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黑海海峡在经济、战略和军事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对西方列强,尤其是对俄国极其重要。俄国对黑海海峡政策是瓜分土耳其,控制黑海海峡,占领君士坦丁堡,让俄国人做土耳其的主人。这是俄国极力与英国争夺黑海海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黑海海峡在经济、战略和军事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对西方列强,尤其是对俄国极其重要。俄国对黑海海峡政策是瓜分土耳其,控制黑海海峡,占领君士坦丁堡,让俄国人做土耳其的主人。这是俄国极力与关国争夺黑海海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1877——1878年俄国对土耳其战争的目的在于:取得巴尔干的优势地位,掌握土耳其海峡的控制权(即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土耳其海峡对黑海和地中海具有极为重要的经济和战略价值。它们是黑海的“门户”,是黑海走向地中海的唯一海上通道。俄国在成为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后,海峡对于其南方的经济和国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就黑海“门户”的占有权,俄、土之间多次地进行战争。1768年——1774年,俄国击败土耳其,迫使土耳其为俄国贸易开放黑海和海峡,之后,俄国又取得了军舰通过海峡的权利。1827年土耳其提出拒绝遵守与  相似文献   

4.
课本第98页:《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一节中,将俄国同英法相提并论,共同称为资本主义列强,欠妥。因为,俄国在欧洲的扩张主要在18世纪;在中亚扩张开始于19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才吞并该地区。对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占领则是通过1858年《中俄爱珲条约》和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课本第100页“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争夺”一目中的克里米亚战争时间则是1853年至1856年初。由此可见,俄国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主要在1861年前。而1861年农奴制改革之前,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课本第83页“俄国1861年改革”第一、第…  相似文献   

5.
柏林会议前后十余年间,俄国近东政策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避免外交孤立,保证黑海两海峡的安全和确保俄国在保加利亚的优势地位。1878年柏林会议召开,俄国迫于列强的压力,将《圣斯特法诺条约》提交会议讨论。结果保加利亚被肢解,但俄国获得了在保加利亚的绝对优势影响,虽然它同时失去了巴尔干诸国的支持和同情。  相似文献   

6.
引言(俄国争夺出海口侵略活动的简单回顾)俄国直到十七世纪末除北冰洋外还没有通向任何一个大洋的出海口。一六八九年沙皇彼得一世亲政后,为夺取黑海的出海口而与土耳其作战,但并未取得予期的结果。一六九七年,彼得一世派遣使团赴西欧进行考查。他本人化装成为使团的一名普通成员,着重考查和研究荷兰和英国的造船业,更加坚定了他争夺出海口的决心。回国后,彼得一世与丹麦、波兰结成了反瑞典的同盟。一七00年反瑞典的“北方战争”开始。为了赢得这场战争——夺得出海口,彼得一世把都城从莫斯科迁到彼得堡(一七0三)。这次战争历时二十一年,俄国人直打到斯德哥尔摩附近,占领了芬兰湾、里加湾、卡累利阿、  相似文献   

7.
《历史学习》2002年第一期登载了湖南省湘乡一中左丹书提出的一个问题:英国为什么没有参加“神圣同盟”而参加了“四国同盟”?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作以下的解答以供参考。一、英国为什么不参加“神圣同盟”1814年10月1日至1815年6月9日的维也纳会议,由俄、英、普、奥四国操纵。但是欧洲列强在瓜分领土的斗争中出现了错综复杂的矛盾。英国在欧洲长期以来推行“大陆均势”政策,不愿意看到俄国过分强大,希望欧洲大陆几个强国互相倾轧,以便从中操纵,坐收渔人之利,因而积极支持奥国对抗沙俄,反对俄国将其吞并的波兰土地建立波兰王国的计划。法国虽…  相似文献   

8.
希腊     
希腊是世界上最早被开发的地区之一。纪元前就已盛开的城市文明之花,为后代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成为欧洲文化的理想。但是遗憾的是当代的音乐文化没有保存下来。此后,经历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时代,直至1830年独立,都被奥斯曼土耳其、十字军、欧洲列强所占领。特别是在对土耳其的悲惨剧烈的抵抗运动中,出现了赞颂英勇的斗士克列夫特的歌曲克列夫蒂卡(Kleftika),成为希腊的重要的音乐形式。希腊,在与巴尔干诸国、黑海沿岸、小亚细亚、埃及地中海沿岸等接境地区,常受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因此,在它的民俗音乐中也混杂着各种各样的要素,…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是沙皇俄国南下土耳其、争夺巴尔干半岛和黑海两海峡霸权的重要时期,也是近代欧洲外交史上以俄土关系和俄土战争为主线的东方问题逐渐展开的关键时期.沙俄利用与巴尔干国家共同的东正教信仰和相近的斯拉夫族源的特殊关系,以及与土耳其地理毗连的有利条件,在19世纪连续发动了四次俄土战争,确立了俄国在近东地区的势力范围和传统影响.值得注意的是:(1)19世纪的历次俄土战争与18世纪的俄土战争不尽相同,它们不单纯是俄土两国间的局部冲突,而是整个东方问题的一部分,与近东和欧洲的国际关系紧密相连,牵动着欧洲列强战略利益的敏感  相似文献   

