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2 毫秒
1.
求真、求简、求实——反思当前数学情境教学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情境创设。然而,我在教学和观摩公开课中发现,某些教师煞费苦心创设的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只不过是"花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公开课是很多英语教研员组织教研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线英语教师进行课堂观摩、参与课堂研究的重要方式。对于开课教师而言,上公开课是挑战自我、展示自我和提高自我的好机会。然而在教研实践中我们常发现,许多公开课如走过场,公开课结束后很多开课教师又回归到原有的教学轨道,并没有因此在专业上得到相应的提高,或因此更关注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改进。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尤其需要在实践中实施合作学习教学策略。那么,目前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实施合作学习的情况怎样呢?笔者对常州市区部分生物教师实施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了访谈和课堂观摩研究。为使访谈更具科学性,笔者事先编制好访谈提纲,在每所学校各选择两名教师进行访谈。同时,笔者对常州市生物教研室每周组织教研活动的公开课、各个高中学校在期中之后的对外公开课都进行了观摩和研究,共听取了32节公开课。在听课中,笔者发现运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的课堂有20节,占总数的62.5%。  相似文献   

4.
正公开课是一种常见的教师专业活动形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公开课担负着宣传与推广新课程理念、展示如何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的重任。作为一名长期承担学校历史公开课的教师,笔者简要谈谈经验。一、课堂导入"磨刀不误砍柴工",课堂导入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好的课堂导入是上好公开课的前提。课堂导入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提高课堂导入的质量,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研究工作中,经常参加各种类型的听课活动,随着对公开课研究探讨的不断深入,从中逐渐体会到公开课具有的核心价值,总结出公开课的三大引领作用.下面就数学公开课的价值和作用谈谈自己的体会.一、公开课的价值1.观摩、探讨、思考、提高执教者通过公开课,可展示出如何贯彻课程标准的思路与做法,交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让听课教师对课程教学改革有更具体明确的感受,这种来自公开课的实际  相似文献   

6.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为了提高教师对课程改革工作的认识,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提高驾驭新课程的能力,按照宝鸡市教育局教研室的要求,我到宝鸡市“初中创新教育实验研究”教改实验联系学校、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宝鸡市新建路中学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时,除亲自借班给全校教师上英语公开课外,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式已逐步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课堂正在悄然改变,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已逐步形成.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一些公开课中教师刻意追求数学定理的形象化、具体化,数学问题的多解化、巧解化,教师被其精心演绎的活跃的课堂气氛所陶醉,学生对五彩缤纷的方法与形式充满新奇,数学的课堂陷入表面的“繁荣”.前段时间笔者观摩了一堂公开课,内容为《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相似文献   

8.
<正>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新教材、新课程、新理念和实际教学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开课,如何将崭新的理念落实到课堂上,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身上,并对教学产生有效的指导示范作用,值得反思和研究。如何才能上好一堂公开课呢?一、调整心态,理清认识我们清楚地知道,教师怕上公开课,是因为在上课教师的心里,总认为听课者是来挑刺的,如果被他们挑出些毛病,便会"死"在他们手里。教师一旦受到这些不良因素的干扰,就会变得瞻前顾后、心神不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不少语文教师从以往只关注言语内容的误区中走出来,课堂上围绕"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个核心目标去关注言语形式。近来,笔者在观摩公开课时发现:教师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说什么,怎么说的,费尽心思地挖掘文本,了解文章写法,从读学写,以求"得言";而对文质兼美的文章蕴涵的真挚情感,孩子们还没来得及欣赏、玩味,便被教师硬生生地拉入了名  相似文献   

