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数字经济极有潜质成为旅游经济增长的新动能.选取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在对数字经济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测度的基础上,分析了二者的动态演进规律,并借助基准回归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论如下:(1)各省份数字经济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但总体均呈现稳步提升态势;区域异质性上,数字经济水平由“中部塌陷”逐渐过渡至“由东至西”逐级递减的空间格局,而旅游经济则由“东—中—西”逐级递减过渡至“中部塌陷”的区域特征.(2)数字经济能显著赋能旅游经济增长.考虑控制变量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每提升1%,它能有效推动旅游经济增长0.670 3%,且该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3)在空间视角下,数字经济发展对邻近省份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但从不同区域来看,仅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数字经济能释放出显著的正向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西部地区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基于1994-2008年珠三角地区的相关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空间滞后模型更适合刻画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珠三角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平均每增加1%,产出弹性将增加19.6%,其中10%来源于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这说明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不仅能够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还能促进邻近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利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对2007年到2014年的重庆38区县的经济增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各区县间经济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高高聚集、低低聚集现象显著;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解发现产业结构、交通密度和政府规模具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有负的空间溢出效应,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加快重庆城乡统筹区域一体化发展,需加大物质资本的投资,并增进重庆五大功能区间的经济互动。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区域旅游经济分异性进行分析和研究,正确认识各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对确定区域旅游发展的重点地域和发展方向,促进区域旅游业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以湖南省14市州为区域研究单元,分析从2001年至2013年湖南省各市旅游经济发展的时间差异和空间特征。结果表明,时间尺度上,湖南旅游经济发展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空间尺度上,湖南各市的旅游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具有明显外部性的准公共物品,人力资本流动和知识溢出决定了教育投入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基于2000-2018年各省域单位面板数据,借助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深入分析了我国各省域单位教育支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和溢出效应;第二,东部区域内教育溢出效应要强于中、西部地区,东、西部之间的溢出效应强于中部与东、西部之间;第三,经济发展速度、科技发展水平和教育投入力度会对教育溢出产生正向影响,劳动力成本和高等教育水平则产生负向影响.因此,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兼顾其他地区教育发展政策,考虑宏观经济形势来制定相应的教育发展政策,以平衡区域间教育资源分布,疏导教育溢出效应传导机制,进而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研究基于新地理经济学,利用我国31个省份2009—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高等教育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高等教育集聚与经济发展均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弱的分布特征;高等教育集聚对本地区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与人力资本的交互项不显著;与科技研发的交互项对本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空间溢出效应均不显著;人力资本与科技研发对高等教育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合调节作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此,不仅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重视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还要聚焦人才培养、引进、科技研发,实现人力资本与科技研发的有效结合,发挥高等教育的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3-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面板熵值法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标体系,对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准确测度;然后在邻接矩阵、地理距离矩阵、经济地理嵌套矩阵下,使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通过降低信息收集成本与市场进入门槛水平,从而对我国出口贸易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经济地理嵌套矩阵下的空间效应最突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带动区际之间的良性竞争,对地理距离关联省份的出口贸易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和获取资源的不及时,在邻接矩阵和经济地理嵌套矩阵下,间接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云南省16个市州为研究单元,构建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综合功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定量研究方法,结合Arc GIS制图软件对云南省各市州城镇化协调发展态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①人口城镇化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各市州呈现出明显区际间不均衡发展态势,在空间上形成了以昆明为中心的"核心—边缘"式空间格局.②经济城镇化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各市州呈明显区际间非均衡发展态势,形成以昆明、玉溪为中心的"单核面状"分布格局.③土地城镇化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各市州人口城镇化发展极化态势较为显著,形成以昆明为中心的"单极核心"分布格局.④耦合协调度方面,整体协调水平属于中等协调型,高耦合协调型市州主要聚于滇中及周边地区,呈"趋同俱乐部"现象,低耦合协调型市州分布于昆明北部和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山区.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发展水平测度研究是探讨未来城市化发展方向的基础.本文基于云南省16市州2008年、2011年、2014年时间截面数据,通过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空间城市化构建云南省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进行测算,Arcgis10.0进行城市化空间信息表达.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化水平处于完善发展阶段的是昆明市,1/3市州城市化处于优化发展阶段,其余市州均处于质量提升阶段,城市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2)除昆明市城市化发展属于经济城市化导向型外,其余市州城市化属于空间城市化导向型或空间城市化导向型向社会城市化导向型转变.(3)形成了以昆明市为城市化水平核心区,滇中城市群为次级城市化水平核心区,其余市州则为更低一级的城市化水平布局.  相似文献   

