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声音是多媒体课件中的重要元素,声音与其他媒体巧妙结合,可使课件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课件制作中,声音的控制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用Flash工具制作课件时,常用的几种声音控制中有三种声音控制需要一些技巧:一是在课件的同一页上让声音停止和从头播放,如背景音乐;二是让声音暂时停止和继续播放,如给动画加的配音、解说等;三是在两页之间进行内容切换时,一页中的声音停止,另一页的声音播放,或两页中的声音都停止.本文就这三种情况,分别介绍了制作的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通常由图像和声音两个部分构成。而电视新闻美是电视新闻的图像美和电视新闻的声音美所共创的。因此,为了获得电视新闻的最佳美学效果,必须在图像和声音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导梦器     
皎洁的月光照在大地上,小虫子在树上不停地鸣叫,丽娜静静地躺在屋外的凉床上,想着昨天的考试,怎么也不能入睡。 “丽娜,丽娜!”丽娜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一个沙哑的声音。这声音好奇怪呀,就像武侠小说中描写的武林高手用内力把声音传送给她似的。她睁开眼睛一看,只见草丛中一闪一闪的两个亮点,接着看见一个身高约五米的人,两眼闪着蓝  相似文献   

4.
蚊子:蚊子的耳朵长在头部伸出的两个触角上,它的每个触角的第二节里都藏有一个收集声音的器官,能将外界传来的声音传送到中枢神经。蚊子在飞行的时候不停地抖动触角,那就是在倾听周围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影像与声音是电影叙事创作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本文从语言、音乐、音响三个角度出发,具体分析声音叙事创作中的戏剧张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声乐教学中无换声点共鸣训练的认识、无换声点整体共鸣两个方面论述了无换声点训练法是当前声乐教学训练从探索过渡到成功的标志。阐述了声音训练的过程中,不讲不提换声点,而是从歌唱发声的整体出发,分阶段、分层次地调整声音音量,有梯度地解决声音问题,从心理概念上到技术上尽量消除高中低三个声区的痕迹,将换的概念认识改为过渡的训练理念。  相似文献   

7.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一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几个实验的操作,让学生概括出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教学时,原先按照课本中的编排顺序,在验证了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之后,进行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的验证:用两个石块在水中碰击,其它同学捂住一只耳朵,另一只耳朵贴在水槽壁上,听石块碰击的声音。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声乐教学中无换声点共鸣训练的认识、无换声点整体共鸣两个方面论述了无换声点训练法是当前声乐教学训练从探索过渡到成功的标志.阐述了声音训练的过程中,不讲不提换声点,而是从歌唱发声的整体出发,分阶段、分层次地调整声音音量,有梯度地解决声音问题,从心理概念上到技术上尽量消除高中低三个声区的痕迹,将"换"的概念认识改为"过渡"的训练理念.  相似文献   

9.
在课件制作中,配以合适的声音,能够使课件栩栩如生,使学生受到更多感官的刺激。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课件制作经验,谈谈声音素材的常用编辑技巧。一、剪切和拼接在声音素材的应用过程中,有时需要截取声音的一部分,有时还要将将两个或多个声音文件合并在一起组成一个文件。除了可以使用一些专业的音频处理软件之  相似文献   

10.
平抛物体运动两个演示实验(平抛、竖落实验和平抛、水平分解运动实验)的特点是时间短,整个运动过程在不到零点五秒钟内就结束了。因而在演示实验前若不先作提示,多数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无法得到正确的观察结果。那么,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呢?笔者认为,实验过程不仅是手与大脑的参与,各个感觉器官的辅助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如这两个实验(平抛竖落实验和平抛水平分解运动实验)现象的观察主要是靠耳朵听(平抛竖落两小球同时着地,两小球落地声音重叠在一起)和眼睛看(平抛、水平运动的两个小球同时到达某一位置)。在第一个实验中,同时作平抛和竖落的两个小球同时着地只发出一个声音,但由于两小钢球在落地后会在地面上弹跳几下,所以两个小球落地声音就显得杂乱无  相似文献   

11.
讨论运动声音的准确定位,在声音空间中包含了横向、纵向、深度,所以称为三维空间。对"双耳效应"和"多普勒效应"的原理进行简单介绍,结合这两种原理对水平和深度上的运动声音定位做出着重讨论。  相似文献   

