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城市化释义     
21世纪是“城市世纪”。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成正比,呈现高速发展趋势。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文明标志及创新的载体,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信息中心,具有集聚、规模和辐射等功能效应。2000余年来,城市内涵随历史发展不断丰富。城市化一词的出现至今也有百余年历史,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理解不同。其实质是一个以人为中心、受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多变的软硬件系统化过程,是从传统向现代全面转型和变迁过程。不仅是农业人口向非农、并向城镇的聚集,而且是城镇在空间数量、区域规模、功能作用诸方面的扩大,以及城市经济关系、居民生活方式改变的过程。城市化与城镇化、农村城市化、农村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等相关新概念有所区别。从区位论、结构论、人口迁移论、非均衡增长论到生态学派论,从梯度推移、增长极与地域生产综合论到产业集群论的演进,体现了城市化发展理论的深化。不同学者对城市化动力机制认识不同,但在“推拉”机制上形成共识。不同阶段和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地区,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相异,而其相同点包括:农业工业化推动、比较利益驱动、农业剩余贡献和制度变迁促进等。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以其固有的规模效应与聚集功能,比农村有更高的资源利用率。要重新审视过去城市发展政策,大力发展大城市、大都市。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城市化肩负重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是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而产业化是城市化的必由之路。产业化的形成引起资金、科技、信息、交通、建筑、文化的聚集,带来巨大的聚集效益,使人们的居住方式和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向集约化和聚集化方问发展,形成乡村向城市发展,乡村人口向城市转化。同时,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过程,对农村经济及人们的生活方式起制约作用,可以说产业化与城市化互为条件,同步发展。文章进而结合地域特色,梳理出进行产业化和城市化应注意的几方面内容,如主导产业问题、产业结构问题和城市规划问题等等,分而述之,从而把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小县(市)城市化两个层面的东西浇铸成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们生活的载体。城市以其固有的规模效应与聚集功能,比农村有更高的资源利用率。我们要重新审视过去城市发展政策,大力发展大城市、大都市。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占多数,但生活水平相对较低。要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而建设小康社会,城市化肩负重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正处于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阶段,在进入以城市化为标志的现代化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诸如交通和住房拥挤、环境污染、失业、公共服务滞后等"城市病",呼唤着市政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高效率、规模供给。我国长期以来以政府纵向部门为主导的传统城市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已跟不上这种快速的城市化乃至现代化的发展步伐,亟须采取更为广泛的多元发展措施。长久以来对市政及市政经济认知的模糊,则是导致"城市病"及粗放式城市化发展的原因之一。通过对已有市政经济相关论述的梳理,提出市政经济的特色概念,认为明确和大力发展现代市政经济是提升城市化效率、实现新型城镇化内涵式发展及应对各种"城市病"的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不能仅仅理解为城市人口比重的提高, 城市化应是在城市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聚集主导产业, 聚集科技、教育和文化。从城市化的这一新内涵出发, 本文提出了推进惠州城市化进程的若干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对一些地区的中小学规模产生了强烈的扩张效应,这给城乡义务教育班级与学校规模的合理调整带来严峻挑战。中国义务教育城市化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一些人口大省的小学城市化水平低于城市总体的城市化水平;二是初中城市化水平不仅明显高于小学而且大大超越城市总体城市化水平。受人口自然增长放缓、农村人口迁移流向不确定、城市化水平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及隐性城市化人口激增等因素影响,中国的义务教育在学校数量和规模方面呈现总量基本合理、城乡差异化发展、隐性生源压力日增、一些地方大班额问题突出等特征。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是:把农村和城镇作为两个向度,在数量和规模间寻找不同的平衡点;保持教育城市化水平与区域总体城市化水平的协调一致;善于利用小班额预存的人数弹性空间,以应对流动人口流向的不确定性;对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人口大省和中心城市周边地区的人口流向实施科学监测,并建立有效控制班级和学校规模的预警机制;提高义务教育统筹协调层次,保证各级政府在实施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方面责权对称。  相似文献   

8.