10.
问题解答     
问:1848年罗马尼亚革命是怎样被沙皇俄国镇压了的? 答:罗马尼亚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十四世纪,罗马尼亚人在多瑙河流域建立了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两个封建公国。十六世纪,他们被迫从属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1829年,俄土战争结束后,根据双方签订的阿德里安堡和约,沙皇俄国获得了对罗马尼亚两个公国的“保护权”。两个公国这时虽然名义上仍隶属于奥斯曼帝国,但实际上已被置于俄国的军事占领之下。  相似文献   

11.
课本第98页的《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一节,第一目是《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其中说,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而日甚一日,并重点讲述了俄国的扩张。俄国是在19世纪中期以后开始工业革命的(课本第67页),而课文所述事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19世纪中期(即工业革命开始)之前。“在北方,从瑞典手中夺得芬兰”,发生在19世纪初;“在西方,攫取了波兰大部分地区和罗马尼亚部分地区”,这是在19世纪早期的维也纳会议上确定的;“在南方,相继侵占了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许多地区……并割占了伊朗的外高加索地区”,发生在19世纪…  相似文献   

12.
<正>1853—1856年欧洲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战争—克里米亚战争。战争以英、法、土耳其(后来有撒丁王国参加)为一方,以俄国为另一方。这次战争是欧洲列强在近东长期争夺的结果,是他们在“东方问题”上多年酝酿的矛盾的爆发,同时它又是十九世纪国际关系史的重要转折点,并对十九世纪后半期的国际关系,对欧洲、亚洲的一系列历史事件产生了重  相似文献   

13.
高中《世界历史》上册修订后增加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一节,是十分必要的。讲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衰,有助于了解中世纪西亚、北非、中东和巴尔干地区诸国的历史变迁,对于了解发现新航路的原因,以及沙皇俄国与土耳其在黑海沿岸的争夺和近东问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材以一节的篇幅对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衰落及其对外征服的后果作了交待和分析。对东罗马帝国逐渐衰落和西亚、北非、巴尔干诸国的变化作了介绍,对奥斯曼土耳  相似文献   

14.
课本第100页“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争夺”一目中有这样一段话:“19世纪中期,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欧洲霸权,资本主义列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导致了一些局部性的国际战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克里米亚战争。”在这里不论是在题目中,或是在正文叙述中,都把克里米亚战争定性为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争夺,甚至在第98页这一节的题目就是“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这是非常不合适的。略微懂得历史的人就会清楚,克里米亚战争时俄国是一个封建大帝国,根本不能算资本主义国家。正是克里米亚战争暴露了俄国农奴制的腐败,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推…  相似文献   

15.
课本有关俄国社会性质的表述前后矛盾。课本第83页在表述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时写道:“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工业在俄国有了一定发展。但是,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据此可知,1861年改革前,俄国的社会性质是“封建农奴制国家”。因此,课本第84页在表述1861年改革的影响时写道:“1861年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一个重要转折点。”课本第100页写道:“19世纪中期,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欧洲霸权,资本主义列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导致了一些局部性的国际战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克里米亚…  相似文献   

16.
地理课,介绍大洲时我说,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然后顺带说,黑海是海,里海是湖。没想到这不经意的一句却引起一阵“纷争“。有同学问:既然都叫“海“,为什么黑海是海,而里海却是湖呢?我解释道:黑海与大西洋间接地连在了一起,所以是海;而里海虽大,但不与海洋相通,所以是内陆湖。  相似文献   

17.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十六世纪发展到极盛,十七世纪开始衰退至十九世纪已全然衰落而趋解体。欧洲列强为抢占这个庞大帝国的“遗产”并树立各自在远东的优势地位,展开了长期的外交与军事角逐,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称之为“东方问题”的严重而复杂的国际争端,乃至成为整个十九世纪外交的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日俄战争是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及朝鲜进行的一场战争。在战争中美国采取了支持日本的政策,这是美国和俄国在争夺中国东北问题上矛盾发展的结果,其目的是企图通过支持日本以遏制俄国,进而扩张美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美国对中国东北觊觎已久,但是美国在中国东北的扩张一直遭到俄国的抵制。甲午中日战争以后,美国企图变中国东北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由于军事实力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美国主要依靠自己的经济优势与其他列强在中国东北展开争夺,主要是争夺中东铁路的修筑权。1896年俄国和  相似文献   

19.
1812年五月,拿破仑率领60万大军远征俄国,并于同年九月占领了莫斯科。但得到的却是一座空城。城内既无粮食,又无安身之所(一场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再加上严冬的威胁,早已精疲力尽的法军处于饥寒交迫之中,死伤无数。面对俄国的焦土政策,拿破仑只得下令撤军。途中,法军又出乎意料地遭到本来与土耳其作战的五万俄国精兵的伏击。最后,能侥幸生还的只有三万人左右。这是拿破仑遭到的第一次惨败,也是他政治生涯  相似文献   

20.
巴·安·菲多托夫(1815—1852)是俄国最早的批判现实主义画家。他的创作为俄国造型艺术奠定了批判现实主义基础。菲多托夫原来想当军事画画家,后来却作了风俗画画家。他的风俗画表现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他所运用的幽默而深刻的讽刺,使人很容易就联想到同时代的俄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果戈理的作品,因此他被人们称为“俄国绘画中的果戈理”。他的艺术创作开辟了俄国现实主义艺术新领域,对19世纪下半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