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日报》、《纽约时报》编辑体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体制对于一家报纸来说至关重要,它是报纸质量的体制保证,编辑体制只有合理、有效,才能组织好采编工作,从而做出高质量的新闻。《纽约时报》历经一个半多世纪而屹立不倒,编辑体制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将《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的编辑体制进行比较,从中寻找对方的优点,发现我们的不足,批判地借鉴与吸收,以求达到使《人民日报》的新闻工作能够做得更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联系的日益紧密,信息的传播业越来越快捷,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更加的白热化,对他们来说新闻就是生命,能够对新闻进行有效的报道是他们增加受众的关键,对于现在来讲新闻的受众就是媒体的利益所在。所以说要想在如今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媒体必须要有对新闻高度的敏感性,而新闻的采编和写作是新闻播报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本文将从对新闻的采编与写作的探讨来展开,论述如何做好新闻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新闻采编,顾名思义包括两个环节:采访和编辑。除了少数媒体实行采编合一的运作机制,大多新闻单位仍采取对来稿(包括记者采写稿)进行后期编辑,而在编辑岗位上工作的,也大多是既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又有丰富新闻宣传学识的资深记者。  相似文献   

4.
新闻采编涵盖了新闻工作的两个方面——记者的工作和编辑的工作.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没有严格的界限,许多新闻单位都是采编合一的.所以,作为一记者来讲,具备良好的新闻采访与编辑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浅谈应如何做好新闻的采访与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5.
在高校学报的编辑工作中,编辑与出版构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周期,它们缺一不可,而又互相制约。 编辑是出版的基础和前提。我们所说的编辑包括组稿、选择、加工、修改、整理等过程,其核心是编辑稿件,即对稿件进行加工优化处理。具体到每一期学报的编辑,都是编者创造性劳动的体现。仅有编辑过程是不够的,还必须为其设计一个有美学价值经济实用的完善形式,经过印刷制作,才能进入发行渠道。没有印刷出版这道程序,编辑的劳动就失去了有效性,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也就无法使受众接受到传播物。由于编辑与出版紧密相连,编辑工作做得好,就会在印刷制作过程中顺畅,缩短印制周期。印刷过程中也对编辑工作提出了一些要求,所以编辑在工作中要逐步熟练掌握一些出版印刷技术,在加工编排稿件时要使文稿符合出版印刷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按干什么事都有个方法问题。俗话说,“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讲的就是方法问题。新闻采编工作也是如此。如何在时间、空间等客观条件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做好新闻采编工作就更需要方法了。本文作者长期从事新闻领导工作,在新闻采编工作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从本期起他将为我们一一道来。供同志们在工作中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7.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它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等特点。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一种以广大老百姓为传播对象,以与老百姓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为主要题材的一种新闻体裁,不能仅仅以故事情节吸引受众.更应该以其独特的节目语言作为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8.
办好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说到底是提高新闻质量的问题,影响这个问题的因素很多,但不管什么因素,都得经过编辑处理,因此,编辑是提高新闻节目质量的关键.本文就如何有效提升电视新闻编辑的竞争力进行了研究,从而提高新闻编辑工作质量,吸引更多受众.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广播电视新闻的广大受众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对节目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编辑作为广播电视新闻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必须不断改进和完善,才能通过高效的编辑工作使新闻资源焕发无限生机,这对于推动当前新闻工作不断前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闻编辑必须进行“再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新闻编辑在日常的工作中,不仅需要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对新闻全局的掌控,更需要对新闻稿件进行"再创作"。只有通过新闻编辑的"再创作",才能让合理、精彩的新闻编排吸引受众的眼球。本文通过分段阐述,探讨新闻编辑通过对新闻稿件的"再创作",让新闻编排实现收视效果的最大化以及新闻编辑进行"再创作"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养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闻策划是隐藏于新闻作品之后的一种新闻现象。它是采编人员运用脑力的一种理性行为,是针对所要报道的新闻作出的计划。 自有传媒以来,便有新闻组稿、组版,“计划打算”也就是策划现象的存在。在当今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记者、编辑越来越注重将有计划地实施新闻采访与采编过程中的精心策划、锐意出新相结合、创作出社会反响大,新闻价值高、富有创意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2.
大众传媒不但反映现实,也建构现实,它让我们生活在一个"拟态"环境里。受众通过对拟态环境中媒介信息的认知,进而将之转化为现实行动,影响其生活。而拟态环境中的虚假新闻与客观事实背道而驰,虚假新闻传播所产生的"麻醉"、"污染"、"欺骗"和"背离"功能会误导和损害受众的心理环境,给受众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试论网络环境下的新闻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普及使传统的新闻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大新闻机构纷纷入网,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与合作表现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新闻采编方式的数字化革命影响着记者编辑的采编思想、采编行为、采编习惯。"超链接"的传播模式是网络新闻的最大特点,传统的新闻写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4.
新闻价值是新闻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取舍新闻、报道新闻的基本原则。它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五条标准。它的本质是标志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关系,是客体的新闻属性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有用性。它的实现是主体(记者、编辑、受众)和客体(新闻属性)的互相作用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新闻媒体的不断发展壮大,新闻工作人者的采编能力愈加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新闻工作者的采编工作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采访,二是编辑。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新闻采编能力这一重要的技能,采编能力直接会影响到一个新闻媒体未来的发展前途。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提高这项技能对于新闻记者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新闻编辑的语言表达是指新闻编辑在处理相关编辑工作事宜时,凭借口语和书面语形式去传递一定的语义信息,输出一定的语义内容。编辑语言的表达必须坚持得体性原则:新闻编辑要有使用模糊语言的意识;新闻编辑要有"把关人意识";新闻编辑要有"受众意识";新闻编辑要有"议程设置"意识。  相似文献   

17.
编辑加工是保证刊物质量的一项重要工序.它是在审稿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可以说是审稿工作的继续.一个刊物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与编辑加工的水平有关,同时这项工作也很能显示编辑人员的才能.一般来说,稿件经过审查决定采用后,方能进行编辑加工,经过加工的稿件,...  相似文献   

18.
新闻价值是新闻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取舍新闻、报道新闻的基本原则.它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五条标准.它的本质是标志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关系,是客体的新闻属性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有用性.它的实现是主体(记者、编辑、受众)和客体(新闻属性)的互相作用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对社会生活越来越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网络正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的渠道。一个网站能否取胜,不仅取决于形式的独特新颖,更在于网站内容的引人入胜,这就要求网站新闻编辑要有较高的素质。本文主要论述网络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四个意识即责任意识、整合意识、受众意识、策划意识,进而提高网络新闻编辑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20.
杨嵩 《现代企业教育》2013,(22):410-410
引言 关于什么是社会新闻,目前在业界和学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社会新闻是来源于基层的关注民生的奇闻奇事,矛盾冲突比较多,与受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由于社会新闻是最难采写的一类新闻,因此很多记者与编辑不愿过多的报道此类新闻。同时也会常常对这种新闻题材形成·定的报道模式。鉴于此,笔者今天就如何把握好社会新闻的“度”,谈点儿自己浅薄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