10.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已有些时日,即使广西的高中尚未加盟新课程实验,但已经引起一线教师广泛的关注和期待。笔者以《戊戌变法》公开课为载体,尝试在教学设计中渗透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步走向深入,新课程意识已在更多教师头脑中扎根发芽,特别是生成性教学模式被更多教师关注和思考,诸多关于"如何抓住课堂生成"的文章不断呈现在大家面前;一些课堂评价尤其是公开课更是把课堂教学中是否抓住"生成"当做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然而,我们在为一些教师精彩的"课堂生成"喝彩时,也会发现课堂生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方式,公开课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方式。伴随着新课程的开始和推进,对公开课的反思和改革的呼声日益增高。纷纷攘攘的讨论过后是理性的思考, 人们更关注的是如何让公开课成为宣传新理念、新教法的有力抓手。为了让公开课发挥其在推进新课程中的更大作用,本刊专门组织了"如何上好公开课"的学术沙龙研讨会,并利用网络平台广泛地征集各方意见。现将部分有代表性的观点摘编出来,希望读者能更好地认识、对待公开课,使公开课真正伴随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3.
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教师对教学环节的设计要体现出风格和特点,充分展示出教师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教师可以旨在"寓乐于教",让学生通过实验幸福愉快地学习科学、增进学生情感的养成、培养学生思维及动手的能力,进而有效地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课堂效率,引领师生在新课标下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4.
<正>化学新课程的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的突破口,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可是,最近几年,我外出观摩各地的评比课、公开课和参加中考实验基本技能考试,却发现现在有的农村学校化学实验教学开展的情况和形势不容乐观。主要"病症"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病症"一:重结果,轻规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往往片面追求实验结果而轻视或忽视实验的操作规范。此外,安全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所有学生所缺乏的。这些违背了新课程标准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方式,公开课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方式。伴随着新课程的开始和推进,对公开课的反思和改革的呼声日益增高。纷纷攘攘的讨论过后是理性的思考, 人们更关注的是如何让公开课成为宣传新理念、新教法的有力抓手。为了让公开课发挥其在推进新课程中的更大作用,本刊专门组织了"如何上好公开课"的学术沙龙研讨会,并利用网络平台广泛地征集各方意见。现将部分有代表性的观点摘编出来,希望读者能更好地认识、对待公开课,使公开课真正伴随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6.
吴章贵 《教育艺术》2005,(11):54-56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和研究部门都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多种多样的新课程理论思考与教学实践研究工作,广大的一线教师也频繁参加各式各样的公开课观摩学习活动。然而,我们吃惊地发现,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种种问题,没有达到公开课教学的目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上好公开课呢?  相似文献   

17.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呈现出诸多变化。这些变化在语文公开课上有集中的反映,大多数语文教师在公开课过程中采用了"拓展延伸"的教学环节。"拓展延伸"的合理使用,能扩大语文教学的外延与内涵,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但是很多公开课课堂上的"拓展延伸"显得机械、多余、艰涩,影响了课堂精彩程度。作者就语文公开课中的"拓展延伸"乱象阐述了看法。  相似文献   

18.
近来,听了一些语文公开课,发现教师在评课时,大多数认为课堂热闹、涉及面广、知识拓展得开的课是好课,新课程标准贯彻得好。而我认为这样的课味道不正,是对新课程标准的误解。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程的临近,要求重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呼声空前强烈:学生是意义建构的主体,而不是被灌输的对象。凡是历史公开课,非得设计几个课堂讨论问题不可,否则就不能体现新理念。近几年观摩了一些历史教学公开课,总的感觉是,课堂讨论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尤其是看似热闹,却忽视了凸现学生主体性的课堂讨论的效度。不少历史教师开展的课堂讨论看似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实则没有把新课程的精神吃透,以致迷失方向,走向极端。许多问题的设计只是为了讨论而讨论,缺乏严谨性、科学性;教师只是课堂讨论的“预谋者”,  相似文献   

20.
1背景情景选材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是传统教学的突破,甚至已经被一些教育专家、教学研究人员、学校领导作为评选一堂课是不是在新课程标准下成功课的分水岭,也成为广大一线教师在平时或公开课的备课、教学设计中重点设计的题材.但是,有些教师为了吸引评选人员的眼球,为了使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