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夏对峙时期,镇戎军(今宁夏固原)是北宋在宁夏军事防御前沿地带设置的一级军政合一的高级军事指挥机构。战争并没有将双方的各种交流彻底隔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诸多方面仍有过充分地交流,有不少遗物传世。固原博物馆馆藏文物中,就有一些较为珍贵的西夏文物,主要包括西夏铜牌、各类印鉴、西夏瓷扁壶等,它们是宋夏对峙时期留在镇戎军境内的文化遗存,体现了西夏历史时期各类文化的形成背景与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2.
北宋时期,宋夏双方在今陕北地区修筑堡寨,长期对峙。北宋河东麟府路与陕西郧延路之间的交通,时断时通。宋哲宗时,孙览和林希先后出任河东经略使,复取佳芦川,于元符二年(1099)进筑八城二寨,再次打通了麟府与郧延的联系。所谓的河东八寨,应当为大和寨、大和堡、宁河寨、宁河堡、弥川寨、弥川堡、通秦寨、通秦堡。加上当年修筑的宁边寨(端正平)和乌龙寨,合称河东八城二寨。  相似文献   

3.
明代在宁夏境内黄河以东,不仅在花马池(今盐池县)一带修筑边墙①,而且还在固原城以北三百里的下马关一带修筑边墙,做为二线防御。一九八一年的下半年,我们根据有关文献中对这道边墙的记载,在同心、海原二县境内进行了实地考察。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1040年到1044年北宋与西夏的战争中,范仲淹提出主动防御的抚边策略,并在实践中通过修筑城寨、推行营田等措施加以落实,有效提高了北宋的边境防御能力,是促成北宋与西夏缔约的重要因素之一。无论从宋夏双方在西北边境的具体战争能力对比来看,还是从历史上汉民族与少数民族长期对峙的经验教训来看,范仲淹的主动防御策略都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在1040年到1044年北宋与西夏的战争中,范仲淹提出主动防御的抚边策略,并在实践中通过修筑城寨、推行营田等措施加以落实,有效提高了北宋的边境防御能力,是促成北宋与西夏缔约的重要因素之一。无论从宋夏双方在西北边境的具体战争能力对比来看,还是从历史上汉民族与少数民族长期对峙的经验教训来看,范仲淹的主动防御策略都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绍圣至元符年间,北宋实施"开边"活动,招诱了大批西夏缘边及其境内的蕃部首领,采取了适当的安置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西夏的内部团结,并逐渐获取了对夏战争的优势。但随着"开边"活动的结束,北宋不再主动招诱西夏缘边及其境内的蕃部首领,这种变化反映了宋夏之间"打打和和"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专门考订过去误考的遗址,包括两座北宋县城三个寨,此外还涉及几个堡。定川寨遗址定川赛因宋、夏定川战役而使其知名度颇高。此寨是范祥通判镇戎军(今固原县城关)时,于庆历二年(1042年)所筑。就在当年秋,元昊亲帅夏军攻镇戎军。宋大将  相似文献   

8.
华池寨是北宋西北缘边堡寨中地位特殊的一座堡寨,与此同时,华池寨紧邻同名的一座市镇——华池镇;关于华池寨与华池镇的关系,相关研究已有初步进展,但仍需作进一步补考,新材料证明了北宋后期华池镇通管华池寨这一特殊模式的存在。关于华池寨的流变问题,尚未有学者研究,相关史料显示,华池寨自北宋之后功能再次发生变动,北宋时期的华池寨至明清时期发展为华池镇,北宋时期的华池镇(库多汗古城)则再次废弃,自北宋至清代前期,华池寨经历了由华池县到华池镇再到华池寨最终又成为华池镇的变迁过程,华池寨完成了由宋夏缘边堡寨向明清市镇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分布着多座石窟,其中与西夏有关的主要是山嘴沟、须弥山、阿尔寨三座石窟群。通过实地调查,结合前辈的研究成果,初步整理了这三座石窟的西夏遗存。笔者认为,山嘴沟石窟是西夏中心区最为重要的石窟遗存,最能代表西夏中心区的石窟艺术,既有与敦煌石窟一脉相承的艺术作品,也有同时期敦煌石窟所不见的十牧牛图等佛教题材;固原作为长期处于西夏和宋金争夺的地区,虽然保存了规模巨大的须弥山石窟群,但仅能找到西夏的游人题记,证明西夏人曾在这一地区活动,找不到西夏时期的作品;鄂托克旗作为西夏河南区辖地,在历史上非常重要,但阿尔寨石窟现存洞窟主要为蒙元时期的作品,也无法确认有西夏的遗迹。  相似文献   

10.
北宋与西夏在陕北一线剑拔弩张,长期对峙,双方在这一线驻有大量部队,并断断续续进行了几十年的战争,民族关系几度紧张。为了备战,北宋与西夏都动员了大量的人力在沿边修筑了大量的军事设施,屯田驻守,客观上加强了对陕北的规模开发。局部地区的过度开发对陕北的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大片草地和林地被开垦,土地沙化和水流失的速度大大加快,生态环境出现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北宋政府在应对与周边少数民族矛盾时会采取各种政策招降以削弱其力量,其中对西夏的招降最为典型。自李继迁叛宋以来一直到北宋灭亡这一百多年时间里,宋夏战争不断,为了更好地削弱西夏的力量,北宋自始至终贯彻了对西夏的招降政策,且方法多样。夏人归降后,北宋政府对西夏降人采取优待措施的同时也相对地予以限制。招降政策使得大量人口流向北宋,为北宋争取了一定的战争优势。然而,长期的推行浪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加剧了北宋的经济负担。大量人口的归降也必然会导致宋夏矛盾加剧,爆发一系列的战争。  相似文献   

