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2010—2020年人口、产业与土地数据,综合运用耦合度模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黔中城市群人口-产业-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时空格局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黔中城市群土地城镇化率增幅明显,人口城镇化水平稳步增长,产业城镇化发展缓慢,产业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但产业城镇化质量不高,人口集聚与发展带动能力不足;虽然城镇化协调水平总体较低,但随时间发展呈上升趋势,协调水平以濒临失调和轻度失调为主;协调度变化呈现“微升—大幅提升”的演变特征,中部协调度上升幅度较大,西北部协调度上升较为缓慢;城镇化协调水平空间分异显著,表现出明显的以贵阳为中心的高值集聚区,但县域间差距趋于收敛;路网密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口迁入率对县域城镇化协调发展影响较为显著,且表现出较强的时空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2.
为从人口城镇化角度探讨山东省城镇化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特征,根据1995年、2000~2010年山东省17地市人口数据资料,基于空间自相关理论分析了山东省城镇化水平。结果表明,1995年到2010年,山东省城镇化水平呈现快中趋稳的发展态势;随着经济的发展,17地市初步呈现出空间集聚的特征,即山东省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城市主要集中于烟台市等山东半岛地区,较低的城市集中于济宁市和枣庄市等鲁西南地区,分别形成了山东省城镇化水平高聚集区和低聚集区。山东省城镇化总体发展水平趋稳,但不同县市存在显著差异,需要采取对策协调全省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云南省16个市州为研究单元,构建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综合功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定量研究方法,结合Arc GIS制图软件对云南省各市州城镇化协调发展态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①人口城镇化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各市州呈现出明显区际间不均衡发展态势,在空间上形成了以昆明为中心的"核心—边缘"式空间格局.②经济城镇化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各市州呈明显区际间非均衡发展态势,形成以昆明、玉溪为中心的"单核面状"分布格局.③土地城镇化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各市州人口城镇化发展极化态势较为显著,形成以昆明为中心的"单极核心"分布格局.④耦合协调度方面,整体协调水平属于中等协调型,高耦合协调型市州主要聚于滇中及周边地区,呈"趋同俱乐部"现象,低耦合协调型市州分布于昆明北部和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山区.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带来的消费和投资效应能够有效扩大旅游消费需求,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基于2010-2019湖南省14个市州的城镇化率、旅游收入、旅游资源等相关面板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杜宾模型,定量研究了城镇化水平对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如下:(1)湖南省旅游经济和城镇化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和集聚效应.如果忽视城镇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将会高估其对本区域旅游经济的影响.(2)城镇化水平对旅游经济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如果城镇化水平每提升1%,将会直接带动本地区旅游经济提升1.631%,间接促进临近市州旅游经济增长0.548%.(3)在城镇化过程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旅游服务设施、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可达性对本地区旅游经济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同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可达性具有显著的空间正向溢出效应,为理解湖南省城镇化的空间溢出效应,深入挖掘其对旅游经济的关联带动作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运用熵值法从人口、经济、社会和土地4个方面出发,以山东省17个地市为研究对象,对山东省2000-2009年的城镇化综合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山东省城镇化综合水平在2000-2009年十年期间取得了快速发展,整体格局保持稳定,地级市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城镇化综合水平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高对应性。经济因素、交通条件、区位条件和产业结构是山东城镇化综合水平产生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陕南28个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人口、经济、社会生活为一体的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建立了陕南县域城镇化灰色关联投影模型;运用spss17.0和ArcGIS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和空间分析,从空间尺度对陕南县域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陕南县域城镇化水平普遍较低,发展不均一.针对研究结果,从环境优先,扶持特色城镇,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创新等方面提出加快陕南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对策,有利于陕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绥化统计年鉴2010》中的数据为基础,采用陈明星的象限图方法,对绥化市域1区、3市、6县的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寻其关系差距的原因,相应提出协调发展的对策。为绥化市城镇化健康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山学院学报》2014,(5):104-110
