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Paenibacillus sp.MY03菌株是从柏树根部土壤中分离的1株具有较高胞外琼胶酶活性的细菌。为深入开发该菌株的胞外琼胶酶资源,结合酶的活性测定,进行了最适产酶温度、诱导型底物的起始浓度、起始pH值和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的单因子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该研究条件下,添加质量体积比为0.05%的琼脂粉、培养基起始pH值7.0、37℃培养60h后,MY03菌株的胞外琼胶酶产量进入稳定状态,测得粗酶液的酶活为123.50 U/mL。  相似文献   

2.
优化纤维素降解菌株CY10产酶条件,为该菌株在纤维素的生物降解方面提供实验依据.通过单因素试验对CY10菌株产酶条件进行优化,依据纤维素酶(CMCase)和滤纸糖化酶(FPase)活力大小确定最适培养时间、初始p H、碳源、氮源、温度、接种量及装液量等.结果表明:菌株CY10产酶的最适初始p H为6.5,碳源为麦麸(2.0%),氮源为酵母粉(0.5%),在30℃培养42 h;该菌株所产CMC酶和滤纸酶的酶活性最适温度为45℃,最适p H为6.5.在此条件下,CY10菌株的CMCase和FPase活力分别达到21.26 U/m L和23.57 U/m L.为此,菌株CY10在纤维素的生物降解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定几丁质酶活力的方法对来源于不同寄主和采集地的16株玫烟色棒束孢进行筛选,获得活性较高菌株RCEF3304,并对高活力菌株RCEF3304产几丁质酶的pH值、装液量、接种量和温度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高酶活菌株产酶最适条件:胶体几丁质2%,NaNO33%,Mg2+0.05%,培养基初始pH值6.0,接种量12%,100 mL装液量为10 mL,温度25℃和培养时间36 h;最适发酵工艺条件下,几丁质酶酶活OD值达到0.486,比优化前发酵水平提高了128%。  相似文献   

4.
采用罗丹明B平板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法从含油废水中筛选出产脂肪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并对活性最高的菌株F-11进行酶活性条件分析,发现F-11属革兰氏阴性杆菌。对F-11菌株所产脂肪酶进行酶催化特性分析发现,该脂肪酶属中温碱性脂肪酶,反应转速为150 r/min时,其最佳初始pH为7.5,最佳培养温度为30℃,菌株酶活性最高为10.96 U/mL,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从酒酿、酒曲样品中,采用透明圈法对淀粉酶产生菌株进行初筛,并通过测定酶活对其进行复筛.对所筛选出的产淀粉酶能力较高的菌株进行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测定.经鉴定是克雷伯氏菌属,将其命名为Klebsiella sp.ZSY-I.通过正交实验对该菌株产酶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对菌株产酶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为KNO3、温度、淀粉和pH.该菌株在淀粉含量为2.5 %,KNO3含量为1.25 %的培养基上,30 ℃和初始pH为7.5,培养24 h后,酶活力达到最高为14.66 U/mL.  相似文献   

6.
对选育的抗营养阻遏产酶黄孢原毛平革菌pc R5305菌株的产酶营养基质与环境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pc R5305在37℃、初始p H4.5条件下,以酒石酸铵(富氮2.2g/L),葡萄糖(20g/L),Mn^2+(0.2g/L),Tween 80(1g/L)为主要成分的优质培养基中培养24h后添加5.2mmol/L苯甲醇,pc R5305的产酶活性最高。上述条件下,该菌接种后静置培养6 d,Li P活力可达到2013.59U/L,Mn P活力达到353.42U/L,分别提高了23.41%和27.97%。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因素及均匀设计法对产几丁质酶Bt-016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确定了几丁质、氮源、碳源、pH和接种量为影响发酵条件的显著影响因子,采用U9(95)水平对5个影响因子进行最佳发酵条件和培养基优化,结果表明:蔗糖2g/L、蛋白胨20g/L、初始pH值为8、接种量1. 572%、几丁质含量2. 5%为最适发酵培养条件,在此条件下,Bt-016发酵液OD600值为3. 864 5,较优化前提高了21%;产几丁质酶活力为2. 796 1 U/m L,较优化前提高了33%。研究结果为杀虫防病Bt菌株的开发提供了菌源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已筛选到的产生角蛋白酶的H菌株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分析最终确定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该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同时将显著影响条件进行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玉米粉10g,豆粕10g,MgCl20.1g,CaCl20.06g,NaCl 0.5g,K2HPO41.4g,KH2PO40.7g,羽毛粉10g,水1 000mL,培养基pH 7.5~8.0;最适培养条件:接种量为2%,培养温度37℃,180r/min摇床培养96h,其产角蛋白酶活性最高为2.56×10-3kat/L(153.7U/mL)。  相似文献   

9.
黑曲霉A3木聚糖酶固态变温发酵及曲盘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曲霉A3是一株产木聚糖酶活力较高的菌株。本文研究了其在变温条件下的固态发酵产木聚糖酶情况,得出该菌利用麦秸、玉米芯和麸皮为原料.从33℃培养24小时后变温到28℃,可使酶活达到7200IU/g干培养基,产酶期比28℃恒温培养提前14小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曲盘扩大培养,酶活达到5118IU/g干培养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及产酶条件优化.方法:以含菌秸秆、腐木叶和玉米地土壤为原料,经富集、初筛培养后,根据水解圈直径/培养天数进行纤维素分解菌的复筛培养,测定CMC酶活和FPA滤纸酶活,并进行了产酶条件的单因素优化实验.结果:采集的样品中共分离到4个菌株,均为细菌,其中H-3的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和滤纸(FPA)酶活最高,分别是0.5401U.m l-1、0.2923U.m l-1.结论:H-3菌分解纤维素的能力最强,最佳产酶条件为温度30℃,pH4.5.不含尿素,葡萄糖和纤维素含量为0.4%和0.6%.  相似文献   

