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作文前要有提纲,就像盖房屋先要有设计图一样,这就是所说的心中有丘壑,快意写春秋!阅读与写作不分家,平时在阅读写作中笔者就本着写作-互评-修改-讲评的思路让学生在互动课堂中进行作文训练.首先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然后在同学互评、自我修改和老师讲评中,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同学和老师的称赞和鼓励,再加上学生写出了满意的作品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变"我要写"为"我愿写".  相似文献   

2.
制约中学生作文水平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其中主要的一点是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和写作欲望.所以作文教学,最主要的是找回学生自我,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有真性情可写.而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则可以激发学生写作欲望,使学生由"不想写"、"不会写"、"要我写",逐步发展到"我要写"、"我会写"、"我爱写",提高兴趣,增强体验.本文试作浅显探讨.  相似文献   

3.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是这句话好像不太适用于写作.很多初中生对写作的态度真的称得上是"谈写色变".我作过一个调查,班级内有近二成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对写作有"恐写怔",另有两名男生在大考中也有交白卷现象.  相似文献   

4.
坦白地讲,我真的很少遇见"作文写到一半就写不下去"的情况.那么,我究竟是怎么"幸免于难"的呢?从小学到中学,父亲训导我养成了三个写作好习惯: 一是"不喜欢的不动笔".绝不勉强自己去写不感兴趣的内容和主题.我知道强扭的瓜不甜.因此我从没有写过和发表过任何一篇校园文学作品,虽然不少杂志约稿让我写校园文学,而且老师也试图以"校园文学很吃香"这样的话来诱惑我.  相似文献   

5.
<正>在做"句式变换"专题练习时,有一个句子里使用了"通感"的辞格,要求学生依照句子样式写一个句子,我发现多数学生都没有做这个题目,这个题目应该不难,学生怎么不能做出来呢?后来评析时我给学生讲了要用上"通感"的辞格,但是学生却还是不能写出含有"通感"的句子。于是针对这个题目,我给学生列了一个选择:1.会写,但不知道要求2.知道要求,不会写3.不知道要求,不会写我们知道学生要想做好题目,就要既知道题目要求,也要能写作,学生写不出来是因为不知道要求,还  相似文献   

6.
记得小学时老有写日记的作业.我的哥哥大我两岁,每篇日记总是开头写"今天……"我当时觉得,这样的开头实在没什么特别.所以,我每篇日记的开头,虽然不是用什么特别的方式写,但常常都使用了不同的字词.我至今不清楚当时为何会有这样的写作倾向,也许认为,有点儿变化,感觉比较好.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写作的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写作的兴趣和自信的培养上,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将被动的"要我写"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写". 许多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甚至害怕作文,常常为"无话可说"而烦恼.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缺乏对生活的体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不参与生活,没有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就得不到作文的素材.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学习的向导,是写作的动因.在写作教学中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一写作文就头疼,抓耳挠腮地就是写不出一个字来.那么,怎样打开学生兴趣的窗口,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变"要我写"、"怕写"为"我要写"、"乐写"呢?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觉得以下方法是比较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同阅读教学一起,几乎构成了全部的语文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和自信,使他们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相似文献   

10.
写作是一种由内而外的需求,是一种内需,一种内驱力。因此,写作决不是无中生有,必须有了意思才动手写作,有了需要才动手写作。学生有什么就写什么,就是认真。没有什么而勉强要写什么,就是不认真。如何使学生达到"认真作文"的状态呢?我认为可以这样入手。一、选择写作内容,顺应学生需求  相似文献   

11.
高考的前一天,有位老师把学生发给她的短信给我看.短信并不短,除了几句美好的感激的话,还有几句是关于作文的:"我这两天翻看以前的随笔,觉得这三年写作上的进步很大.一是能认真地写了,二是留下了一些值得记忆的生活."这位老师感慨地告诉我:"在高考之前,学生对写作教学有这样的认识,我感到满足."我同意她的观点.写作教学的任务不是仅仅教会学生"对付"或"应付"高考,而是为了能获得写作能力与趣味.我的一些学生高中三年的随笔都写在一个厚本子上(我认为这是很好的习惯),个别同学甚至把随笔写在初中没用完的本子上.他们也有过类似的体会.记得有一届高一结束时,有位同学告诉我:"我比以前能写了."问他:"你说的'能写'是什么意思?"这位同学说,他一直认为自己算不上班里的"写手",老师也从来没有表扬过他;有一天,他翻看初中时的随笔,发现当时每周随笔只能写三五百字,就无话可说了;而在高一一年中,他每次能写一千多字,往往还意犹未尽,因而他认为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了,"能写"了.  相似文献   

