报纸这个“新闻纸”就变为“旧闻纸”了。当代,各国人民了解国内外大事,主要不是靠看报纸,而是靠看电视、听广播了,在我们国家里,电视还不普及,了解国内外大事,大多数人靠听广播,或者说大多数人首先是通过广播来了解国内外大事的。  相似文献   

5.
六十年前,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在英国伦敦的亚历山大宫开播,一百多台电视机收到了它的节目。从此,电视这种多功能的电子视听媒介呱呱落地了。然而,伴随着电视的诞生,“电视是什么”这一涉及到本体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新闻     
上海构建跨媒体专业财经资讯平台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跨电视、广播的专业财经资讯平台——《第一财经》7月6日在上海诞生。从7月7日起,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旗下的原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和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将统一使用《第一财经》的呼号对外播出节目,从而实现电视和广播在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品牌资源上的整合与共享。  相似文献   

7.
据中国广告协会广播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在“广播发展年”的2003年,全国各广播电台的广告经营收入普遍较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北京台、广东台、上海台、深圳台、浙江台、天津台广告收入过亿元,超过5000万元的则多达十几家。相关统计数据表明,近几年广播广告的增长甚至超过了报纸和电视,  相似文献   

8.
1925年10月2日,英籍苏格兰人约翰·洛吉·贝尔德在伦敦研制出电视机,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也于1958年在天津712厂诞生,使我国的电视机生产和电视文化的普及都跃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电视自问世以来,就以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玲珑适  相似文献   

9.
手机报纸的现状与前景——探析报业新平台(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手机报纸、手机广播、手机电视、手机视频等组成的手机媒体,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 手机报的诞生,意味着报纸形态更加走向多样化,使之“一花三朵”——纸质报纸、手机报纸、网络报纸,进一步推进了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的跨越,“跨媒体”经营有了新的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0.
一、高度发达的电视技术在美国,几乎每户人家都有一台电视机,确切地说,99.6%的家庭拥有电视机,其中许多家庭拥有两到三台电视机已是司空见惯。他们平均每天收看电视的时间从6小时到8小时不等,周末时间更多些。在全美电视观众中,有70%通过付费收看有线电视节目。有线电视的诞生极大地改变了电视最初受制于美国广播公司、国家广播公司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三大电视网的空间广播服务性质。今天,美国已有60多个商业性公共集资和非商业付费有线电视频道全天候播出,其中至少有三家新有线电视服务网堪称“电视网”。它们是TedTurner的有…  相似文献   

11.
未来“网络”将跃居第一大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伟 《记者摇篮》2008,(7):13-14
网络的出现,迅速被人们所认识,短短几年便似“滚血球”一样迅猛发展,它的崛起,使过去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主流媒体,报纸、广播、电视,开始愁着找“婆家”! 在舆论界,一直以来,人们习惯按照诞生的时间来排列位次,报纸、广播、电视自然成为顺序。后来,在媒体中又经常把这三家主流媒体称为第一媒体,第二媒体和第三媒体。  相似文献   

12.
杨彬 《青年记者》2006,(19):73-74
报纸、广播和电视三种媒体,出现最早的是报纸,广播次之,电视最晚。具体到新闻评论,也是报纸评论诞生得最早,历史最长,而广播电视评论则是这个大家族中的年轻成员。从新闻评论发展的历史来看,伴随着广播电视评论产生的,是不同媒体间的新闻评论体的相互借鉴和相互融合。这条相互借鉴和相互融合之路,呈现了一种从“移植”到“嫁接”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国内新闻界     
电视和报纸受众仍最多5月9日公布的“全国读者调查”表明:在电视、报纸、广播、杂志及互联网中,电视和报纸的普及率仍最高。据国内最大的市场调查机构——央视调查咨询中心统计,中国全职工作人员中报纸读者和电视观众的比例均超过90%,另外,53%是杂志读者,46%是广播听众,6%的人在网上阅读。该项调查结果显示:在25岁至34岁年龄段中,有90%的人经常读报  相似文献   