11.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具有产壳聚糖酶能力的菌株,获得两株产壳聚糖酶菌株,对其中的一株非芽孢杆菌Yg菌株进行产酶试验并对其酶活性以及酶解最适条件进行测定.结果显示:Yg菌株所产壳聚糖酶具有较强的降解壳聚糖的能力,不同产酶时间所得酶液中,产酶36h所得酶液的酶活力最强;用产酶36h所得酶液降解3%壳聚糖,酶解最适pH值为5.5—6.0,最适温度为50—55℃,10%的酶量完全降解3%的壳聚糖所需时间为30h.  相似文献   

12.
从商丘市不同环境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到几株产脂肪酶的霉菌菌株,作者对其中的一株根霉(Rhizopus delemar)进行了液体发酵的研究,使用发酵产酶培养基组成(%):豆粉6.0,蛋白胨4.0,蔗糖1.0,K2HSO4 0.2,MgSO4·7H2O0.1,pH6.5.产酶最适温度28 ℃,接种量为1 ml,培养周期48 h,转速200 r/min.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阐述了产溶栓酶纳豆菌的筛选、鉴定及最适固态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采用纤维蛋白平板法在经初筛获得 1 5株产溶栓酶菌株基础上 ,经复筛确定一产酶活力最高菌株 -B .N .1 0 ,并对该菌株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以B .N .1 0菌株进行固态发酵 ,其产酶最适温度、时间分别为 30℃和 2 4h  相似文献   

14.
米曲霉固体发酵生产果胶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酿造酱油米曲霉(Asp.oryzae)菌株F-81产果胶酶的发酵条件及浸提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5g固体培养基的最佳营养组合为:橘皮粉5.0g,(NH4)2SO40.45g,KCl0.00375g,料水比1:0.9。最佳浸提条件为:以0.9%的生理盐水为浸提液,在40℃浸提2h,酶活力可达2380U/g鲜曲。  相似文献   

15.
为了获得高产纤维素酶菌株,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纤维素资源.本研究通过对野外采集的大型真菌进行分离纯化,获得了16个菌株.利用CMC固体培养、刚果红染色,测量水解圈与菌落直径的比值(H/C值),对获得的菌株进行初筛;通过液体发酵培养,测定其上清液中的滤纸酶活力(FPA),对菌株进行复筛,最终获得了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菌株01.以稻草和羧甲基纤维素为碳源,研究了培养温度、pH值、培养时间对真菌菌株01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7℃,pH值为5.0,培养时间为6 d,菌株01的滤纸酶活性达到580.0 IU/mL.因此,真菌01可作为纤维素酶研究和饲料加工等生产的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16.
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109株真菌经筛选,获得58株产酶菌,其中有一株酶活较高的菌株——黑曲霉(Aspcrgillus nigcr)。研究培养条件和营养因素对其产酶的影响它的生长及产酶的最佳条件是:PH7.5,温度37℃,培养时间96hr;最佳碳源是蔗糖和olive oil,最佳氮源(NH_4)_2SO_4。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优化获得血红密孔菌(P.sanguineus)的最佳培养基组成,提高耐热漆酶的产量。创新要点:获得了目前文献报道的最高水平的漆酶活力。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培养基(番茄汁、麦麸、麦芽提取物和葡萄糖细菌蛋白胨培养基)和不同组合诱导剂(大豆油、阿魏酸、没食子酸、二甲基苯胺、酸性蓝62和活性蓝19分别与硫酸铜组合诱导剂)对P.sanguineus产耐热漆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进一步研究了番茄汁培养基结合硫酸铜和大豆油组合诱导剂对P.sanguineus产耐热漆酶的影响。利用SAS10.0和响应面分析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建立回归模型。重要结论:通过中心组合设计优化得出P.sanguineus产耐热漆酶的最优培养基条件:以36.8%番茄汁为培养基,以3 mmol/L硫酸铜和1%大豆油作为组合诱导剂。该条件下在10 L搅拌槽生物反应器中漆酶活力达到了143 000 IU/L(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为底物,pH值为3.0)。  相似文献   

18.
实验以杨树中的产脂内生真菌为出发菌株,以PDA培养基为种子培养基,探索了不同的碳源、氮源、无机盐、pH值和装液量等参数对产脂内生真菌种子培养的影响.实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碳源为4%,氮源为0.5%,KH2PO4为0.4%,MgSO4为0.2%,pH值为5.5,装液量为50%.在上述条件下,菌种量都最先进入稳定期.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突变株Bacillus subtilis spp.产β-葡聚糖酶的研究,得出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00mL):最佳培养基配方为(g/100ml):大麦粉3.0,玉米粉2.0,豆粕粉4.0,MgSO40.03,CaCO30.05;在最佳培养基条件下进行摇瓶培养(35mL培养基/250mL三角瓶),发酵液酶活力达56.53U/ml,是初始产酶条件的1.8倍。  相似文献   

20.
郑虹 《闽江学院学报》2012,33(5):114-119
用刚果红染色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筛选方法,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具有高效产纤维素酶的菌株CMC-Z,经菌落形态观察及镜检,初步鉴定为放线菌.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设计等试验对CMC-Z培养基、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碳源、氮源最佳添加量分别为可溶性淀粉1%、明胶2%;最佳发酵条件:接种量7.5%,培养基初始pH 7.0,装量100 mL,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72 h.通过方差和极差分析,表明影响菌株CMC-Z纤维素酶产生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可溶性淀粉浓度〉初始pH〉装量〉明胶浓度〉接种量〉温度〉发酵时间.经优化后,其酶活可达到38.37 u.m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