从城市化水平、规模、区域结构差异、城市发展趋势几个方面描述了政府主导型城市化的特征,并结合体制、城乡分割、土地利用效率、政府激励机制等分析了政府主导型城市化过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城市规模等级与就业的矛盾、虚假城市化、城市化过程农民利益受到侵害、城市规模效益不合理等问题。最后提出未来城市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了城市化浪潮,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城市空间结构进行整合以增强集聚效应,提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经济竞争力,是现阶段我国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城市整合的内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整合的必要性展开了讨论,并提出了实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整合战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西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部城市化水平较低,应不失时机地加快城市化进程。总体目标和任务:以到2005年,城市化水平达到35%.到2015年力争达到45%左右为宜。发展思路:以现有中小城市扩张为主,建设新城市为辅;积极发展特大型城市,合理引导大中型城市规模扩张;有序发展小城镇,优先加快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地州的城市化,促进城市化与人口分布和经济布局相协调。具体措施:加大城市化进程的政策安排力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处理好进城农民在农村的土地使用权处置和离土补偿问题,为农民转化为市民建立低限度的社会保障体系,高度重视加快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提高城市化的集聚效应和效益,积极推进行政区划改革,促进特大型城市快速发展,拉动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的过程,基于对其内涵的理解,将城镇化抽象为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选取四川18个市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市的城镇化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城镇化水平普遍偏低,空间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土地城镇化现象严重,人口城镇化水平和综合城镇化水平基本是以成都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递减的。健康有序的城镇化应该是经济导向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分析城镇化的质量问题,文章提出了具有多维度特征的"融合型城镇化"的概念,同时利用Probit模型,结合河南省18个地级城市2006—2013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对其有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民营经济总量对融合型城镇化有显著的积极影响;非国有工业经济比国有工业经济更有利于实现融合型城镇化。这意味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更有助于实现融合型城镇化,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因此有必要通过重构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等方式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进而实现城乡融合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向大型化、现代化、经济化方向发展,历史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正日益遭到侵蚀。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既是学术界要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各级政府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以湖州衣裳街、小西街历史街区为个案,从街区的文化内涵、城市化对它的冲击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如何进行保护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探索城市化进程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既要求加快人口城镇化和区域城镇化的步伐,又要求在经济意义上实现农村地域的城镇化。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化道路应该抛弃,而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城镇化道路可资借鉴但不能照搬套用。因此,必须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在"三化"协调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传导与辐射作用,城镇化既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传导载体,也是城市高端生产要素向农村辐射扩散的主要通道,对牵引农业现代化、支撑新型工业化起到重要的衔接与辅助作用。借鉴山东、浙江、江苏三省在城镇化进程中的有益做法,提炼出立足各自省情、注重规划引导、培育主体形态、强化创新驱动、壮大多极节点、统筹区域协调等经验,助推湖北城镇化科学发展,实现城镇化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为从人口城镇化角度探讨山东省城镇化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特征,根据1995年、2000~2010年山东省17地市人口数据资料,基于空间自相关理论分析了山东省城镇化水平。结果表明,1995年到2010年,山东省城镇化水平呈现快中趋稳的发展态势;随着经济的发展,17地市初步呈现出空间集聚的特征,即山东省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城市主要集中于烟台市等山东半岛地区,较低的城市集中于济宁市和枣庄市等鲁西南地区,分别形成了山东省城镇化水平高聚集区和低聚集区。山东省城镇化总体发展水平趋稳,但不同县市存在显著差异,需要采取对策协调全省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城市化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正在改变人类城市化进程。在全球化推动下,城市化正在由后工业时代的大城市化、特大城市化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城市圈化转型,城市能量首次以“圈”的形式积聚、散发,并形成为国际竞争基本单位,最可喜的是,部分城市圈可能回归内陆。城市圈是经济圈、生态圈、人文社区圈的复合体;彼此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经济圈是基础,生态圈是保证,人文社区圈是灵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城市化,主要靠城市改造来实现。政府作用定位一要解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二要研究政府自身的经济优势,扮演积极角色。  相似文献   

18.
城市郊区是城市经济、城市化和城市社会向农村经济、农村化和农村社会的过渡地带。城效结合部往往是传统的农业经济和现代的工业经济;传统的农村社会和现代的城市社会冲突和融合的地区。城郊结合部的经济、化和社会组织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不稳定性,与之相对应的是社会变迁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城市郊区域市化的社会变迁为对象,主要以兰州为例,就甘肃省城市郊区城市化的路径选择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的城市化与教育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城市化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从人口的量和质两个方面来看,城市化是一个人口乡城变迁和人力资本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作为人口变化的核心因素,自然深受影响。大规模的城市人口增长,城市产业的集聚和升级,引发了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也产生了诸如转移人口培训、二代移民的义务教育和社会认同、技能工人短缺造成的“民工荒”等实际问题,这些对我国当前的教育制度、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等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引起了相应的制度变革,尤其是市场机制在教育领域的引入,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流民问题是超越社会制度而存在的一大社会问题,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频繁的天灾人祸,产生了大量流民,他们为了生存流向城市,给近代城市的崛起带来了重要影响。流民的涌入促进了近代中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冲击了农村的封建传统。但大量流民的存在给城市后期发展又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城市化进退维艰,流民现象逐渐发生病变,并成为各种社会病的总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