10.
以长江经济带130个地理单元为研究样本,综合采用空间分析、双变量关联检验模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方法,探究了2000-2018年长江经济带公路交通发达度与城市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并重点探查公路交通发达度对城市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公路交通发达度呈现"东高西低,局部集聚"和"多核心-边缘"式空间分布特征,其空间格局与地形起伏度、经济实力、人口分布等因素具有显著的空间重叠性;(2)长江经济带城市旅游经济呈现"自东向西级差化递减"和"中心城市带动型"特征,其与城市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实力、交通优势度、信息化水平、人口密度等因素呈现空间耦合性;(3)城市旅游经济高值区对公路交通高发达地区具有显著的依附性,公路交通发达度对城市旅游经济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且具有较强的稳健性。旅游产业集聚、信息化水平和旅游资源禀赋对本地旅游经济的正向影响效应较大,旅游资源对周边城市旅游经济的间接效应为正,但不显著;由于空间竞争效应及地理距离衰减屏蔽效应的存在,本地旅游产业集聚将对周边地区旅游经济产生竞争效应。  相似文献   

11.
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3个维度,以及生活水平、教育和医疗3个方面,分别构建城镇化和区域贫困程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并结合GIS技术,以湖南省的37个县市区为对象,研究武陵山片区城镇化与贫困程度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武陵山片区城镇化整体水平偏低,贫困地区数量大,占整个区域的89%;(2)城镇化综合指数与贫困综合指数成负相关性,即城镇化综合指数越高,则贫困综合指数越低,城镇化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带动作用;(3)城镇化综合水平较高地区在空间上零散分布,仅有市辖区、县级市城镇化综合水平较高。(4)根据城镇化综合水平与贫困综合指数的分布状态把研究区域分为四种类型,其中城镇化综合水平与贫困综合指数相对应的占整个区域的35%,异常型占8%,高低型占19%,低高型占30%。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安徽省16地市20052014年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影响安徽省经济增长的因素,检验了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关系,依照从普通混合面板数据到空间面板数据不同模型的比较与选择机制,确定模型并进行空间溢出效应的估计。结果显示,20052014年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影响安徽省经济增长的因素,检验了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关系,依照从普通混合面板数据到空间面板数据不同模型的比较与选择机制,确定模型并进行空间溢出效应的估计。结果显示,20052014年安徽省16地市经济发展存在较强的空间集聚和空间依赖,经济增长不仅受到产业结构、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对外贸易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临近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区域发展中要重视溢出效应,促进联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各市州的工业总产值之间在空间上存在相关性,工业发展水平相近的市域有显著的集聚特性,但不同地区集聚程度存在显著差异。长株潭是我省工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也是工业发展的热点区域;湘南部分地区和湘西地区是全省工业发展的“凹地”,处于工业集聚的边缘地带;工业发展的冷点区则集中在西北的市州。湖南省未来工业空间集聚格局,应该以长株潭为核心集聚区域,以连接长株潭与四大次级增长圈的交通道路和经济成长带为轴线,逐步向周边拓展,从而形成圈层状工业空间集聚结构。  相似文献   

