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姚木兰是林语堂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京华烟云》中的人物,林语堂通过对姚木兰的刻画阐释了他对中国人文品格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木兰出生以前,爸爸最喜欢读的书是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最喜欢的女性角色是小说中的姚木兰,因为她聪明、博学而睿智。所以爸爸希望有个女儿可以像她一样。当爸爸如愿以偿的有了个女儿以后,爸爸便为地取名叫木兰。  相似文献   

3.
《京华烟云》全书贯彻着庄子的道家精神。书中的人物众多,有名有姓的就多达九十多个,在繁多的人物中林语堂最喜欢女主人公姚木兰,把她创作的几乎完美。姚木兰不仅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美貌、贤淑、聪明,而且还具有男子的胆识和勇敢并拥有现代女性的思想,木兰是东方与西方文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长篇小说《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的代表作品之一。女主角姚木兰是作者精心刻画的人物,她既是道家之女,又是儒家之媳,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又有西方思想解放的影响,是一位儒道一体、中西合璧的理想人物。这位理想人物寄托着作者林语堂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从这个人物身上可以看到作者林语堂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相似文献   

5.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提出的合作原则与会话含义理论是话语分析的重要理论,解释了人们言语交际中表达超出话语的表面意义而蕴含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的现象。{MomentinPeking}是林语堂的一部代表作,在中译版中,后人普遍忠于张振玉所译版本《京华烟云》。而在整篇小说中,姚木兰的形象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现今为止,从语用学角度赏析《京华烟云》人物形象的著作并不多见,因此,鉴于本书和所刻画人物的影响性,本文尝试用语用学中合作原则及其准则分析《京华烟云》中的语言,尤其是主人公姚木兰的会话语言,同时帮助读者更深刻认识木兰形象,剖析其典型个性的刻画,以此来揭示其广受大众喜爱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京华烟云》讲述了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四十年间,北京城中曾、姚、牛三大家族的兴衰史和三代人的悲欢离合。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中,姚木兰是作家林语堂极为推崇的角色,有着传奇经历的木兰集多重角色于一身:中西文化的宠儿、虔诚的道家女儿、标准的贤妻良母,可谓新时代的完美女性。通过探寻木兰之美,可以感悟到林语堂先生的人生观,同时联系林语堂先生的个人经历,还能得出其成因。  相似文献   

7.
案头摆着的这本书是施建伟教授潜心研究的硕果,很耐读很有味道的《林语堂在大陆》。时下国内正流行林语堂人生小品,而真正理解林语堂者有几人?著名作家徐訏说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不容易写的一章”,施教授知难而进,很厚实地写就了这一章,可谓林语堂的知音。掩卷之余,一个活脱脱的、热诚的、讲义气的、幽默的林语堂走到我面前。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林语堂。 在国际文坛上,林语堂是一位知名度极高的作家,曾被美国文化界列为“20世纪智慧人物”之一。其用英语写成的《生活的艺术》自1937年发行以来,在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久盛不衰。而正是这位大作家一度被中国大陆批评家斥为“反动文人”、“洋奴”。他的“论语派”也曾被  相似文献   

8.
长篇小说<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姚木兰是林语堂最钟爱的文学形象之一,在姚木兰的身上,作者倾注了自己的人文思想、人生品昧和生活态度,甚至于作者的爱情观、婚姻观和价值观,寄寓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珍重.从女性形象上看,<京华烟云>为中国现代文学塑造了一个完美、鲜活的女性形象,即有着道家风骨的独特的姚木兰.  相似文献   

9.
贺庆华 《海外英语》2014,(3):200-201
尽管时光流逝,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飘》和中国作家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却仍是东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它们所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赫思佳和姚木兰分别成为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中的经典。该文对赫思佳和姚木兰两个不同国家的女性代表性格进行了深入分析,从所处时代背景、自我意识和爱情观念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由此剖析东西方文化中女性美的标准异同。  相似文献   

10.
道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庄子则直截了当地探讨了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庄子在中国历史上既是一位有着鲜明特色的伟大哲学家,同时又富有诗人的气质。在他的著述中,常常使用生动形象而幽默诡异的寓言故事来阐述自己的思想。庄子非常注重和强调个人精神的自由和欢悦。据《史记》记载,庄子在当时因其才识很  相似文献   

