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我国,关于师范教育的论争由来已久.自1904年(光绪29年)始直至解放前夕的1947年的40多年里,曾发生过四次较大的论争.论争的焦点集中在师范学校是否应当独立设置.其中直接关系师范大学存废的论争有两次,一次是在1922年北洋政府学制改革前后,一次则发生在1931年国际联盟教育考察团来中国考察前后.通过对这两次关系师范大学生死存亡的大论争的回顾,可以看出中国近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一番坎坷和曲折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上半叶先后发生过三次大的学术论争,即20年代初的“科玄论战”,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性质论争,40年代初的艺民族形式论争。它们反映了化人现代性体验的三个阶段:个体存在的自我审视阶段、社会存在的寻求定位阶段与民族存在的反思追问阶段,从而折射出中国化现代性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两个口号的论争,发生于一九三六年,距今已有四十二年了。四十多年来对这次论争的评价,经历过几个阶段,大体说来,一九五七年反右派斗争以前,多数人认为这是革命文艺界内部的一次论争。两个口号都是革命的,论争的双方都有缺点,但鲁迅的意见是正确的。一九五七年反右派斗争以后,发生了根本变  相似文献   

4.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的教育开始了它的新生.今天,当我们回过头来看这段历程,不难发现,新生后的中国教育主要呈现了两个发展阶段,其中前13年主要是恢复正常教育秩序,拨乱反正;后13年,中国教育走上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新……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初期和新时期之初,中国文艺界先后发生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悲剧的两次论争,虽间隔较久,精神却一脉相承,都是为厘清社会主义制度与悲剧的关系.这固然与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发展不成熟相关,但亦是彼一阶段中国文学隶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典型问题,一直是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的中心问题,也是作家和理论家们论争的突出问题。建国以来,我国文艺界对此进行了多次的论争。虽然在“文革”时期这一论争停息了,但在我国转入新时期以后,这个问题的论争就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这期间,曾有过两次全国性典型论争的会议。一次是1978年12月在上海师大召开的大型典型专题讨论会。著名  相似文献   

7.
1936年4月至7月,民国外交史专家张忠绂先生与徐树铮之长子徐道邻先生以《独立评论》杂志为平台,围绕1919年外蒙撤治事展开了持久的论争.双方主要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了辩论:一是外蒙撤治中究竟谁系主动?二是关于徐树铮在撤治事的功过问题.透过这一论争,我们能够发现一些颇有价值的历史细节,这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客观地理解外蒙撤治事,尤其是此期中央政府在外蒙撤治进程中的立场和地位.通过对这场论争的解读,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历史的进程并非沿着直线演进;对历史人物的是非评价,亦并非是黑白分明、昭然可判.  相似文献   

8.
"革命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从革命文学的倡导、论争到实践,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它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文学有了其崭新的内容,中国无产阶级在文艺领域取得了绝对的领导权。这些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1919年5月,李大钊将他轮值主编的第六卷第五期《新青年》编成"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并在其上发表《我  相似文献   

9.
纵览20世纪至新世纪中国传统文化走过的道路,这是一场不平凡的思想跋涉,由此实现以儒学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更新与精神提升。这是一场精神苦旅,一百年风雨兼程,坎坷艰难。这是一次文化探索,一百年百折不饶,光明在前。细分起来,走过了五个阶段:二十世纪初国粹思潮兴起,是传统更新的第一程;二十年代"东西方文化大讨论"是精神提升的第二程;三十年代"中国本位文化论争"标志中国文化现代之旅踏上第三程。  相似文献   

10.
1984年前后,我国高教界曾展开过一次大规模的讨论,其中心议题是:大学是否办成教育和科研“两个中心”?在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孰先孰后?孰轻孰重?这场论争言犹在耳。1987年底至1988年春,一次规模更大的讨论再次席卷了整个高教界。这次论争的热点是高等学校的“第三职能”,即为社会服务问题,而争论尤其激烈的是高校的“有偿服务”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创新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创新的前奏(1922-1937):党对民族“自治”理论的认识及初步实践。建党初期党的早期领导人借鉴了俄国党的民族“自治”理论,提出了党的民族“自治”理论;长征中把民族“自治”理论付诸实践,创新了县、乡两级自治政权:(2)创新的进程(1937-1949.10):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抗日战争期间党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理论.解放战争期间创新了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创新的标志(1949.10-1956):建国初期党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对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全面创新并付诸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但并不意味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革命领导权是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国民大革命时期,是国共合作共同领导中国革命的独特的历史时期,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交替时期.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从总体上已转变为反革命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新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至此终结.  相似文献   