文章基于协调的含义,把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的协调发展解读为两者的同趋性、互动性、协调性,并通过聚类分析、VAR模型、协调度C模型和协调发展系数D模型,在实证层面对这三个特性进行解读,我们得出:云南省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的发展虽然表现出高度的相关性,但是两者在空间维度上并未实现同趋分布;再次二者的互动作用不明显,尤其表现在人口城镇化对产业非农化的发展促进作用不明显;最后我们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观测云南省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的协调度问题:16州市中除昆明外,其余15州市均表现出不协调的特性。这些研究结论将为推进云南地区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的协调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城镇化质量基本内涵,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居民生活、人口发展、景观环境发展、用地发展等六个方面,构建了县域城镇化质量测度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以江苏省49个县(市)为研究单元,对1990年、1997年、2009年和2011年四个时相的城镇化质量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江苏省县域城镇化质量水平逐渐均衡化,但苏南地区县域城镇化质量水平明显高于苏中与苏北地区,南北差距明显。此外,城镇化质量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以环太湖沿岸为中心渐次向苏中及苏北地区降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城镇化效率、城乡统筹六个方面,选取了33个因子,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1年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评。结果表明,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马鞍山、合肥城镇化水平较高;安徽省新型城镇化水平与人口城镇化水平不甚匹配;安徽省各市人口规模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呈一定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库尔勒市人居环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层次分析法,遵循全面性、主导性、层次性以及可操作性4大原则,并且根据库尔勒市的实际情况及有关学者的经验,从地域景观、社会文化、经济、人口四个方面选取指标并构建指标体系,研究发现库尔勒的城市化综合指数不断提高,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人均绿地面积和城市园林绿地面积稳步增长,对城市化综合指数贡献最大的是道路建设;其次是人均居住面积和人均绿地面积,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其他处于内陆干旱区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并借助ArcView GIS软件将分析结果与图形数据相结合,对河南省18个地市三个年份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城市化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中心-外围结构,中心有向豫中地区偏移的趋势,且这种结构具有很强的历史依赖特征;城市化发展阶段相同的地区应针对内部特征实行有差异的城市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是我国新世纪发展进程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在城市化过程中,探索其动力特征,寻求其发展的方向,是我国各省城市化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以浙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认为区域块状经济作用、混合经济体制的驱动、大中城市的规模化扩张、外向型经济的带动等成为浙江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动力,并对浙江未来城市化发展方向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4.
恶劣的自然环境、较差的经济社会基础、不利的区位条件、过长的空间距离、小基数人口规模、人口迁出以及复杂的人口组成等,是影响青海省城市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城市发展水平较低、波动性较大、经济社会发展高度集中在三大中心城市,是青海城市化进程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15.
聚集经济效应是城市化过程的基础效应,不同城市规模下聚集经济对城市化的作用也不同。本文通过计算比较大城市与中小城镇的地方化效应和城市化效应,发现聚集经济对城市化的总效应为正。在达到一定城市规模以前,城市规模越大,城市化过程中的聚集经济效应总体上越显著;但是在达到一定城市规模以后,城市人口规模越大,包含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的聚集经济效应呈现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6.
物流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大量集中、城市规模扩张为物流业集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极大的市场空间,现代物流业对城镇均衡稳定发展也发挥着支撑推动作用。本文在对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总结基础上,重点研讨安徽省城镇化水平与物流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基于产业聚集视角研究提出安徽省物流业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路径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化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宁“五点一线”政策的提出,迫切需要解决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化建设的有关问题。通过对辽宁经济、人口、空间和生活方式四方面城市化水平现状的分析,提出该区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认为未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城市化发展以都市连绵带城市化发展模式为基础,加速产业集群的形成、扩大城市规模、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生态转移支付制度,是解决沿海经济带城市化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城市郊区是城市经济、城市化和城市社会向农村经济、农村化和农村社会的过渡地带。城效结合部往往是传统的农业经济和现代的工业经济;传统的农村社会和现代的城市社会冲突和融合的地区。城郊结合部的经济、化和社会组织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不稳定性,与之相对应的是社会变迁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城市郊区域市化的社会变迁为对象,主要以兰州为例,就甘肃省城市郊区城市化的路径选择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必须与时俱进。中等城市将是江苏省21世纪上半叶城镇数量增长甚为突出的一种类型,发展中等城市是推进全省城市化进程的重点之一。因此,在当前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新时期,有必要通过追踪城市发展方针、政策=和城市化演进的基本轨迹,来审视和解决中等城市的发展问题;同时,还必须结合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围绕体制创新,来研究中等城市的专业型、特色型、开放型和区域性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