11.
朱永新 《新教师》2020,(1):16-17
中国是诗的国度。正如林语堂认为的那样,诗歌在中国很大程度上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诗歌丰富、凝练地表达着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灵感,一种活跃着的情绪"。可以说,一部中国诗歌史,也是一部中国文化史。2019年9月9日,我受邀参加叶嘉莹教授归国40周年暨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一个向95年的诗意人生致敬的典礼,也是一个向为弘扬诗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奉献毕生精力的先生致敬的仪式。  相似文献   

12.
在群英荟萃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神圣的殿堂里,有一位学贯中西,著作等身,曾经为弘扬中华文化作出过杰出的贡献而蜚声世界,名闻遐迩的文化大师,也是一位对祖国和人民满怀真挚浓烈感情的爱国者——他,就是林语堂。长期以来,尽管林语堂在国际文坛上早已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声誉,但在国内,却因诸多原因而成为极有争议的人物。在台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很注重自己的面子,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国学大师林语堂也曾说过,“中国人的脸,不但可以洗,可以刮,并且可以丢,可以赏,可以争,可以留,有时好像争脸是人生的第一要义”。而日本也同样有着重视面子的民族文化心理。面子对于中国人  相似文献   

14.
庄子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他的作品《庄子》,简直就是一部神话,书中的鱼有几千里长,化而为鹏,展翅一飞,击水三千里,竟然就飞到了九万里高空。《庄子》还是一部童话,书中的鸟兽虫鱼不仅能开口说话,而且还富有情感,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宇宙、人生的大问题。《庄子》更是一部小说,书中的人物个个活灵活现,细致生动。他们或自鸣得意,见识浅薄,或清高自守,蔑视权贵。书中情节更是奇幻莫测,惊世骇俗。  相似文献   

15.
细节,是指生活中很细微的小事或人物的细微的神态动作等。细节虽然看似细微简单,但是能给人一个具体的印象,因而可以胜过一大堆抽象的说明和形容,可以说:“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著名作家李准说:“我写人物,主要手段就是细节和语言。”他还说过,看一部作品生动不生  相似文献   

16.
庄子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他的作品《庄子》,简直就是一部神话,书中的鱼有几千里长,化而为鹏,展翅一飞,击水三千里,竟然就飞到了九万里高空.《庄子》还是一部童话,书中的鸟兽虫鱼不仅能开口说话,而且还富有情感,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宇宙、人生的大问题.《庄子》更是一部小说,书中的人物个个活灵活现,细致生动.他们或自鸣得意,见识浅薄,或清高自守,蔑视权贵.书中情节更是奇幻莫测,惊世骇俗.  相似文献   

17.
徐复观先生曾在他的《中国艺术精神》中说过:“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所导出。”庄子是主张返归自然,泯灭自我的大师。他把物我一体,与道为一看作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而嵇康的意义就在于他把庄子的理想的人生境界人间化了,把它从纯哲学的境界,变为一种实有的境界,把它从道的境界,变成诗的境界,从而成为第一位把庄子的返归自然的精神境界变为人间境界的人。  相似文献   

18.
从姚木兰的形象看林语堂的悲剧意识和快乐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塑造了一位美丽而独特的女性形象——姚木兰。通过对姚木兰的婚姻与爱情的分析来阐释林语堂的悲剧意识和快乐哲学,即他认为生命是短暂的、脆弱的、虚妄的,但他又始终把个体的快乐和幸福追求当成人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生活的艺术     
上个世纪初,一位著名的大学者、一个以幽默享誉世界的中国人——林语堂先生,他写过一本著名的书《生活的艺术》。他在书中写道:"美国人是闻名的伟大的劳碌者,中国人是闻名的伟大的悠闲者。"以此来描述中国人和美国人巨大的差异。在林语堂先生看来,历史上,中国人以悠闲的生活方式著称于世,我们不那么汲汲营营,忙于牟利赚钱;相比较而言,美国人  相似文献   

20.
一、《庄子》是一部不朽的哲理著作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约生于公元前三六九年(周烈王七年),卒于公元前二八六年(周赧王二九年),与盂子同时而稍晚。他的生平知之甚少。只知他可能做过蒙地的漆园吏,在那里过着隐士般的生活,可是他的思想和著作当时就很出名。 《庄子》一书,《汉书·艺文志》说有五十二篇,但是今天流传的《庄子》,大概是公元三世纪郭象重编的,全书共三十三篇。郭象是《庄子》的大注释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