13.
民主社会主义由社会民主主义演变而来,是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思潮,由于与社会主义相联系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苏联从赫鲁晓夫开始的历代苏共领导人认识不清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混淆了民主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纵容甚至崇拜民主社会主义,导致苏联意识形态完全脱离马克思主义轨道,最终亡党亡国。  相似文献   

14.
文章指出苏联解体不是不可避免的,作为苏共最后一任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不具备大国领袖的综合素质以及戈氏上台之后推行的激进改革是引发国家解体的直接原因。20世纪80年代苏联所面临的复杂国内背景和国际形势以及苏共领导集团的历史传统和戈氏个人资质等因素共同促使戈氏得以在1985年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认为苏共历史上始终缺乏成熟的制度来选拔和培养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接班人,这也是导致苏共亡党、苏联亡国的重要因素,值得深入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从世界政党政治的实践看,虽然各政党的性质、信仰、纲领等千差万别,但作为执政党,他们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共同的规律。尤其是在当前的形势下,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民主化迅猛发展,欧洲社会民住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加大自身建设力度,取得显著成效,其做法和经验值得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党内民主监督作为一种权力监督,它的客体是指被监督行使权力的行为,监督客体与监督对象不同。监督客体具有客观性和对象性两个基本特性。从权力的不同载体出发,党内民主监督的客体可分为六种基本类型。围绕权力运行来进行监督,才是抓住了监督的要害。  相似文献   

17.
本文拟从国际格局的变化,新保守主义的推波助澜,布什主义的出台三个方面对美国对外战略进行解读,认为植根于美国社会和政治文化中的天定命运观和美国例外论是其对外政策中的深层次因素。  相似文献   

18.
列宁、斯大林有关十月革命和民族与殖民地国家革命运动的理论,对于中国共产党人产生了两点深刻的影响:第一,为把中国民主革命划分为新旧两种类型的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为判断辛亥革命是软弱的资产阶级领导的失败的革命提供了理论前提。在1921年至1949年的28年间,在革命意识的支配下,共产党人大多对辛亥革命抱持批评态度。他们的批评意见,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价值标准。这些看法,有合乎历史实际的性质,又带有根据革命形势需要,提出新的任务,指示新的方向的性质,从而与史学研究中的学术评价标准有相当差异。必须注意提高理论修养,科学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看法,而不能照搬。新中国成立以来,一般认定辛亥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它有成功之处,又是一场失败的革命,这样的总体评价基本没有改变。笔者认为,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皇权专制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转折的关键,是中华民族走向民族独立、建设现代国家的重要开端,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大标志,是一个世界性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于辛亥革命失败论,应该进行必要的甄别和纠正。  相似文献   

19.
近代秘密社会的发生有着思想、文化、宗教和社会生存等多种因素。秘密社会具有社会整合、精神归属、道德教化和健身强体等功能,能在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吸引众多的群众加入。秘密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乱盛治衰。秘密社会与民主革命存在着互动的关系。由于斗争形势和某些政治思想观念的大体相似,秘密社会与革命政党存在着短时段的合作关系;又由于双方的本质和终极目标不同,秘密社会与革命政党存在着长时段的对抗关系。在当前越来越趋向多元的社会里,在消除秘密社会的实际影响方面仍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诞生90多年来,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与评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政治特点和文化特色。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中的主要领导者,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20世纪20年代首次提出辛亥革命既成功又失败了的观点,首次界定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这些结论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不再提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但是有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主主义革命和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的称谓变化。中国共产党也一直将自己所从事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看做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也一直根据国共关系的变化和政治斗争的需要,不断更新对辛亥革命现实意义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