14.
区域旅游空间格局是区域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外在表现。本文对安徽省2002年至2012年城市旅游经济综合实力演变、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旅游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影响范围的空间格局进行了演化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旅游交通可达性的改善主要表现为大大提高了1小时圈的地域范围,且1小时可到达地域由分散独立发展呈廊状整体;根据城市旅游经济影响区的演化将各城市划分为5种类型:急剧扩张型、稳健扩张型、基本稳定型、抗拒收缩型和急剧收缩型并提出发展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高校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别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和目标函数能否达到“珠联璧合”的实施效果,是决定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文章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TOPSIS法和熵权法与期望求值法分别测算了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刻画了省域尺度下高校科技创新时空格局及聚类情况;依托空间面板杜宾模型(SPDM)揭示了高校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省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年度均值呈现总体上升态势,但“西部短板”特征明显;省域尺度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格局与经济版图存在一致性;高校科技创新具有良好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效应,能够同时促进区域经济联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和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进而促进本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高校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但对区域经济联系不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  相似文献   

16.
高速铁路是连接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重要旅游通道,其对旅游要素系统空间格局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基于在高铁同城化效应下探析了高铁同城化的概念、中国高铁的发展阶段和高铁与旅游收益的相关性,并探析了高铁对旅游要素系统空间格局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以下四方面:时空压缩改变旅游可达性时空格局;交通要素系统出现竞合新常态;旅游行为距离空间大变革;客源市场空间出现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以第一批120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空间分布呈集聚型;集聚区空间分布密度存在明显差异,形成显著的“三核两带”高密度区;集聚区在系统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不均衡性,且空间分异明显;从空间关联性特征来看,集聚区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集聚区空间分布受到文化环境、旅游资源、旅游发展水平、经济环境、气候条件与交通环境等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运用熵权法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标,基于安徽省各地级市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从空间计量经济学角度出发,结合空间溢出效应,构建空间杜宾模型,研究新型城镇化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安徽省各地级市间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新型城镇化对雾霾污染具有正向影响且溢出效应显著;天然气覆盖率以及废气治理都有效缓解了雾霾污染,而产业结构加重了雾霾污染。对此需推动区域雾霾污染联合治理;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基于新型城镇化试点省份机遇,继续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创新,以发展促进雾霾治理。  相似文献   

19.
作为衡量旅游经济增长品质的关键指标,旅游经济增长效率与互联网之间的理论关联反映了互联网影响旅游业发展的规律与价值。基于2006—2017年中国大陆30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平衡面板数据,从中介效应、非线性动态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等视角切入,探究互联网对旅游经济增长效率的多维度作用机制及其影响效应。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互联网对旅游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说明互联网已成为新常态下旅游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第二,互联网通过推动要素结构变动而间接驱动旅游经济增长效率提升,但间接效应小于直接效应。第三,互联网与旅游经济增长效率之间存在明显、积极且“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关联,验证“网络效应”与“梅特卡夫法则”存在。第四,互联网在释放本地红利的同时,对其他地区旅游经济增长效率产生正向、显著的空间溢出影响,且该溢出效应受到交通基础设施与制度环境的正向空间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选取1999年-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收入的数据,通过Arcgis、Geoda计算莫兰指数,分析Lisa图、选择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产业发展空间溢出效应及其特点,进而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1999年-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2)对粤港澳大湾区2000年、2006年、2012年、2018年的数据进行局部空间分析,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的空间溢出效应经历"显著集聚-不显著集聚"的演化; 3)选取宾馆住宿设施、科技创新、开放程度、文化资源、基础设施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宾馆住宿设施和开放程度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正向促进作用较大; 2006年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会对周围其他城市的旅游收入增长起到抑制作用; 2012年,城市宾馆住宿设施、基础设施的完善,会显著地带动其他城市旅游收入的增长;而城市开放程度、科技创新的提升,对其他城市旅游收入的增长起抑制作用; 2018年,城市开放程度的提升会对其他城市旅游收入的增长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