12.
每每看到学生写作文时总是一手托着腮帮子,一手转着手中的笔,就是下不了笔,细细询问才知道,他们不是不想写,而是觉得没有事情可以写,没有话可以说,他们缺失真实的生活体验,也就不可能有真实的情感可以来抒发.作为教师静心自问,学生写到作文就"堵车"是学生练笔太少吗?是教师没有认真指导他们如何写作吗?我觉得这几种原因都不是,造成学生写作"堵车"的关键还是学生积累的写作素材的贫乏.大家都懂得这个道理,那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我觉得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多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有米了,做成饭也就容易多了.那我们语文教师又该如何指导学生在缤纷的生活中去寻找写作的"溪水"呢?下面简单说说我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老师们最为头疼的事,费时费力不说,还收效甚微.学生说:"作文最难写,我绞尽脑汁还是写不好."而面对着收上来的学生习作,教师的脸上也挂满了忧虑.他们说:"作文最难教,我想方设法却效果不佳.""难写"与"难教"的教学矛盾往往导致"怕写"与"怕教"的心理症结,严重挫伤了师生的写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杨啸 《高中生》2012,(27):52
如果你在动笔以前,在写作以前,就大概知道会写什么,你永远也不会写,不值得写。——玛格丽特·杜拉斯在《写作》这本书中,玛格丽特·杜拉斯以一种近乎狂野的自由姿态,向这个世界"叫嚣"着自己非同寻常的写作观——写作与孤独。"写作,一开始就是我的地方。"她这样写道。写作,是人与生俱有的狂热与痴迷,每个人的内心都埋藏着写作的欲望。只是有些人写在纸上,有些人  相似文献   

15.
写作的兴趣是学生积极写作文的先决条件,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心理保证.它能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写得轻松、主动而富有创意.<新课程标准>对于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也正是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上,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呢?笔者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初学写教学文稿的老师,如果多次投稿不能被采用,写作激情难免会逐渐消退,最终失去信心,认为自己不是块写作的"料",从此再也不谈写作了.其实,文稿不能被采用,质量固然是主因,也有许多非质量的因素.这里,我给大家提一个写作"四化"的建议,或许能提高投稿的命中率. 一投稿"专一化" 初学写教学文稿的老师,喜欢一稿多投,还美其名日"全面撒网,重点捕鱼",想来个"广种薄收".特别是网络时代,鼠标轻轻一点,可以同时发送给多家杂志.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往往会"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17.
心里拒绝写     
我女儿今年上初中,作文还不错,但面对诸如"人生""梦想""幸福"等貌似高大上的作文时,她也很厌烦.她的回答是:太空了,没劲. 孩子们之所以不喜欢写此类作文,本质上是对"假大空"写作的抗拒.因为这样的写作,没有情感投入和心灵参与,体验不到写作的乐趣.  相似文献   

18.
<正>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张中行说:"所谓作文,不过是把自己的构思、自己组织的话写为书面形式的一种活动……显然,这种活动无时而不有,无地而不有。"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大多都是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脱节,缺乏关爱,他们性格孤僻、厌学,语言表达能力很差,最头疼的就是写作。假如从小学低年级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能力,学生也许就不会害怕写作了。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低年级写话教学谈几点做法。一、写话有路,兴趣为"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我认为激发儿童兴趣写话应从以下  相似文献   

19.
一、"物我互变"拟人化 狗咬人不稀奇,人咬狗才新奇.写文章也一样,把物当人写,把人当物写,才会有新意. 1.物当人写 拟人化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宋代女诗人朱淑真巧用"拟人"写了一首意趣盎然的七言谜语诗,请你猜一生活用品:两个娘子小身材,捏着腰儿脚便开.若要尝中滋味好,除非伸出舌头来.  相似文献   

20.
复杂的问题被简单化理解,简单的事理被弄得复杂,对学生的思维发展都没有好处. 思维品质体现在议论文写作上,差异会很大.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写作的毛病经常在于不肯动脑筋.有一年高考阅卷,有专家私下问:"这个题目明明可以写成议论文,而且不难写,为什么这么多考生偏要编故事,写这种可笑的记叙文?"我说:"主要是没有思想.有人认为既然考生议论文写不好,高中就不要教学生写议论文了.这也是一些高校教师的意见."专家听了破口大骂,认为这是不懂装懂,祸害学生,祸害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