12.
从宋夏攻守之势的变化看韩范的攻守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承五代纷乱之局,“内无大臣跋扈,外无藩镇专横,独夷狄为可恶”1。在两宋三百多年的统治期间,为中国患者,先后有辽夏金元四国。北宋虽然为新兴的金国灭亡,但实际困扰宋室最久、削弱中国最甚者则为西夏。西夏自李继迁倡乱,侵扰日甚,叛服无常。宋廷旨在招纳怀柔,一再予以优容。及元昊僭号称帝,仁宗下诏征讨,双方开始长期处于敌国地位。宋夏战争时断时续,几乎与北宋王朝相始终,给北宋带来了严重危害。(本文所要探讨的宋夏攻守之势的变化仅限于从北宋建国至宋仁宗时两国攻守之势的变化)。在宋夏的长期战争中,攻守之势不断发生变化,北宋对西夏时…  相似文献   

13.
在1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北宋始终处在和辽、金、西夏三个少数民族政权鼎足而立的政治格局中,而与西夏之间的争战则是北宋民族关系的主线和主要矛盾。百年宋夏战争激发了北宋士大夫文人的忧患意识与爱国情怀,并在诗词创作中有着鲜明的体现。本文以文人士大夫的人格精神作为研究媒介,探讨宋夏战争对北宋文学风貌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自古以来,固原就是西北边陲军事重镇,历史上与安定、高平、平高、原州、镇戎、固原等名称相伴随,史家誉为"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左控五原,右带兰会,黄流绕北,崆峒阻南,称为形胜"。这里曾上演了少数民族催马奋蹄、商业巨子"倮比封君"、秦皇汉武边地巡幸、刘秀隗嚣陈兵鏖战、西夏北宋前沿对垒、成吉思汗六盘歇马、安西王府坐镇开城、三边总制驻节开府等众多历史活剧,更有萧关古道上难以散去的历史烟云,丝绸之  相似文献   

15.
曲端(1091—1131),宋镇戎军(今宁夏固原)人。在北宋末年、南宋初年,与西夏、金国战斗中,屡有战功,名重一时。当时陕西人为之语曰:“有文有武是曲大,有谋有勇是吴大(指吴玠)。”曲端既然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名将,那么人们对他们的研究又如何呢?据笔者所知,实在太少。今不揣学识浅陋,就曲端的生平资料、事迹编年,作一记述,以资纪念他的九百周年诞辰。不当之处,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6.
古代的固原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原因,一直扮演着防御漠北少数民族入侵,保障中原的重要角色。历朝都在这里筑城修堡,驻以重兵,拱卫中原的安危。本文在对主要城池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探讨了这些古城堡(寨)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固原在军事防御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北宋建国以来周边一直存在少数民族政权,到中晚期,西夏犯边,致使西北地区堡寨兴筑.本文通过钻研史料丛历史学的视角分析北宋中晚期特别是宋夏战争期间的西北地区堡寨的形成,作用,特点以及功能的转化.文章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堡寨做宏观上的介绍,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宋夏战争中熙河之役期间兴起的堡寨.第三部分分析了堡寨多修筑在险要之地的特点和拥有防御和驻扎等多重的功能.第四部分阐释了堡寨由军事功能逐步转化成具有商业特点的贸易据点的过程.最后得出堡寨在北宋中晚起的政治军事领域所起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北宋名臣范仲淹曾在庆历年间担任庆州知州,主持北宋与西夏的战事。他针对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山沟交错、地势险要等特点,采取了在要害之地修筑城寨,加强防御工事,以达到以守为攻的备边政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北宋淮安镇位于今甘肃省华池县怀安乡所在地附近,是北宋庆州最北部的一座要镇,是唐怀安县废置而成,时间不晚于开宝六年(973年)。淮安镇地处极边,是庆州北路乃至北宋西北防御系统的重要一环,担负着镇抚蕃部,攻防西夏,应援鄜延、泾原诸路等边防任务。随着宋夏关系的演变和淮安镇自身的发展,盐酒交换等经济活动逐渐繁荣。纵向考察其承担的角色及其地位,它是为镇蕃边镇、边防军镇、盐酒商镇。  相似文献   

20.
魏泰在《东轩笔录》中说:“范文正守边日,作《渔家傲》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镇边之苦。”(见《白香词谱笺》)从这则记载中可知,范仲淹在紧张的镇边之时,曾填写了一组《渔家傲》的乐歌,反映边塞劳苦的戍守生活。可惜的是留传的仅存一首,其余的早已散佚。范仲淹奉命戌守边塞,是在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当时,居住在我国西北部的党项羌族,建立了西夏政权,与北宋王朝相抗衡。西夏统治者抢夺财富,掳掠边民,侵犯疆土,气焰嚣张。宋仁宗为了制止西夏的大举入侵,派遣了以夏竦为首的一批重要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