12.
声音     
简默 《高中生之友》2008,(Z2):10-11
疼痛与抚摸声音是人类最深刻永恒的记忆。记得少年时,确切地说,是我上初中时,给我印象最深的声音有两种。直至今天,我操起记忆之锨翻开声音的层面,首先在刃口上跳舞的仍然是这两种声音,它们让我生出潮水似的颤抖,甚至不寒而栗。  相似文献   

13.
<正>《不同的声音》是苏教版科学四(上)教材中的一课,难度挺大,上课前关于声音的强弱和高低这两个概念学生是不分的,而上课后这两个概念却很可能混淆,对于科学老师来说这是极具挑战性的一课。执教前,我多次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除了精心准备了开头和结尾外,其他的过程什么都没有设计,只抱定一个宗旨——"跟着学生走",跟着学生的步伐研究产生声音强弱、高低的原因,努力做到"导而勿牵,放而不散"。  相似文献   

14.
例1 制作声音传播演示器 自然教材《声音的传播》一课,需指导学生了解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而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的。为了证明上述事实,可通过一个对比实验来进行。 找两个同等大小的铁制圆筒(如盛麦乳精、桂圆  相似文献   

15.
在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声现象”一章“声音特性”一节的4个演示实验中,两个实验用到了示波器或者计算机来观察声音的波形.该演示实验设备的共同点是:需要麦克做声音输入装置,用专门的硬件或软件显示波形.而示波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很少,一般的初级中学没有配备示波器.而利用计算机软件显示波形,需要安装特定的声音分析软件.  相似文献   

16.
功课跳跳豆     
听声音,绘地图春游时,在树林中挑选一处能听到风声、流水声、鸟叫声的地方坐下,作为自己的“倾听地点”。然后拿出一张白纸,在纸的中心画上小圆圈,表示自己所在的位置。当你听到某种声音时,用恰当的符号把它标记在白纸上。标识符号尽量精确地显示出声音的方向和远近。符号力求简单,比如用两条纹线表示风,一个音符表示唱歌的鸟等等。要求少花时间画符号,多留些时间来倾听。绘制好“声音地图”后,把你所听到的声音告诉大家。对对联大眼兔利用汉字偏旁的拆分和组合出了三幅上联,你能对出下联吗?1.闲看门中月,____________________。2.古木枯,此…  相似文献   

17.
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是电视教材的两个重要元素,对视觉元素(画面),大多数编导都能认真对待,精雕细刻,但对听觉元素却往往重视不够。本文结合笔者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对电视教材中声音的设计进行了总结、探讨,提出了声音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声音评价的方法,以期用评价来促进声音设计,提高整个电视教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声音档案     
●声音的力量你听到过的最大声音是什么?是小弟弟或小妹妹的嚎啕大哭?是爸爸的呼噜声?是一场摇滚音乐会?或者是一辆飞驰而过的高速火车?下面所列的是一些常见声音的力量。●令人吃惊的声音效果我们每个人都有神奇的大脑,它不仅能听到声音,而且能立刻判断出是什么声音。听广播剧,你会听到剧中各种声响效果,你知道它们是怎么发出来的吗?下面所列的是一些常见的声音效果制作方法。一匹奔驰的骏马击打两个酸奶杯一记响亮的耳光拍热水袋雨滴落在屋顶上摇一盒干豌豆碎石路上的脚步声把纸揉成一团屋子爆炸的声音按瘪一个纸制火柴盒现在,你是否已发…  相似文献   

19.
至爱音乐城     
凯子 《英语辅导》2004,(11):12-12
王菲在沉寂两年之后推出的首张专集中唯——首翻唱曲目就是来自SophieZelmani的“Going Home”。这位来自北国瑞典的恬美女孩从出道伊始就以她干净透彻且真实的声音打动了无数个或感性或静谧或寂寞的耳朵和心灵。声音听来仿佛是与熟识的邻家女孩坐在院前的石阶上互诉心事,时有路过的山雀和微  相似文献   

20.
大院外面多了个卖西瓜的,三轮机动车上的每个瓜都黑绿油亮,看上去很诱人。“给我挑两个甜的吧!”我对卖瓜的老板说。“好咧,不甜不要钱!”一个清脆的声音传入耳膜,我循着声音望去,一个瘦弱的小男孩穿梭在西瓜堆里,这里敲敲,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