14.
第一财经诞生于2003年7月7日,隶属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由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是中国第一个脱离行政地域色彩的媒体。4年多时间,第一财经专注于构建专业、时效、丰富、权威的财经资讯平台,如今已经成为集广播、电视、报纸、网站、杂志、研究院于一体的专业财经媒体品牌。2007年11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发表《第一财经产业链研究报告》,认为第一财经  相似文献   

15.
博览     
新闻传播与农民张学洪在论文《略论农村的新闻传播》一文中,根据一九八三年江苏省受众抽样调查的结果,得出了几个有趣的结论: 在农民中,广播作用最大,占首位,人际传播占第二位,电视、报纸的作用加起来还不及人际传播。报纸、电视的普及率是相当低的,大多数农民很少甚至不接触报纸。电视的稳定观众只有百分之十三,报纸稳定读者只有百分之十四点七。电视观众少的主要原因是农民电视机拥有量小。一九八四年,江苏省平均每百户农民只有五点四台电视机。其次,农村电源缺乏保证。阅读起点线偏高是报纸在农民中难以普及的一个主要原因。一般来看,报纸在初中文化水平以上的人中才比较普及,而在农民中,文盲和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几年,广播电台纷纷开办故事频率或故事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2007年1月1日开办《广播故事会》,着力打造一个全新的故事世界。2008年1月1日起,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频率FM107.2全新改版为“上海故事广播”。这是上海首个以“故事立台”的专业广播频率,全天播音18小时。2008年1月28日,重庆人民电台最年轻的一个频率FM103.5重庆故事广播诞生。这么多故事广播犹如“一夜春风来,干树梨花开”。  相似文献   

17.
媒介新闻     
《上海东方体育日报》诞生5月18日 ,中国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专业体育日报———《上海东方体育日报》诞生。《上海东方体育日报》由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文广集团和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这三家不同类型的媒体共同出资创办 ,意图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媒体资源联动的形式运行这张专业体育报纸 ,探索媒体改革的一条新路。《上海东方体育日报》的前身是《新民体育报》 ,这次改名扩版就是为了将体育媒体资源继续做大作强。该报一周七刊 ,每期12个对开版 ,其中有6版彩色印刷 ,售价1元。在继续加大体育竞技热点前沿报道…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收音机、电视机的进入家庭,广播电视报正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如果说现在收音机,尤其是电视机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的基本生活资料,那么依附于广播、电视发展的广播电视报从目前看还远末成为家庭的基本生话资料。怎样才能使广播电视报成为家庭的“基本生活资料”——即广播电视报真正成为一份家庭化的报纸呢?本文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时策。一、广播电视报首先应是家庭休闲报有些研究人员把广播电视报的读者群总结成这样几种人:“放学回家”、“赋闲在家”、“机关茗家”、“企业居家”,他们既喜爱读书看报,又是喜欢听广播看电…  相似文献   

19.
我刚到电台工作,有朋友问:“三百六十行,干什么不好,非干广播?”“干广播有什么不好?”我不解其意。“广播在报刊和电视的夹缝中生存,办台难哪!”朋友替我忧心忡忡。待到接触实际工作,我才感觉朋友的话不无道理。白天,人们走上工作岗位,大大小小的报纸摆满了办公桌,各种各样的杂志搁进了阅览室。晚上,回到家里,打开电视,声音、图像并茂,哪还有广播的一席之地呢?  相似文献   

20.
发稿与法规     
说话办事都必须在法律法规的制约下进行。报纸、广播、电视在编发稿件(仅指内容和提法)时,更应该如此。这道理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眼下的情况却似乎不太令人乐观。随便翻翻报纸,听听广播,看看电视,总会有所“收获”。笔者作为编采圈中人,最近稍事留神,便“得来全不费功夫”。首先是所发稿件对“新闻”(或曰事实)的价值判断不符合国家有关法规。中国青年报1991年9月13日一版刊登的《京郊有家村办电视广播台》一稿就存在这个问题。一个村能办起电视广播台且自办新闻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